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师耀兰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行业的相关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预习,确保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观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预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251-02
  初中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并且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督促学生在上课前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预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地认识到课堂预习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着较多的因素阻碍着学生提高课堂预习的效果,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综合成绩。
  1  制约课前预习成效性的因素
  1.1 课前预习不重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提高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并不会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逐渐降低对课前预习的重视,未能培养学生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会粗略地翻阅相关的知识,不会对相关知识深入地了解,并且到出现知识困难时,不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解决相关问题,并且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在完成练习题中学生会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只做难度较低的问题,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会等教师讲解,因此,学生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限制着教师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1]。
  1.2 预习任务太笼统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末尾会对学生设置下节内容的课前预习任务,但是教师设置任务的方式过于笼统也是造成学生无法提高课前预习的原因之一,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并且教师在设置相关问题中会使用“预习第几章节”的方式,并未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本知识的内容合理的要求学生,使学生预习的方向及目标不明确。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能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降低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1.3 课前预习缺乏指导
  数学课前预习对教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前预习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课堂效率及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对课前预习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初中学生又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根据自身的知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预习,教师不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指导,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得知数学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使学生课前预习工作不具备正确的方向及目标,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
  1.4 预习检查不到位
  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进程较快,因此,教师为加快教学速度,往往会忽略对课前预习工作的检查,对于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初中生而言,认为教师对课前预习相关工作不重视,往往出现学生不仅进行课前预习或敷衍课前预习工作,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地降低对数学知识的预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不能快速地接收教师课堂教育中所讲的相关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地与教师教学的轨道相背离,无法紧跟教师教学的脚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教师无法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提高学生预习成效的策略
  2.1 任务落实预习法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渐地提高对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反复强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地设置学生的预习的内容及任务,保证学生在预习中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进行预习工作,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并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也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交流,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工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相关的预习工作。另外,教师在设置相关的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抵触心理[3]。
  2.2 笔记预习法
  教师可以使用笔记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预习下节内容的预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预习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时,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及对知识产生的相关问题在空白处或者记录本中进行记录,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的互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有效性。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记录自身的预习思路,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促进学生可以进行共同进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3 温故知新预习法
  初中教师应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学生在预习工作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应将上节中的内容与新知识进行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学生预习中全面的复习所学的旧知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温故而知新。这种预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连接在一起,确保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4 尝试练习预习法
  数学学科中需要运算及思考的问题较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以题目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掌握数学教学的特点,在学生预习中为学生设置一部预习题目,确保学生在预习中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使用联系预习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预习成果的检查,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以此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教师在预习训练任务设置中应注意学生对于新知识属于探索阶段,要合理地控制相关题目的难度,提高学生对题目的接收能力[4]。
  2.5 动手操作预习法
  数学学科中不仅含有一定的计算题目,还包含着一定的几何题目,这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中应使用动手操作预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预习,使学生在课下通过立体图形的摆放、形状的折叠等方式加强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制约学生提高预习成效的因素有对课前预习不重视、教学任务过于笼统、预习检查不到位等,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在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采取任务落实、笔记预习、温故知新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帮助学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甄荣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2] 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6):79-80.
  [3] 张文玲.高中数学学困生课前预习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 鲍月平,李韶萍.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初中数学预习案设计中的应用——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渗透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2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1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