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对于我国当前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提高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学术型;科研创新;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03
  0 引言
  目前,对于医学类的学术型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时,最主要的便是要培养其各项科学思维。作为未来守护居民健康的储备军,临床医学生同时也是我国医学科研领域的希望。而一名合格的学术型临床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有较好的科研素养,还需要有科学研究创新意识。但是就目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现状分析,其所掌握的科研知识以及科研技能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现阶段提高临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将相关科研知识传授于学生,还应该引导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1 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不高
  当前我国医学类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模式,绝大多数都是参考国内医学研究生的教授方式。但是相对于国外研究生专业课程灵活多元化来说,我国研究生课程在设置时,存在不合理,缺少创新性,并且授课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等问题,我国教学方式逐步趋向于单一化[1]。在当前医学类研究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实验技术水平,却忽略了对于理论知识传承的创新。
  1.2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平台以及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医学类院校的研究生在进行培养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条件较差的问题,学校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机械设备存在老化陈旧现象,只能满足学生做一些常规的实验,但是一些高精尖型的实验仪器购置却较少。除此之外,当前研究生数量由于扩招的原因,在培养时,出现师生比例缺失的问题,研究生在做实验时,一般都是学长或者学姐帮忙进行教学,缺乏正规的实验教导。另外,我国当前医学类研究生在培养的时候,还缺少一些层次较高的交流平台,导师和学生之间沟通较为缺乏,使医学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影响。
  1.3 对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缺少针对性
  学者在研究学术时,应该具有比较强的个性,有属于自身独特的判断能力,以及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国当前部分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并没有这种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属于自身的判断能力,对于现有的学术成果以及理论,选择默认的态度,缺少质疑。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只是被动的完成导师研究课题或者基金项目的具体内容,对实验设计及选材缺少实战经验,导致学生的个性化无法发挥,从而导致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很难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研究者的身份。
  2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基础理论较为薄弱,缺少严谨的科研思维
  对于研究者来说,基础理论便是一切研究的前提基础,是其做好研究的根本性保障。而相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来说,学术型研究生更应该将自身的科研思维和基础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而目前我国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其基本没有进行科研的经验,因此对于科学研究的整体认知较少[2]。另外由于在毕业之后,研究生并没有进行工作,从无法从临床上找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无法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
  2.2 文献查阅能力较弱
  在培养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学研究思维时,另一项重要的前提便是要有良好的文献查阅能力。学生文献查阅能力主要由文献检索能力、阅读能力、提炼总结以及具体分析能力组成。其中进行课题设计时,主要为学生研究这一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目标以及内容,以及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现状。这便需要研究生,对于该课题的核心问题进行文献阅读,最终设计出具有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另外由于部分的研究生并没有掌握文献阅读能力,因此在文獻中无法提取出有用信息,导致其课题研究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加强重视。
  3 提高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3.1 巩固理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研思维
  作为培养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来说,其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其在之后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之中,培养医学学术型研究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打好基础。另外学校可以将选修课程的范围扩大,增加选修课程的类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欠缺的问题,对于所选课程的类别以及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巩固完善自身的基础下理论。作为研究生导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在研究生科研认识、科研思维还没有形成的初期,一般是在研究生第一学期时,安排其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相关课题信息的查阅工作。
  3.2 提高研究生文献查阅能力和文献管理能力
  对于研究生来说,进行科研工作时,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便是文献查阅能力。因此研究生应该通过学校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讲座,学会进行文献检索以及阅读的方式,了解目前对于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度,以及使用的实验技术以及手段,从而在之后可以更快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而对于文献检索的方式,可以先从中文、略读开始,逐步发展为英文以及对于文献进行精读。在实验室研究期间,课题组可以设立文献阅读小组,按照定期定点每人讲解1篇文章或者几个人讲解1篇文章的方式,对于研究方向上的重要文献进行集中学习。最好是采用英文汇报的形式,久而久之,大家的文献阅读能力提升,文献的英文讲解能力也提升,这为后面将要提到的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的交流奠定基础。   3.3 加强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活动
  当前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途径有两方面,一个为课堂上的提高,另一个便是课外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为灌输性的将理论知识教导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过程枯燥。特别是研究生阶段不同于本科,需要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从学校层面,需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以及相关的科研活动,从而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比如,学校可以举办面向研究生开办讲座或者公开课,还可以举办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利用当前的科研成果,将学生的研究价值得到提升。而研究生在目前参与学术会议之后,在讲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科研学习的热情。
  从实验室层面,实验室可以以课题组或者研究方向分组,定期集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到实验室作报告,研究生参加的同时要积极的提问并进行交流,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主要是让其学习优秀专家的科研创新思维的养成。
  从研究生导师层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多多的在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会得到相关专家的专业指导。在日常的科研活动过程中,也多多的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科研安排不要事无巨细,要做到点到为止,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指导,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尽早进入实验室,提高学生科研兴趣
  学术型研究生应尽早进入到实验室之中,尽早熟悉实验室环境和科研氛围。首先,研究生在上理论课期间,应利用空闲时间尽早地进入实验室,尽早地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工作,同时也能尽早地了解实验室和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模式;其次,研究生可以和导师、实验室成员之间多交流沟通,指导教师也可以将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或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空闲时间有目的有想法的进行文献阅读和技术学习;再者,在学生熟悉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将自身所选择的课题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初步判断学生科研素养水平、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及下一步的培养重点;最后,学生加入实验室的团队,和自己课题相关的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學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论
  对于我国的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来说,培养其科研能力应该为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医学类的研究生需要加强自身的基础知识,提高文献检索以及阅读的能力,学校也要加强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活动,使学生可以更早进入到实验室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加强学生的科研技术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耀丹,洪莉,胡鸣,等.医学研究生科研论文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认知现状及教学需求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 16(12):1221-1226.
  [2]陈云志,李文,柴艺汇,等.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中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训练及能力拓展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9(2):463-4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0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