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消极因素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知识来源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当下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情况出现多元的消极因素。原因在于学生学习意识的淡化、图书馆资源更新较慢、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时代学生知识接纳的新趋势以及“宅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滋生。针对这些现象,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资源利用;消极因素;对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45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读、参考的机构,大学的图书馆更是大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有效、合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就四川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情况做如下调查、分析。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了9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调查对象涉及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两个层面以及好、中、差三档学生。主要围绕为什么不愿意去图书馆学习?为什么不愿意去图书馆借书?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干什么?这些问题进行调查。
  1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消极因素调查
  从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学习的消极因素来看,第一份数据显示,其中学生干部有4人认为图书馆占座位难,有4人喜欢在寝室学习,有5人认为图书馆上厕所不方便,有7人因为不喜欢图书馆的氛围。在普通学生中,有8人因为懒惰不想学习,有6人认为图书馆占座位难,有14人喜欢在寝室学习,有12人认为图书馆上厕所不方便,有30人不喜欢图书馆的氛围。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优秀学生中有3人认为图书馆占座位难,有5人喜欢在寝室学习,有12人认为图书馆上厕所不方便,有4人因为不喜欢图书馆的氛围。中等学生有8人因为懒惰不想学习,有4人认为图书馆占座位难,有6人喜欢在寝室学习。差生有23人因为懒惰不想学习,有13人认为占座位难,有12人认为不喜欢图书馆的氛围。
  从两份数据的情况来看,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一方面,图书馆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容纳程度较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自身的学习习惯也是影响学生是否选择在图书馆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借书的消极因素来看。第一份数据显示,其中学生干部有7人习惯于电子书的阅读,有3人认为图书馆内图书种类少。在普通学生中,有26人習惯于电子书的阅读,有4人觉得去图书馆借书麻烦,有2人不知道该借什么书,有6人觉得图书馆里的书老旧,有11人认为图书馆里的图书种类少,另外有11人不知道图书馆借书的流程。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其中优秀学生有9人习惯于电子书的阅读,有5人认为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少。中等学生有10人习惯于电子书的阅读,有13人觉得去图书馆借书麻烦,有21人因为不知道该借什么书,有5人不喜欢看书,有7人觉得图书馆的图书老旧,有3人觉得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少,有2人因为不知道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差生有7人习惯于电子书阅读,有2人觉得去图书馆借书麻烦,有3人因为不知道该借什么书,有3人觉得图书馆的图书老旧。
  从两份数据的情况来看,学生不愿意到图书馆借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兴起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产品获取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图书的老旧以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都是影响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情况来看,第一份数据显示,其中学生干部有4人在课余时间选择参加校园活动,有3人选择继续学习,有5人忙于学生工作,有4人选择逛街,有1人选择玩游戏。在普通学生中,有3人选择继续学习,有2人选择参加校园活动,有25人在寝室闲着无聊,有2人忙于学生工作,有11人选择逛街,有20人选择玩游戏,有10人在寝室睡觉。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其中优秀学生有11人选择继续学习,有10人选择参加校园活动,有6人在寝室闲着,有11人忙于学生工作。中等学生有18人在寝室闲着,有5人选择玩游戏。差生有20人在寝室闲着,有6人选择玩游戏。
  从两份数据的情况来看,调查学生课余时间以栽寝室闲着、玩游戏为主,少数优秀的学生会选择继续学习。另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参加校园活动或者逛街等寝室以外的活动方式度过课余时间。
  2 造成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2.1 学生学习意识的淡化
  学生步入大学,从繁重的高中生活中挣扎出来,同时脱离家长的管束,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其他诱惑所占据。再加之,大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这成为他们自主选择多样化生活的主因。由此,学习在学生行为中的比重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学生及格即可的学习态度。
  2.2 图书馆藏书有限,设计不合理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知识汇聚的主要场所。就我校图书馆的情况来看,图书馆的空间相对狭小,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有限。由此,形成学生在有限资源中抢占座位的情况。再加之图书馆的设计不是太合理,造成学生上厕所不方便等现象。据心理研究得出:“人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思考”。学校图书馆内学习空间狭小,不利于学生学习思考,这也是造成学生认为图书馆氛围不好的原因之一。另外,学校图书馆的书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借书的积极性。在报刊室中,大部分报纸更新速度缓慢,且报刊的种类少,数量小,并且阅读报刊的空间位置也比较小,仅能容下十几个人同时阅读,这也影响了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报刊的兴趣。
  2.3 图书馆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图书馆中学生比较多,管理员在办理学生借书手续时,忽视了自习室学生情况。在图书馆中,有部分学生带早餐进去食用,部分学生在图书馆进行各种各样与学习无关活动,得不到工作人员的制止。在电子阅览室管理中,计算机缺乏应有的管理,各种条文规定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够有效实施,乱扔垃圾,随便吃东西,大声喧哗聊天等现象频繁。这些都是造成图书馆学习氛围差的原因之一。   2.4 网络信息社会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对传统阅读方式冲击较大
  如今,随着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几乎每个大学生至少拥有一样电子产品。而网络时代以其不可抵挡的魅力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以及价值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对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监控能力不强而又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给各个级别的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挑战。这大大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转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消极方面来看,丰富的网络文化,诸多电影,精彩的游戏画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大学生心理自制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因网络游戏上瘾,从而成为网络世界的“奴隶”。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另外,网络上夹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对信息内容进行侦辨,导致学生走到歧途,对学习漠不关心。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由于虚拟世界的特殊性,它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大量可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因此,学生很容易通过随身的电子产品进行知识的获取。再加之,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学生会面临诸多快节奏因素的影响,从而在面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就形成及时性的信息采集习惯。从这个层面来看,电子阅读的习惯培养和知识的获取对传统图书馆的纸质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生更愿意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的形式获取及时性的知识或解决及时性的问题。
  2.5 “宅文化”的普遍存在
  當今,“宅文化”悄然兴起。“宅文化”指一种对于私人空间,专注精神的追求,其精神内核是趋于封闭的心理状态和不拘泥于形式的文化,是一种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亚文化现象。因此,一些学生在学校形成“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模式。甚至少许学生存在“教室——寝室”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模式,吃饭通过外卖就能解决。因此,图书馆就成为这部分同学永远不会触及的地方。
  3 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应对策略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知识来源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下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资源设计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图书馆资源的服务对象为中心,根据学校师生的需求,从图书馆书籍内容、图书馆场域规划、图书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要合理规划图书馆的布局,从阅读者的角度,设计适合学习和阅读的场所。比如,合理增加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增设阅读、学习功能区,以满足使用者的体验感。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用柔性的道德教育和刚性的规章制度,构建刚柔兼具的文明阅读环境。及时掌握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需要,建立有效的书籍更新机制,以此满足学校不同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另外,可以在图书馆开辟讲座区域,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的知识讲座,吸引学生到馆学习。
  3.2 构建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麦克卢汉认为,任何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过程。[1]可见,信息技术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信息时代中的人们,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对知识的接纳,与之传统阅读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卡斯特认为,信息发展方式的特殊之处在于针对知识本身的知识行动,就是生产力的主要来源。信息处理便集中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技术,以之作为生产力的来源, 达致技术的知识根源,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知识生产和信息处理这两方彼此互动的良性循环。[2]可见,信息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一种新的信息主义精神正在形成。[3]因此,结合现代社会和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特征。扩展图书馆的阅读渠道。设计图书馆网络App,让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能够同步享受学校图书馆资源。在App中设计知识问答环节,通过知识问答,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积分,构建网络阅读与课外实践学分和奖励机制。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人工智能图书一站式借阅模式。
  3.3 发挥学校管理的能动性
  当下,大学生喜于宅在寝室沉迷网络,形成一种依赖科技的生活习惯。为此,学校发挥管理的主动性,结合多部门构建学生阅读习惯长效机制。与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开展学生阅读心理调查,从而针对实施大学生“阅读疗法”,阅读疗法通过各类讲座和案例展示的形式来感染学生,从而建立阅读的信心。图书馆联合团委定期开展读书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领悟阅读的乐趣。及时在读书活动中开展学生读书反馈调查,以了解学生对阅读的态度,从而实现阅读活动的最优化。另外,通过举办与阅读相关的比赛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从活动中寻求阅读的快感,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
  [2]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王志弘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0—21.
  [3]孙伟平.信息社会及其基本特征[J].哲学动态,2010(9):1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0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