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的初步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对保育员专业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7个领域22个方面,构建了保育员职业准入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标准,简称“722”标准,同时提出了职前教育、强化职业资格认定的规范化管理实施建议。
  關键词 保育员 职业准入标准 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31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eferred to as "722" standard, from 22 aspects of 7 fiel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pre-job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Keywords nurse; occupational admission criteria;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保育员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应从源头入手,把好保育员职业准入关。保育员专业化是保育员职业准入的基础,本文拟对保育员在职业准入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标准及如何实施进行探究,旨在为国家制定《保育员职业准入标准》提供借鉴。
  1 探究制定《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的必要性
  1.1 制定《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为了解幼儿园对保育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课题组对近两年湖南省参加国培、省培的保育员培训学员、衡阳地区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园长、教师和保育员共计685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72份。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保育员文化水平偏低,专业不对口(见表1);专业知识与技能欠缺,专业化程度低。
  2016 年1月教育部发布最新幼儿园新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简称《规程》)对保育员准入门槛从初中毕业提高到了高中毕业。表1显示:衡阳市保育员学历为初中的达22.8%。在大中专学历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占比不到10%。在专业知识方面,保育员对幼儿卫生保健、安全常识、幼儿一日生活管理等有粗浅的认识,而对于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等缺乏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方面,保育员卫生管理能力最强,其次为生活管理,能力最弱的是健康观察技能和配合教育活动技能。
  尽管《纲要》和《规程》都强调,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教育必须保教并重。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以保育工作为主的保育员专业素养低,制约了当前学前教育的规范发展。因此,严把保育员的准入关,是提升保育员的职业素养、坚持保教并重,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必要前提。现实也表明,只有入职时保育员达到一定的专业能力要求时才能胜任保育员的工作,成为既能“保”又能“育”的合格保育员。
  1.2 制定《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是保育员专业化的要求
  我国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文件,保育员职业准入要求散见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国家职业标准——保育员》中。《国家职业标准——保育员》[1]是把保育员看作一种职业,认为保育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专门的知识与专业的技能、一定的自主权、参加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和通过专门任职资格鉴定。该标准门槛较高,至少要有2年以上的保育员工作经历才能达到,且已明确是职业标准,而非准入标准。2018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由准入类改为水平评价类证书,这充分说明了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要做好保育工作,保育员既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操守、身心健康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从我国现有的保育员招聘要求来看,保育员无学历方面的门槛,无业务能力上的具体标准,这种低门槛的准入方式决定了当前保育员的素质普遍偏低,[2]难以承担保育任务。因此只有把好保育员的准入关,构建《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简称专业能力准入标准),以确保保育员的专业性,才有望促进保育员的专业化建设,提高保教质量。
  2 制定《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的征求意见调查研究
  2.1 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2.1.1 调研的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涉及2017年~2019年湖南省参加国培、省培的保育员培训学员、衡阳地区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园长、教师和保育员共计685人,访谈对象为衡阳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园长、教师和保育员,共30人。
  2.1.2 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保育员职业素养现状及对保育员专业能力需求。问卷编制分为三部分:社会对保育员专业知识要求调查、保育员准入专业能力标准构建要求、其它好的意见和建议。
  (2)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衡阳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园长、教师和保育员进行访谈。围绕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获得对保育员准入专业能力标准的领域、各领域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更深入的信息。   2.2 调研结果及启示
  (1)关于《专业能力准入标准》中“专业知识”领域。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保育员》中对各级各类保育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能力准入标准中“专业知识”领域依次為:幼儿生活活动中的保育639(95.1%)幼儿安全问题与保育624(92.9%)、幼儿疾病预防与保育582(86.6%)、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保育566(84.2%)、幼儿心理学知识495(73.7%)、幼儿卫生学知识445(66.2%)、幼儿教育学知识409(60.9%)、幼儿生理学知识402(59.8%)、相关环境知识317(47.2%)、相关法律法规知识223(33.2%),其他131(19.5%)等。
  (2)关于《专业能力准入标准》中“专业技能”领域。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保育员》中对各级各类保育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能力准入标准中“专业技能”领域依次为:卫生管理技能670(99.7%)、生活管理技能657(97.8%)、安全工作技能651(96.9%)、教育活动保育技能648(96.4%)、其他164(24.4%)等。
  结果启示:保育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熟知幼儿生活活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保育要点,了解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常见疾病及预防与保育要点,掌握幼儿心理发展与幼儿教育知识,知晓幼儿基本权利、了解保育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具有卫生管理能力、生活管理与保健能力、配合教育能力、安全工作与教育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同时考虑到新入职者的职业特点与发展潜质,还应具有观察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
  3 《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建议稿)》的基本内容
  根据调研的结果,结合我校多年的保育员培养实践经验,初步构建了保育员职业准入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标准,包括7个领域22条基本要求,简称“722”标准,如表2所示。
  4 《保育员职业准入专业能力标准》的内容分析
  (1)关于“观察了解幼儿能力”。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与保育员接触时间最长,保育员是幼儿最直接的观察者、监护人、指导者和支持者。保育员善于观察幼儿,才能了解幼儿日常生活行为特点,才能有效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根据保育员的级别技能要求,作为准入标准,要求新入职者初步掌握观察、谈话等基本研究方法,“能通过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3]具体而言,就是保育员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与发展情况,及时分析行为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掌握观察幼儿身体异常的方法与技能,以便对生病幼儿进行日常照料与护理。
  (2)关于“环境卫生管理能力”。环境卫生是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保育员既要负责活动室、寝室、盥洗室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又要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持环境的洁净美观,并养成幼儿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负责做好本班的卫生消毒工作,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消毒方法与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消毒记录的填写。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保育员,掌握以上每项工作的程序、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便是其基本能力之一。
  (3)关于“生活管理与保健能力”。《幼儿园保育教程》明确提出:“幼儿园保教工作必须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素质和智能素质为目标,贯彻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在吃、睡、玩、穿衣、盥洗、大小便等方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事事都跟幼儿的生活和成长息息相关,保育工作的实施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保育员既要重视对幼儿的生活照顾与保护,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如组织幼儿进餐时,保育员要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指导中大班幼儿独立进餐,培养幼儿用餐的文明卫生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向幼儿介绍饭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纲要》和《规程》中都指出了“生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科学的保育及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初入职者,将生活管理与保健能力,作为专业能力准入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关于“配合教育活动能力”。《规程》提出:“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配合教育能力是保育员必备的能力。如室内教学活动中,保育员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合作者、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保护者,需要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好室内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及时、正确、有效地配合教学活动。善于观察幼儿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掌握纠正幼儿不良姿势的步骤和方法,并做好活动后的整理。过去保育工作主要侧重于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和养育,侧重于“保”,现在保育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保”到现在注重 “育”,[4]为真正做到“保”“育”结合,入职者应具有配合教育活动能力才能达到这一要求。
  (5)关于“安全工作与教育能力”。《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有强烈的好奇心,却无安全意识,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所以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保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保育员应懂得安全常识,排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做好一日常规安全工作。并时刻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具有防止意外伤害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只有保育员具有安全工作与教育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幼儿的生命健康。
  (6)关于“沟通与合作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指教师在科学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运用教育影响而与幼儿、家长、同事等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互换、合作支持的能力。[5]保育员工作与幼儿园的其他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工作具有很大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从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来看,保育员要负责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幼儿一日生活保育、物品与设备管理、配合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等,不仅需要与同事相互沟通与合作,还需要用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与幼儿有效沟通,养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各种生活常识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从家长工作来看,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员应及时准确地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并给予适当的保育指导,这就需要保育员关注幼儿生活细节,真实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生活与身体状况,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互动。沟通与合作能力渗透到保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关乎着保育工作的质量,也影响到幼儿园其它工作的成效。对于初入职者,具有沟通与合作能力才能适应岗位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05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