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机插的应用效果及有机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有机水稻可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大米消费的需求,近年来,有机水稻机插秧面积迅速扩大。本文在介绍水稻机插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机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应用效果;栽培技术;高产有机水稻;机插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01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研究者们一般通过培育高产新品种、研究新的栽培措施提高粮食单产[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关注,而有机水稻可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大米消费的需求[2-3]。近年来,随着有机水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插面积迅速扩大。本文在介绍水稻机插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机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为种植户提供借鉴。
  1    水稻机插的应用效果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使用插秧机将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栽到大田的技术,既克服了人工插秧的缺点,又兼备了直播的优点,具有基本苗数稳定、通风透光、病虫害减轻、抗倒伏、稳产高产等优点,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系统性技术[4-6]。
  1.1    省工節本
  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插秧效率提高逾30倍,具有明显的省工优势;成本为1 950~2 100元/hm2,较手工插秧节约成本900~1 200元/hm2,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
  1.2    节省秧田与水肥
  机械化育秧采用毯状秧苗,密度高、秧龄短、秧田及肥水利用率高。一般手工插秧秧本比为1∶10,而机插秧秧本比仅1∶80~100,秧田面积仅为人工栽插的10%,且秧龄只需15~18 d,节约耕地的效益十分明显。机插育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利用率,减少施用量,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
  1.3    避灾增效
  机插秧采用塑料盘育秧,薄膜覆盖,成秧率高,秧苗损失较少,同时机插秧田间管理方便,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此外,机插水稻抗逆性强,抗倒伏、抗病虫害效果明显。
  1.4    稳产高产
  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且适应性广,克服了直播稻生育期短、种植区域受限制及抛秧稻无序性种植、群体质量难以控制的弊端,容易获得高产稳产。机插水稻实现了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采光性好,能够早扎根立苗,早活早发;秧龄短、栽后分蘖期长,大田有效分蘖期平均增加2个分蘖节;产量较人工手插增加约5%,具有明显的高产稳产优势。
  1.5    社会效应好
  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将培养出大量的育秧专业户、机插专业户等服务组织,利于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促进水稻生产技术装备和总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机插秧效率较人工插秧有很大的提高,能解决农村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争农力、抢农时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    有机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1    床土选择
  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稻田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值4~6)的营养土。酸性土壤可提高秧苗的抗逆能力。大田需要营养土1 500 kg/hm2,集中堆闷。
  2.2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强的品种。备用的种子在播种前早检查,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对引进的新种子,还要检查种子的纯度、精度及病虫感染率等项目。
  2.3    种子处理
  种子需经晒种、选种、药剂浸种、清洗、催芽等技术处理。在冬季储藏过程中,种子经历了休眠阶段,晒种可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在背阴通风处,将种子堆置3~5 cm厚,晾晒1~2 d。不可在烈日下曝晒。通过选种清除种子中的其他杂质,防止将杂草种子带入苗床,也有助于均匀播种。通过催芽过程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导致出苗整齐。催芽要求种子“破胸露白”即可。
  2.4    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良好、运输方便、便于管理的水田作秧田,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00的比例备足秧田。秧床规格为宽1.4 m,沟宽0.3~0.5 m,便于操作。清除残茬杂物,打碎土块,整平床面,秧床表面要达到平、实、光、直。
  2.5    播种覆膜   根据机插适宜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机插时间确定播种期。秧盘按大田225~375张/hm2准备,双膜育秧采用幅宽1.5 m、孔距2 cm×3 cm、孔径3 mm的有孔地膜。在软制秧盘上铺放2.0~2.5 cm厚的床土,铺平并浇足水分,待淤泥沉实后方可播种。精量播种播量一般为75~90 g/盘,均匀播种,避免堆块影响种子发芽。播种后覆土0.5 cm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覆盖土不宜用拌肥土。覆土过后为保证秧苗的正常发芽,需要在床板表面覆盖一层农用秧膜,对穴盘秧苗起保护作用,保证出苗率。
  2.6    秧田管理
  2.6.1    出苗期管理。该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快出芽,出齐苗。特别注意检查薄膜是否出现缝隙,防止透风降温。在浇透底水的条件下,一般出苗前不再浇水,但也需要经常检查床土,防止苗床过湿影响床温,一般温度控制在30 ℃左右,超过35 ℃时应揭膜降温。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秧床积水。坚持“不干不浇”原则,出苗前后的苗床土壤,含水量以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
  2.6.2    炼苗。出土2 cm左右时揭膜炼苗。晴天早上揭,阴天中午揭,小雨揭两边,大雨揭两头。日平均气温低于12 ℃时不宜揭膜。
  2.6.3    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若营养土内已配全各种养分,可以减少追肥量或不施用追肥。第1次追肥后5~7 d即二叶一心期前后,要根据苗情和土壤肥力,确定是否再追肥1次。追肥要与浇水相结合。
  2.6.4    揭膜期管理。秧苗生育后期,一般在插秧前3~5 d,当秧苗长到 三叶期前后,外界气温稳定在12 ℃以上,近期又无寒潮侵袭的天气预报时,可以彻底除去棚膜,昼夜进行炼苗。在移栽前3~4 d时发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养分不足时要追施送嫁肥。叶龄3.1~3.5叶、苗龄30~35 d,株高13 cm左右为壮苗标准。
  2.7    移栽前大田准备
  2.7.1    稻田耕翻。稻田土壤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在经过多年的干湿交替、反复循环的过程,使其在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进行必要的耕翻对于疏松土层、增加土壤孔隙、改善通气状况、促进土壤风化、解毒有毒物质、消灭杂草和防止病虫害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掌握适宜的耕翻深度也非常重要,耕地厚而深有助于贮水保墒,通气性好,有机矿质化加速。在此过程可将农作物秸秆均匀撒入田地,伴随耕翻。
  2.7.2    泡田整地。对利用旋耕机耕作好的稻田进行放水灌溉。经泡水才能使田面土壤细碎疏松达到插秧的要求。泡水整地一般在插秧前1~2 d进行,多数用手扶式拖拉机带动拖板,要耙平、耙匀、耙透。水整地后1~2 d当田面泥浆沉实而不硬,能够黏住秧苗时适时插秧。
  2.7.3    捞出漂浮杂物。水耙地后一些麦根茬和碎麦秆漂浮在池埂边,这些悬浮物遮挡秧苗生长,往往还带有病菌和虫卵,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因而必须立即清除。
  2.8    机械移栽
  移栽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起秧,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不插隔夜秧,尽量减少机械损傷。起秧前1 d浇足水,保持水分充分,有利于提高秧苗成活率,起秧后尽快放到大田中,避免阳光直射秧苗根部。
  2.9    栽后施肥
  有机水稻栽培与一般水稻高产栽培的肥料施用主要区别是有机水稻不施用化学合成肥料,主要依靠缓释有机肥料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高、养分齐全、肥效稳而长、有后劲,根据有机肥料的肥效特点,有机水稻生产上应以基肥为主(75%~80%),分蘖肥和穗肥各占总量的10.0%~12.5%[7]。
  2.9.1    基肥。基肥是水稻插秧以前对大田施用的肥料,基肥施用要早,做到“田等秧”。基肥用量占肥料总量的75%~80%,以掩青绿肥、腐熟农家肥和高效有机肥为主。大田基肥最好实行全层施,施后耙地。
  2.9.2    分蘖肥和穗肥。分蘖肥是在水稻移栽后为促进分蘖早生快发而施用的肥料。一般在移栽后10 d内分2次施完前期追肥。第1次追肥又称回青肥,于移栽后2~3 d施;第2次追肥又称分蘖肥,于移栽后7~8 d施。穗肥促穗增粒,提高成穗率,穗肥一般在移栽后15 d左右施入田间。
  2.9.3    粒肥。粒肥是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及以后施用的追肥。粒肥应该看苗、看天酌情施用。苗不黄不施,天多雨不施。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粒肥施用应避开开花时间,以傍晚或晴天早上为好。可用高效有机肥叶面喷施。
  2.10    栽后灌溉
  2.10.1    薄水插秧,浅水返青。插秧时,田间保持薄水层,水层不超过20 mm,有利于保证栽插质量,避免漂秧。返青期田间保持水层在40 mm左右,低于5 mm及时灌溉。水层也要因地制宜,如秧龄短,秧苗幼小,可采用30 mm水层。遇到35 ℃以上的高温时应采取深灌,可降低田间温度,避免水温高灼伤茎部,影响返青。
  2.10.2    湿润分蘖,晒田控苗。秧苗返青后,根系恢复正常,保持田面湿润状态,促进分蘖早发。分蘖前期3~5 d灌次10 mm以下的薄水层。够苗后为了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生长,需要进行晒田。晒田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应该在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前进行。晒田天数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晒田期间气温高、空气湿度低,晒田天数应短些;而气温低、湿度大,则晒田天数应长些。   2.10.3    拔节孕穗期水层灌溉。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的需水临界期,也是需肥旺盛期,应保证水分供应,为大穗打下基础。此时田间保持10~20 mm水层。
  2.10.4    抽穗开花期薄水灌溉。抽穗开花期水稻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也是水稻对水分反映敏感的时期,此时水层控制在5~15 mm。
  2.10.5    乳熟期湿润灌溉。此期水分管理应以养根保叶为目的,田间水分保持湿润状态,3~5 d灌10 mm以下水层。
  2.10.6    黄熟期干湿交替。该期水稻耗水量已经急剧下降,灌溉采用干湿交替,遇雨要及时排水,收获前5~7 d断水。
  2.11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通过培育壮秧、配方施肥、科学管理来提高水稻自身抗病抗逆能力,同时在5月中下旬注意二化螟防治,7月下旬、8月中下旬注意稻縱卷叶螟的防治;水稻孕穗后破口10%时,注意稻瘟的防治,打好保护药,间隔7 d打第2次药防枝梗病和粒瘟。稻田杂草可在整地前早上水促进杂草早发,然后整田灭草;在水稻生长季可依靠人工除草,也可在稻田散养鸭子,既能除草,也能除虫。病虫害防治施药时间、用药品种与剂量应以当地植保站的病虫情报为准。药剂应选择非化学合成药剂,满足有机产品的生产要求。
  2.12    收获与贮藏
  有机水稻收获一般在齐穗后40~45 d[8],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均可。目前,一般采用联合收割机机械收获。收获前应避开露水未干、阴天多雨天气,以降低晒稻时间。稻谷收获后立即从袋中倒出摊晾,降低温度。收获后的稻谷可采取自然干燥法,一般采用席子垫晒或置于水泥场地薄层铺晒,但不可进行曝晒,以免降低整精密率。
  采用常规方法储藏时,稻谷含水量应在14.5%以下,时间不宜超过1年。可将晒后的稻谷装入金属粮仓,加盖。储藏过程中应该避免蛀虫和老鼠。增加CO2浓度、隔绝空气中的湿度,以保持稻米品质。
  3    参考文献
  [1] 欧阳喜辉.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指南[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3.
  [2] 刘伟忠,张建英,赵亚夫,等.“越光”有机水稻种植模式与效益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2-123.
  [3] 梁文龙.有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南方农业,2019,13(9):51-52.
  [4] 杜永林,缪学宽,李刚华,等.江苏机插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共性特征分析[J].作物学报,2014,40(12):2183-2191.
  [5] 薛艳凤,张飞,高晋宇.江苏水稻机插秧推广的新现象新趋势[J].江苏农机化,2015(4):13-15.
  [6] 高立均,张巫军,段秀建,等. 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6):59-64.
  [7] 姜晓清,张安存,高天强,等.有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6):273-274.
  [8] 杨宝林.作物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5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