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农业生产全托服务试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机械化水平居于全国首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但是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小规模家族经营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极大限制了黑龙江省农业规模化发展,制约了机械化、标准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非常不利于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建设。针对这种情况,黑龙江省农机推广总站联合龙江县超越合作社从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入手,开展农业生产全托服务试点,探索出了粮食作物专业化种植“全托管”科学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利益最大化。
  一、主要做法
  1、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让农业节本增效可持续。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日趋成熟,积极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2015年起,通过农机推广部门的推荐,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成立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站,探索出了最适应该地区的“宽窄行交替”免耕播种技术,使种地更加省时、省力、省工、省种、省肥,有效遏制了土壤沙漠化和板结化,蓄水保墒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可持续。
  2、发挥机械化优势,让农业生产更轻松。合作社发挥自身在技术、农资、大型农机和种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取得良好的规模经营效益,通过对比算账,吸引更多农民接受托管服务。合作社坚持科技先行策略,注重学习和合作研发推广适用农机设备以及配套技术,为农业生产资料进入田间地头提供高速通道。通过对长期没有进行深松深翻耕地,彻底打破犁底层,经过对耕层的实地测量,平均耕层为26公分,比传统小农户、小农机精耕细作的耕地加深了近10公分。2018年合作社通过监测对比,耕地有机质平均值达到40.33/千克,玉米平均產量684.3公斤/亩,较当地平均产量高近60公斤。
  3、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标准化作业。合作社对托管的土地实行网格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配齐技术队伍,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合作社以乡镇为单位,每乡镇聘请一名管理人员,负责全面调度安排,监控作业标准,执行月薪及绩效奖金制,每个村聘请一名技术员,负责业务协调推广,选择相对年轻和作业服务口碑好的农机手进行生产作业,同时定期开展标准化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通过APP“智农管理系统”,实现全程精准、高效、实时、便捷的“耕种管收”一体化管理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标准化服务提档升级。
  二、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实践,在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经营风险大,起步困难。土地托管业务开展见效慢,经营风险大,其中既有自然灾害方面的风险,也有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农民看到的是眼前的效益,而托管业务追求的是长期规模化的经营效益,二者之间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冲突,如果遇到天气等不可抗力情况,导致作物产量不高,往往不被农户理解,合作社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且导致农民对托管服务失去信心,导致托管服务开展起步困难。
  2、服务领域不宽,配套性不够。虽然大多数农机合作社机械化作业能力相对较强,但在精深加工、特色种养殖方面的农机服务相对薄弱,服务内容单一,影响了托管服务的全面开展。
  3、服务市场规范化不够。当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一种民间行为,主要以人情交往、个人威信、口头约定为纽带建立互信关系,相关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建设相对滞后,有时虽然签了合同,但合同的有效性常常无法保证,尤其是长期合同,更是形同虚设,无法有效保障合作社和农户双方的利益。
  4、实用人才缺乏,开展规模服务力不从心。服务组织普遍缺少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托管服务组织受就业环境、工作强度、工资待遇等影响,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很难形成自身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熟练机手青黄不接、管理人才缺乏现象普遍,与技术推广、农机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有待加强。
  5、扶持政策还不够丰富,影响了服务组织开展托管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地方政府在服务指导、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缺位现象,政策的精准性、配套性还有待加强,导致对农机服务组织开展托管服务的直接支持政策不多,融资难、包地难、回款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使规模化经营受到限制。
  三、建议
  1、引导农机合作社由专业性向综合化发展。围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一站式”配套服务模式。在村集体组织动员能力较强、社会化服务需求较集中的区域,依托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升级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培训咨询及贮藏加工、产销对接、金融对接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服务,成为联系大农业和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形成规模优势,带动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
  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社会资本作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元素,能加速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有利于加快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因此,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指导,提振投资信心,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农村,助力破解乡村振兴“钱从哪来”的问题。
  3、加强农机合作社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由农机推广部门牵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机企业等各类培训资源,按照“政策扶持、多元投入、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培训体系,为农机服务组织从业人员提供相关政策、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等内容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增强社会化服务发展后劲。
  4、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普及应用,大力推行“互联网+”服务方式,完善“农机直通车”等农机服务、调度管理信息平台,为服务组织和农户牵线搭桥,促进作业农机的有序流动。通过信息化手段助推管理精细化,为服务组织生产经营、农机管理、农机具供求、跨区作业等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共享服务,为其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15000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74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