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乌鲁木齐石人沟林下大球盖菇仿野生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根据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结合乌鲁木齐石人沟地理位置,从栽培季节选择、林地选择、培养料处理、铺料播种、覆土、田间管理和采收等环节开展了乌鲁木齐石人沟林下大球盖菇仿野生栽培,以期为乌鲁木齐石人沟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仿野生;石人沟;新疆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07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十大菇类品种之一[1]。大球盖菇具有较强的抗杂菌能力,栽培方式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且栽培只需要微弱的散射光,极其适合林下种植[2]。可充分利用稻草秸秆,栽培后的菌渣可直接还田,能够有效增强土壤肥力,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栽培地位于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水磨沟,沟内拥有天然泉眼,风景秀美,近年游客蜂拥至此,促生了各种旅游消费,本项目可与旅游业相结合,创建大球盖菇生态采摘园,促进都市食用菌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乌鲁木齐石人沟村三队杨树速生林地进行了示范推广试验,现将林下种植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选择
  大球盖菇属于中温型食用菌,适温范围广,可在5~30 ℃范圍内出菇,可以选择秋冬季越冬栽培或者春季栽培,石人沟越冬栽培在10月中旬上冻之前铺料播种,春播在3月中旬解冻后铺料播种,越冬栽培与春季栽培同在6月中旬出第1潮菇,共出3潮菇。
  2    栽培林地选择
  一是要求地势平坦,树林茂密,林地郁闭度达到80%左右,种植规则且树体间距1.5 m左右;二是靠近水源,并且远离家禽养殖区、厕所等污染源;三是林间通风良好,不可选择地势过低或阴湿的林地;四是交通便利,便于栽培料和采收的菇运输[3]。
  3    培养料处理
  采用纯稻草作为栽培原料,一般采用当年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稻草,如果培养料不新鲜,则容易感染鬼伞等杂菌,也影响产量和品质。播种前稻草铺畦后用1%石灰水使稻草充分吸收浸湿软化,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5%~75%。
  4    铺料播种
  将预湿后的稻草进行铺料,料层平整,厚度需均匀,床宽1.3 m左右,床之间留30 cm作业道,铺料厚度20~25 cm,3层料,2层菌种。第1层料厚8~10 cm,进行第1次播种,将菌种掰为核桃大小,顺垄采用3行梅花穴播,菌种块间距10 cm。播完第1层菌种之后,进行第2层铺料,厚度8~10 cm,随后进行第2次播种,菌种块大小均匀,不要过碎,顺料垄长依次3行穴播,菌种块间距10 cm,播种后铺第3层料,料厚4~5 cm。最后用木板压实料面,使菌种与料紧密接触,利于快速发菌。
  5    覆土
  为了保证林下培养料的湿度和温度,可在铺料播种完后及时覆土,覆土有利于保湿,还可在现蕾阶段促进菌丝扭结,防止水分流失过快,并且可以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提供有益微生物和矿物质[4]。覆土材料直接选用林地土撒在培养料上,料垄上方和侧面覆土厚度均匀一致,覆土厚度3~5 cm,覆土厚度不可过薄也不可过厚,以免影响产量。覆土后用喷雾器喷水调湿,以手捏土粒能捏扁、不破碎为宜。
  覆土后在土层上覆盖稻草或草帘,覆盖稻草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喷水时土壤板结,并起到保湿、遮光的作用,创造适合菇蕾和幼菇生长的局部小气候环境。覆盖厚度以看不到土层为主,厚度均匀。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
  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栽培床附近建水池,3 333.35 m2栽培床配置3.0 m×3.0 m×1.2 m大小的蓄水池,并安装水泵,由多个塑料软管分接到各个垄上方约2.5 m处,每个管道安装分布均匀的喷雾头,使料垄上都能均匀喷到水。一般播种后20 d不喷水,因为培养料中的水分足够菌丝前期生长,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75%之间即可,防止水分过多菌丝活力下降,20 d后每天向覆盖的稻草中喷雾状水,水量以稻草和土壤湿润为主,防止水流入料内,影响菌丝生长。45~60 d后土层表面形成白色菇蕾,此时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对培养料水分要求增加,根据少喷勤喷的原则,晴天多喷,阴天少喷,以浇完水培养料上的土壤发亮为标准,不可大水喷浇,以免造成幼菇死亡。每天采收完菇后喷水。
  6.2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出菇阶段需要微弱的散射光,200~500 lx散射光即可。光照超过1 000 lx,易出现子实体菌柄过长、菇盖过小等现象,试验林地部分光线超过1 000 lx,可采用遮阳网遮荫,遮阳网利用树体固定在距床面1.8 m左右的位置上,遮阳网密度适中,使光强在300 lx左右即可。
  7    采收和转潮
  进入6月出菇阶段,林下白天气温在24~28 ℃之间,夜 间气温在21~25 ℃之间,子实体从白色菇蕾到子实体成熟采收一般7 d左右,在菌幕还未破裂时及时采收。若菌幕开裂,则降低了商品价值。采收时用手轻轻扭动菌菇基部,松动后再向上拔起,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过菇的菌床上留下的洞口及时填补,并及时清除菌床上的残菇,避免腐烂后引来害虫影响产量。采收后的菌菇及时去掉带土的菇脚即可上市,或者晒干,也可制成盐渍品进行销售。第1潮菇采收完后,养菌2~3 d,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水催菇,可出菇3潮,一般以第1潮和第2潮菇出菇量较大,每潮菇平均产量为5 kg/m2。
  8    建立观光生态采摘园
  为了都市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石人沟建立了林下仿野生栽培观光采摘园,游客可根据生长态势提前指定采摘区域,进行采摘。采摘后工作人员对床面立即修补、补水,进入下阶段出菇管理。
  9    参考文献
  [1] 王贺祥,刘庆洪.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2] 闫展.大球盖菇新模式化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1,33(1):44-46.
  [3] 黄昌学,涂美艳,王宏伟,等.大凉山地区林下反季节栽培大球盖菇技术体系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2019(9):27-28.
  [4] 钟华,段丽华,周彬,等.昆明食用菌林下栽培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部林业科学,2017,46(2):83-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5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