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罗甸县2019年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与讨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致死率高,是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临床典型特征是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而现在临床上的普遍情况是非典型化的、亚临床感染、持续感染及隐性感染等。 2017年起贵州省罗甸县猪瘟退出强制免疫范畴,为评估罗甸县生猪养殖场户猪瘟自主免疫效果,本次试验对养殖场、养殖大户、散养户三个来源不同的生猪血清样品开展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养殖场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养殖大户和散养户,养殖大户高于散养户。
  为有效做好猪瘟的防疫工作,罗甸县在每年给各市县发放猪瘟疫苗,进行春、秋2季集中免疫。为切实了解2019年猪瘟疫苗免疫实施情况和评估免疫效果,根据免疫计划要求,所有发放疫苗的区(市)县的部分规模场、散养户和屠宰厂采集血清样品,采用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采集样品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家为深圳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为2019061802)、猪血清样品(共计307份样品)、酶标仪、移液器、吸头、量筒等。
  本次试验集中采样时间为7天,采样范围覆盖全县9个乡镇、8个养殖场、15个养殖大户和49个散养户,被采样生猪均为60日龄以上健康猪,实验室检测时间为1天。
  2、试验方法
   采用阻断ELISA法,在酶标板条微孔上预包被猪瘟抗原。在试验中,加入稀释后的待检血清,经过温育后,若样品中含有猪瘟抗原特异性抗体,则与包被板上的抗原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和其它成分后,再加入酶标的抗猪瘟抗体,样本中的抗体阻断了酶标抗体与包被板上抗原的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酶结合物,在微孔中加入TMB底物液,经酶催化产生的蓝色信号与样本中的抗体含量成反比,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后,用酶标仪450nm波长测定反应孔中的吸光度。
  3、检测结果判定
  用酶标仪于450nm读取吸光度OD值,试验成立条件为阴性对照(N)OD值>0.5,同时阳性对照(P)阻断率>50%,计算方法为PI(阻断率)=1-(样品OD值/阴性OD值)。当PI(阻断率)>40%则判断为阳性,当PI≦40%且>30%时为可疑,当PI≦30%则判断为阴性。
  二、结果與分析
  通过检测得出,养殖场、养殖大户、散养户受检样品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5.44%、57.27%,23.4%,总体合格率为56.35%,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样品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存在明显差异,养殖场高于养殖大户和散养户,养殖大户高于散养户,详见表一。
  三、讨论
  2017年猪瘟退出强制免疫范畴后,政府不再对猪瘟免疫作强制要求,猪瘟免疫模式变为养殖场户自主免疫。从检测结果来看,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以养殖场、养殖大户、散养户逐渐呈“阶梯式”下降,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养殖场户自身的防疫意识有很大关系。经调查了解,本次采样的养殖场均建有详细的免疫程序,场内各项管理制度相对规范,防疫设施较为齐全,且场主自身防疫意识较强;养殖大户有一定的防疫意识,但防疫措施落实效果不理想;而散养户基本上不主动实施免疫,防疫意识较为淡薄。截止目前,全国已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大部分疫情发生在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由于防疫意识不强、 防疫设施不健全、 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重大隐患。因此,进一步提高全县养殖场户自主防疫意识及防疫条件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在加强猪瘟诊断和免疫监测的同时,必须从源头控制,从种源入手扎实抓好种猪场猪瘟的防疫工作。为避免免疫失败,淘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种猪。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适当加大免疫剂量,保证猪群具有抵抗猪瘟病毒感染的抗体水平。加强饲料管理,优先选用配合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全面,使机体拥有较强的免疫力。猪场必须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对圈舍、垫草、粪水和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来访人员和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必须经过淋浴等消毒程序;禁止外来人员或车辆进入猪场。需引进猪时,必须做好隔离观察和免疫检测。
  综上所述: 本次试验对养殖场、养殖大户、散养户三个来源不同的生猪血清样品开展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养殖场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养殖大户和散养户,养殖大户高于散养户。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确保养猪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550100贵州省罗甸县农业农村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47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