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现状,找出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即精简教学内容、革新授课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安全工程;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授课模式
  中图分类号: X-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14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68
  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理、工、文、法、管的综合交叉型专业,专业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这种大安全思维涉及石油、化工、冶金、矿业、交通、建筑、环境等多个领域[1]。《环境工程概论》作为安全工程的专业教育课之一,在培养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3],但是该课程专业性强,对于非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内容抽象,难以全面掌握。因此,如何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对提高《环境工程概论》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姜理英基于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比较,提出了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的路径[4];李立欣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了“5432”实践教学新模式[5];江丙友提出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提高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6]。笔者针对《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1 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指出:可供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这个地球遭到了毁坏,不但当代人类要自食其果,还将殃及子孙后代。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83年正式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6年我国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强调要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全人类范围内开展环境教育,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在高等学校内把环境教育列为非环境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培养21世纪复合型人才、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本课程突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系统阐述了环境污染控制方法及环境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非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特别是能源、动力、热能类本科生具备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并激发出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内容繁杂
  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采用朱蓓丽编著的《环境工程概论》第四版教材,本书在介绍环境基本概念、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水污染与控制、空气污染与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土壤污染与防治、噪声污染与控制、其他物理污染与防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对于非环境专业本科生而言,本书教学内容较为繁杂,文字内容多,全书教授不仅课时不允许,还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难以掌握重点知识。
  2.2 授课模式传统
  目前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经典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短期内接受大量的信息,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工程概论》虽然内容庞杂,但包含着很多贴近生活、丰富有趣的案例。然而,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死记硬背的过程,这种方式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不思考、不提问的麻木习惯,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授课老师普遍采用传统的PPT教学模式,全程以课件为中心进行教学,逐渐养成了不写板书的习惯。《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文字性内容较多,学生难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PPT是一种很好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大多数老师把PPT做成了电子版教材,通篇大段文字,逻辑不严谨,重点不突出,缺少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浪费了多媒体教室的功能特点。静态的文字加之枯燥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思维定式,从而在课堂上开小差,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质量。
  2.4 考核方式不足
  一次性闭卷笔试是大部分课程所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环境工程概论》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历史、法律、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储备,也关系到生态、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环保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还要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和特点,并掌握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手段,《环境工程概论》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一次性闭卷笔试,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难以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针对性改进措施
  3.1 精简教学内容
  作为非环境专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合理精简教学内容,侧重普及环境保护教育,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和环境管理技能。为此,以朱蓓丽编著的《环境工程概论》为蓝本,结合《安全管理》、《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课程,将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精简为:绪论、水污染与控制、空气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土壤污染与防治、噪声污染与控制、环境质量评价。由于授课内容繁杂分散,涉及知识面较广,所以教师必须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并将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环境质量评价与安全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境质量评价能力。   3.2 革新授课模式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授课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自学-指导式,这种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教师的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够有效弥补传递-接受式的弊端,该模式可以应用到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问题-探究式,提问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设置引导性提问与回顾性提问,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既可以锻炼学习能力,也可以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体系串联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情景-陶冶式,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轻松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目标-导控式,即教师给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予以激励、矫正、强化,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3.3 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要培养教师的PPT制作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具有时效性和价值性的多媒体动画、音频、视频等内容,以PPT逻辑动画为导向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过程中,PPT放映速度较快,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因此,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应辅以板书的形式講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当继续使用多媒体讲课时,板书部分仍可以对学生有提示作用。然后,应加强实验教学,从实验方案设计、教师技能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多采用案例教学,选取经典且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日本水俣病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天津港爆炸事件、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等,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完善考核方式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占40%,笔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又由课堂考勤、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探讨组成,通过增加课堂互动问答、针对具体案例的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结论
  《环境工程概论》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之一,当前,课程教学存在教材内容繁杂、授课模式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改进措施,包括精简教学内容、革新授课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等,通过具体实践,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松,杨小彬,秦跃平."安全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优化与实践[J].安全,2015,36(5):64-67.
  [2]谷风,郭景海,吴春英,白鹭,赵延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8):38-41.
  [3]关共凑,徐颂,杨富国.新工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9,22(4):98-102.
  [4]姜理英,陈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256-260.
  [5]李立欣,宋志伟,战友,罗克洁,潘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175-178.
  [6]江丙友,施书磊.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6,11):144-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9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