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凯 王鑫晨 孙贵英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各地高校都在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成为大学生新型就业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研究和讨论的焦点。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统计、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在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创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221-02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目前国家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高校也响应国家号召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2018年,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现实中,这些大学生创客们的境遇并不乐观,年轻而又脆弱的他们面临着学业和创业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
  1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特征
  1.1 在校大學生创业规模
  根据山东省8所高校创业部门提供的2018年创新创业统计数据,统计在册的创业项目(包括孵化中的创业项目和步入正轨的创业项目)共有542项,参与创业的人数为3755人。就目前创业的情况看,在所有的创业项目中,孵化成功的项目仅有182项,大部分处在孵化、创意或实践阶段。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的创业园,分布在校内和校外,用于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
  1.2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3.13%的学生了解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认为大学生创业存在积极意义,且有兴趣,但是其中付诸实践的仅有16.2%。而未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是:敢望而不敢及,缺乏经验和创业感受,没有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等等。
  对创业的理解,当代大学生也有自己的认识,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不是简单的开公司或办个体,也包含对所学专业的创新和创意,或参与创业实践的过程,都是创业的一部分。在对待创业问题上,78.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是很有必要的,打破专业之间的限制,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激情,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他们认为,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创业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但是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可见,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了解和意向。
  1.3 在校大学生创客分布特征
  根据2018年创新创业数据统计,在3755名大学生创客中,男生占73%,远远高于女生;其中69%的大学生创客来自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而对于专业分布来讲,创业项目主要分布在设计传媒类(125个项目,占23%)、文管类(98个项目,占18%)、物流管理类(87个项目,占16%)、外国语(54个项目,占10%)。这与专业特点、市场需求是密切相关的。
  1.4 在校大学生创业模式
  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创业模式主要包括贸易型、专业型、电子商务型、服务型和兴趣型。在这些创业模式中,43%的创业项目采用网络资源创业,33%的创业项目拥有自己的实体店,其中一部分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特别是贸易型,投入少,对创客要求不高,所以这种模式收到创业大学生的青睐。专业型主要集中在传媒设计类,多采用集体创业的模式,这些创客根据创业人才需求寻找合伙人,所需技术与专业密切相关,且项目孵化的成功率高。
  1.5 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与未来规划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比较多元化,他们主要以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其次是兴趣爱好和实现自我价值。其中仅有28.85%的创客将在校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就业憧憬。
  而对于这71.15%的创客就业方向和未来规划调查,他们的就业目标依然以稳定性职业为主,如考教师、公务员等事业编或行政职务。究其原因,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还是受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创业的推动力明显不足,并缺乏长期规划。
  1.6 在校大学生创业条件调查
  在大学生创客中,他们中的大部分自认为对创业是有所准备的,前期经过参与创业实践,基本具备创业精神,在打工中积累创业经验,同时时间的有力保障和创业平台都为这些创客们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部分创客已取得不错的成就,但从调查中也发现,国家、学校的扶持政策、广泛的社会关系、资金储备是影响他们发展的制约因素。
  2  在校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1 主观因素影响
  经过调查分析,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在校大学生自身条件不足,即创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占影响因素调查第1位)、传统就业观(占影响因素调查第6位)、个人心理障碍(占影响因素调查第7位)等。这是导致被调查者中93人有兴趣、有愿望创业而未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
  90后、00后的在校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心理依然以“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为主流,不太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把考公务员、事业编等作为就业的首要目标,这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热情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成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行为实践的桎梏。
  2.2 创业环境影响
  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也搞得热火朝天,但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鼓励政策还很缺乏。在影响因素调查中也体现了这一点:缺乏国家扶持政策(占第2位)、缺乏学校创业鼓励政策(占第4位)、缺乏创业教育与指导(占第8位)、家庭制约因素(占第9位)。   第一,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看,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例如税收优惠、融资渠道多样性、职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基地等。但是,这些政策的制定对象主要还是大学毕业生,而专门对于在校生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则非常少。本来就脆弱的在校生面对学业和创业压力更加需要外界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多数创业的政策和关注对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第二,从学校层面看,创业教育不成系统,形式化现象普遍。创业意识和技能需要从大一开始引导和培养,或者从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学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滞后,还流于形式化。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创业师资缺乏,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从家庭层面看,在校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对家庭的依赖,主要在于家长的支持和经济保障。现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其学习和生活方式基本是按照父母的规划一步步走过来的,思想意识受到家庭环境的耳读目染。除了传统的观念,加之独生子女收到過分呵护,自主创业这个概念还没有深入家庭教育。
  2.3 客观因素影响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场地条件不充分也是限制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其中资金条件最为关键。很多创业者具备了良好的创业素质及项目选择,经营管理有序,市场也在逐步拓展,但是由于资金周转的匿乏,造成创业项目运作周期拉长,发展受限,迫使项目停滞不前中途下马,有的陷入创业“泥潭”而不能自拔。同样,资金的缺乏迫使大学生创客们在进行创业选择时以资金投入较少、风险较小的项目和领域,主要投资金额在万元左右,创业模式单一,主要倾向于网络创业、加盟创业和兼职创业。
  同样,孵化场地的缺乏,使得部分有创意、有想法的大学生望而却步。而每一个项目的孵化都需要人力、物力和技能的投入,对于缺乏资金的大学生来讲,场地的提供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基础保障。然而根据调查,3所高校中,只有临沂大学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校内校外总共5000m2左右的孵化基地。但是孵化基地的配置和指导还比较缺乏。使创业意识和实际参与结果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是创业模式简单、技术成分不高和缺少长远系统规划的影响原因。
  3  促进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3.1 出台针对在校生的创业促进政策,完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
  这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与创业促进科制定相关的政策,主要表现在资金扶持、证书办理、工商税务、奖励机制等方面。同样,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主阵地,也需要根据学生创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不仅要解决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还要有一些鼓励措施,让学校服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3.2 加大创业政策和创业理念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扭转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
  要想让家长和学生将创业作为就业的目标,必须加大对创业政策和创业理念的宣传力度。政府可以将家庭和学校的创业教育纳入创业支持体系,以社区和学校为依托,宣传国家的创业政策,规范在校生创业管理工作。
  3.3 深化高校创业教育
  要深化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践操作3个方面着手:一是创业课程的设置要改变以往的单一化向多维度改革,应涉及心理、管理、市场营销、财税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内容;二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既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三是根据学院和专业特点开展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这在创业与学业而言也是双赢。
  3.4 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在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创业意识是指对创业有着科学全面的认识,这是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之前的必修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意识培养。在校大学生创业不能盲目,要在自我评估、自我调控和全面分析和预测的前提下进行。而这离不开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评估等的前期积累和素质培养。这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上制定一个全面而可行的方案,为最终培养大学生创客,带动高校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虞维佳.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安徽大学为个案[D].安徽大学,2012.
  [2] 吴海燕,齐跃.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激励措施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7):84-89.
  [3] 马章良.美国、日本、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92-95.
  [4] 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54-58.
  [5] 石建勤,蔡新会.职业规划与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1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