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对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种植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提出了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问题;对策;河北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1-004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在适应农业生产的进程中,时时进行着结构优化调整。
  近年来,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秦皇岛市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调整步伐不断加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对不断提升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1    传统种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单产提高
  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油、菜的种植品种优化,品质改善,单产水平明显提高,保持了生产总量的稳定增长,这对保障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2    新型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在保证传统种植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新型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如蔬菜、酿酒葡萄、甜玉米、中草药、花卉等新型特色产业,对农田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3    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种植业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如昌黎的甜玉米、马芳营旱黄瓜、抚宁的生姜、青龙的中药材、山海关的大樱桃、北戴河集发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等均具有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特点,产量稳、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
  1.4    农产品科技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操作程度普遍提高,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增产增效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2    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种植的大宗作物比较效益不高
  玉米是秦皇岛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虽然有所压减,但仍占秦皇岛市粮食面积的1/2以上。70%左右玉米都是一年仅种1茬,近几年虽然市场价格有所上升,但较种植其他农作物效益明显偏低。因此,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应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点环节。
  2.2    种植业生产新技术推广普及遇瓶颈
  近年来,随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发展,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有了进一步加强,但是个别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短板,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创品牌、提质量、上规模还有一定难度,影响全市种植业水平的迅速提高。
  2.3    结构调整与市场步伐不一致
  传统“大路货”产品居多,且由于生产技术创新不够和市场信息不灵,加上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和流通促销手段滞后,农产品卖难或贱卖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农民增产增收。
  2.4    龙头企业不足
  由于缺乏档次较高、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所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受到一定限制,带动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存在阻力。
  3    种植业结构调整导向
  3.1    以政策为引领
  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依托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高产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
  3.2    以“优”字为中心
  紧紧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及时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品种,引进、推广适应性广、抗性强、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菜等新品种,以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3.3    以特色为先机
  充分发挥地理、环境及市场优势,因地制宜,将当地的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名、特、优、新、稀”上做文章,开拓更宽更广的致富渠道。
  3.4    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创造农民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环境,开辟农产品营销通道,以促进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
  3.5    以科技为依托
  及时对种植业技术进行重新组装,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促进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节约生产成本,减肥控药,减少面源污染。注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保证农业的科技进步。
  3.6    以规模求发展
  注重结构的多元化,形成“百花争艳”的格局,力求规模效益,在一村、一乡甚至一县形成品牌特色产品,以规模抢市场、增效益。   4    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
  4.1    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种植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动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科学认证,既要考虑本地的自然地理等资源条件,又要考虑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既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特色,又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只有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好适合本地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1]。
  4.2    依托科技,推進种植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结构调整离不开科技进步,只有以先进的科技为保障,才能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种植效益。首先,要抓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这一有利时机,健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其次,要通过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本领。最后,以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普及为重点,强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组装多种配套的农业技术,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
  4.3    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
  信息引导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微观主体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要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基础建设力度,在现有的市、县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向有条件的乡(镇)、村特别是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延伸,以便及时获取、传递准确的生产、技术、供求等信息,逐步解决信息滞后的问题[3]。
  4.4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要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多样化的经营形式,为实现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也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丰富适合本地发展的有效形式[4]。
  5    参考文献
  [1] 王耀刚.驻马店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20(4):60-61.
  [2] 朱艳媛,孙建军.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215.
  [3] 李娟.山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7):193-195.
  [4] 蒋小忠,邓建平,唐明珍.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8):9-11.
  收稿日期   2020-03-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54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