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辨析与界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概念确定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概念界定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对象的特点或本质,并准确描述事物的内涵与外延,逻辑学一般采用“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的思维方式界定。基于当前群众性体育赛事尚无权威统一概念界定、且无专门针对该概念的深入研究、以及存在其邻近概念混淆使用的现实背景,采用逻辑学界定概念的思维与方法,对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属概念”“内涵与外延”“种差”等进行系统辨析,本文将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界定为:“以普通群众为参与主体,以满足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社交为目的,以体育项目竞赛为内容,具有系统的组织管理机构,在一定竞赛规则约束下,通过竞争和对抗决出胜负或排名,以群众体验参与为主要形式所开展的社会活动。”
  关键词:
  群众性体育赛事;内涵与外延;概念;辨析;界定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4-0039-06
  
  Abstract:
  Definition of concept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Defining concepts is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r essence of conceptual objects with brief and unambiguous sentences, and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ings. Generally, logic is defined by the following mode: defined concept = species difference + genus concept.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authoritative and unified definition of mass sports events, no in-depth study of the concept ,and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e confusion of its adjacent concepts. This paper discriminates the “genus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nd “species difference” of mass sports events.Then defined the concepts of mass sports events: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in body, to meet the masses fitness leisure entertainment for the purpose of social sports competition as the content, has the system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gencies, under certain constraints, the rules of the contest by competition and against a winner or rank, with the experience as the main form of th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Key words:
  Mass sports event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Concept; Discrimination; Definition
  
  隨着全民健身和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群众体育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发展,近几年,我国群众体育赛事数量和参与人数呈现几何式增长态势[1]。与赛事市场的“火爆”形成反差的是国内学者对群众性体育赛事研究的“冷清”,通过梳理大量研究成果发现,当前关于群众性体育赛事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赛事发展困境、赛事管理、赛事市场运作、赛事治理等方面,基本采用“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范式[2]。目前还没有研究针对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概念进行专门探讨,现有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界定多以研究者各自研究需要出发,缺乏概念界定的逻辑论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权威概念的缺失与相近概念的混淆影响着群众性体育赛事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其认知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考量,本研究试图通过逻辑学思维与方法界定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
  1群众性体育赛事之属概念——体育赛事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开展学术研究首先应明晰研究对象的概念与本质。“属概念”亦称“上位概念”或“类概念”,它反映事物中作为属的那类事物的概念,从基本属性考量,“群众性体育赛事”属于“体育赛事”的下位概念,即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属概念是体育赛事,这一点无可争议。从概念结构考量,“群众性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群众”一词是对人身份的修饰,主要有5种解释:(1)指未加入党团组织的群体,区别是否为特定组织内的人,一般反映个人政治面貌;(2)指“人民大众”或“民众”,即与“大众”一词同义;(3)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区别于“干部”;(4)需要有人领导的一群“乌合之众”;(5)指聚合在一起的人的总称。很显然,“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群众”与政治身份或组织身份无关,应取解释(2),等同于“民众”或“大众”,由此可判断“群众性体育赛事”=“大众性体育赛事”。“性”字有多重含义,在“群众性体育赛事”表述中,“性”可解释为“性质”,用来修饰和限定“群众”,表述为“群众性质的”,此处省略“性”一字,其表达含义不变,因此,可以推断“群众性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赛事”。   1.1体育赛事的内涵与外延
  “体育赛事”中的“赛”指比赛,“事”指事件,比赛事件是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赛事”前加上“体育”作为限定词,则将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比赛”现象限定在体育领域之内[3]。我国最早使用“体育赛事”概念的文献是1989年王训生刊登于《中国记者》上的《见树木也见森林——重大体育赛事采写一得》一文。而在同一时期,“体育比赛”“体育竞赛”“运动竞赛”等表述与“体育赛事”概念处于交替使用的“混乱”状态。不难发现,“体育比赛”“体育竞赛”“运动竞赛”等表述属于“体育赛事”的狭义解释,虽含有体育赛事的某些特征,但只囿于体育竞技比赛本身的层面,未能超出赛场的范围。随着体育赛事实践的发展演化,其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目前所见的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新闻报道、日常交流之中所使用“体育赛事”不仅包含着运动竞赛的内容,更突出了运动竞赛的社会属性、经济特性和文化产业性,是运动竞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高级形态[4]。
  1.2体育赛事概念解析
  从词源考察,“体育赛事”属于西方舶来品,在西方语境中,体育赛事(Sports Event)首先属于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中的一类。特殊事件包括体育赛事、宗教典礼、节日庆典、艺术活动、商业庆典、展览会、学术会议、政治活动等等,体育赛事与其他特殊事件种差区别在于它以体育竞技活动为核心[5]。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在采纳“特殊事件”的前提基础上对体育赛事概念进行了界定(见表1)。
  以上学者从各自分析视角对体育赛事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界定,虽然未达成统一,但达成了一定共识。其一,这些表述均有别于传统运动竞赛学著作中所提的运动竞赛的概念,不仅包含了竞赛活动,更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政治、商业、传媒、文化等社会元素的介入与融合;其二,这些表述都将体育赛事属性界定为“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特殊社会活动”,并且能够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旅游等多个领域产生影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2群众性体育赛事之内涵与外延——六维构建
  内涵与外延属于逻辑学名词,用来诠释事物的概念逻辑结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用以限制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群众性体育赛事本质特征,遵循逻辑学思维路径,从“本质属性”“活动内容”“参赛目的”“参与形式”“组织形式”“参赛主体”等六个维度,构建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内涵与外延结构(见图1)。
  (1)本质属性:首先,群众性体育赛事属于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属于特殊事件,特殊事件属于社会活动;其次,群众性体育赛事组织过程中,运动员、裁判员、观众、组织人员、管理人员、志愿者之间会产生各种方式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同社会活动特征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确定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社会活动。(2)活动内容:体育项目限定了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活动内容,可以是摔跤、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以是篮球、足球、高尔夫等现代体育项目,却不可以是诗歌朗诵、美术绘画、艺术作品竞评等内容。(3)参赛目的:群众参加比赛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强身健體、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目的,而不是为了攀登竞技体育高峰、为国争光,也不是借助比赛获取经济回报或社会声誉。(4)参与形式:统一规则下竞赛参与限定了群众性体育赛事的运行方式,参赛选手与对手之间比赛结果须在一定竞赛规则约束下,由比赛双方(或多方)经过竞争、对抗参与的方式才能决出胜负或排名,而不能是经过协商、抓阄来定胜负或排名。(5)组织形式: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组织形式具有项目管理特征,针对赛事申办、承办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各部门分工明确、责权利清晰、共同协作完成赛事举办工作。例如某某省业余网球公开赛设立了包括物料组、宣传组、服务组、新闻媒体组、赛事组、营销组等专门赛事组织管理机构,而社区篮球场锻炼人群临时组织了一场3对3半场篮球比赛,或者同事俩相约进行了一场羽毛球比赛,则不能称作群众性体育赛事,因为它们没有设立专门的赛事管理组织机构,一般称其为群众体育活动、或群众体育比赛。(6)参赛主体:群众性体育赛事一般会对其项目在役专业运动员或职业运动员有一定参赛限制,而其他符合赛事竞赛规程要求的普通群众均有参赛资格,既没有对参赛选手的运动竞技水平作出硬性规定,也没有对参赛选手的政治地位、收入水平等作出限制。
  3群众性体育赛事与其邻近概念辨析——种差厘定
  “种差”是指被定义的概念与其邻近属概念的其他事物之间的差别。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不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日常交流和新闻报道中常将其与多个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混淆使用,如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赛事、大众体育赛事、民间体育赛事、社区体育赛事、业余体育赛事、农村体育赛事、民俗体育赛事等。这些邻近概念同群众性体育赛事都有或多或少的交集,“混用”现象给该领域的相关学者研究工作带来不小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对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与其邻近概念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辨析,清晰勾勒不同概念所指向的对象和范围。
  3.1群众性体育赛事邻近概念表述及特征
  通过大量文献梳理,发现学术研究中与群众性体育赛事比较接近、且存在一定交集的邻近概念并不少,这些概念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概念存在某些交叉关联性,但多数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内涵与外延指代不一致(见表2)。
  3.2群众性体育赛事与邻近概念关系辨析
  将群众性体育赛事内涵与外延同其邻近概念表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群众性体育赛事与其邻近概念既有相同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就共性而言,都具有体育赛事属性,参赛主体多为“业余”的群众,竞赛成绩不是主要追求目标,竞技水平相对较低,赛事规模相对较小,办赛形式灵活多样,办赛主体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就差异而言,有些概念同群众性体育赛事不属于同一逻辑层次,有些概念同群众性体育赛事具有不同的本质内涵,有些概念同群众性体育赛事具有不同的外延范围,为了更清晰勾勒群众性体育赛事全貌,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各类相近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之间的逻辑关系。   (1)群众体育活动、大众体育活动与群众性体育赛事。基于前文所分析,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群众”=“大众”,因此,“群众体育活动”=“大众体育活动”。它们与群众性体育赛事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从属性逻辑看,体育赛事就是一种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活动,群众性体育赛事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体育活动,另外群众(大众)体育活动和群众性体育赛事,都是以健身休闲为目的,以体育活动为内容、参与主体都是普通群众。其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在明确的运动竞赛规则下进行体育竞赛活动,即群众(大众)体育活动主要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满足运动体验,可以是个体独自参与,也可以是群体共同参与,是否存在运动竞赛形式都可以;而群众性体育赛事则强调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分出胜负,必须是两人或以上的群体参与,必须有运动竞赛形式。
  (2)民间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从字面上理解,民间体育赛事蕴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为:“民间体育”的赛事,它以民间体育项目为首要特征,区别于现代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第二层意义为:“民间的”体育赛事,它以区别于“官方”的民间性为首要特征,如某某县业余羽毛球比赛。第一层意义“民间体育”的赛事着眼于体育项目特征,而非赛事特征,与群众性体育赛事进行逻辑比较意义不大。第二层意义“民间的”体育赛事具有比较的意义,民间体育赛事所强调的是办赛主体的“非官方”特征,而群众性体育赛事既有“官办”,也有“民办”,它所强调的是参赛主体的“群众性”。
  (3)社区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社区体育赛事明确地将赛事限定于“社区”范围之内,以社区资源为办赛依托、以社区为参赛单位、以社区居民为参赛主体、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办赛目的,且具有群众性体育赛事所有特征,可见,社区体育赛事属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特殊形式。
  (4)业余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业余体育赛事是相对于专业竞技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赛事而言的,其最显著特征是竞技水平较低,参赛主体具有“非专业”特征,即参赛运动员是业余身份,从此层意义理解,业余体育赛事的参赛主体与群众性体育赛事保持一致,区别在于业余体育赛事参赛者参赛目的更加多元。
  (5)民俗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民俗是指民众的习惯和民间风俗,民俗体育赛事主要突出民俗体育项目和民俗体育文化,一般具有较长时间的历史积淀,竞赛过程中承载着某一特定的文化元素,以文化记忆和传承为主,同时融入了现代健身、娱乐、社会互动等功能,参赛选手专项运动技能有一定要求,如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等。因此,民俗体育赛事同群众性体育赛事有诸多的交集,但赛事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
  (6)农村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从字面上理解,农村体育赛事有两层含义,第一,从比赛项目设置的视角看,突出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体育项目的赛事,如挑南瓜50m跑;第二:从赛事特征的视角看,即办赛地点限定于农村地区、或参赛人员限定于农村居民,通过赛事实现农村文化供给、农村居民健身娱乐的目标,从本层意义分析,农村体育赛事属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一种,只是赛事举办地限定于农村地区或赛事参与主体限于农村居民。
  (7)大众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在日常表达和学术研究中,这3个概念最为接近,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一方面,从中文字面上理解,前文已经论证过“大众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另一方面,从英文翻译上理解,西方国家直译过来的“大众体育”在国内的政策文件、学术研究和日常用语一般表述为“群众体育”,两者英文翻译都是“sport for all”或“mass sports”。且它们的内涵与外延也完全一致,因此认为“大众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赛事”所指代的是一个概念。
  4群众性体育赛事之概念界定
  以“大众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赛事”或“群众性体育赛事”为篇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到最早的研究始于2006年任大全、首洁发表的《大众体育赛事界定的历史渊源及赛事营销特点分析》一文。除了上文所探讨的“大众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赛事”概念,也有研究者对“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概念进行过界定。王艳認为:“群众性体育赛事同时拥有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两个基本属性,并以群众参与的特点区别于竞技体育赛事,以健身、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以竞技性适中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相对淡化个人或团队的比赛成绩,借助公共体育场馆或其它场所的体育设施,在一定的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所开展的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18]。温融将群众性体育赛事界定为:“以普通群众为主要参与对象,以健身、娱乐、丰富文化生活为参与目的,以不同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方式为手段,借助公共体育场馆或其他体育设施为场所,在一定的竞赛规则的制约下所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19]。以上两位学者从各自视角较为全面地描述了群众性体育赛事特征概貌,为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不足之处表现为主观认知偏多、客观论证偏少,缺少逻辑学界定概念的基本程序。
  通过对群众性体育赛事属概念和种差的确定,在借助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六个维度的内涵与外延结构内容,本文将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定义为:“以普通群众为参与主体,以满足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社交为目的,以体育项目竞赛为内容,具有系统的组织管理机构,在一定竞赛规则约束下,通过竞争和对抗决出胜负或排名,以群众体验参与为主要形式所开展的社会活动。”
  5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赛事参与和赛事体验已成为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然而群众性体育赛事长期以来并未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虽不是新鲜事物,但遗憾的是尚未形成权威统一的概念,甚至没有专门对其概念进行系统探讨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正是基于试图“弥补”这种“空缺”的愿景,采用逻辑学方法对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属概念”“内涵与外延”“种差”等进行辨析,继而界定群众性体育赛事概念。   参考文献:
  [1]贾鹏,罗林.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城市马拉松发展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2):61-67.
  [2]高文浩,李荣日.基于CiteSpaceⅤ及Gehpi的国内体育赛事研究: 动态演进、热点与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1):32-40.
  [3]黄璐,付小春.论体育赛事的内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2-13.
  [4]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黄海燕.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9-11.
  [6]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24.
  [7]李海,姚琴.体育赛事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16.
  [8]易剑东.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与媒体运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10.
  [9]胡光宏.城市联动型大众体育活动市场开发研究—以“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活动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0.
  [10]邓世忠,周莉.试论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之内容及其特点——兼论大学体育院(系)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2):226-229.
  [11]黄丽锋.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以宁德市政府购买群体赛事服务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7.
  [12]刘裕平.晋江大众体育赛事发展的动力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3]杨涛,羿翠霞.遗产学视阈下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特征及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6):1-5.
  [14]曾璐丹.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体育赛事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学院, 2017.
  [15]张金桥,等.西安城市业余体育赛事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3):126-136.
  [16]李延超,虞重干.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的定位、内容及实施[J].体育科学,2011,3(31):22-29.
  [17]梁日忠.农村体育赛事文化社会整合作用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3.
  [18]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以上海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0.
  [19]温融.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群众性体育赛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0]宋一民,刘春华,叶加宝.构建商业性体育赛事观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3):4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98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