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逐步向高层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屋面作为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一旦发生渗漏水问题,将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此,对高层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屋面防水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析了高层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注意事项,以期有效控制屋面渗漏水问题,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屋面防水;渗漏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52.4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房屋渗漏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屋面防水是建筑防水的重点,据相关报告显示,2个接口的交接处是屋面漏水的多发部位,屋面开裂也是引发漏水的一大原因。当屋面发生渗漏问题时,表明防水层已损坏,在一般情况下,屋面防水工程所设防水层不得少于两道,即建筑防水层、结构自防水层。但是并不是防水层设置越多就越防水,必须结合渗漏具体情况,查明原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达到最佳防水效果。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项目,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0 000 m2,地上部分为8栋18层高层住宅,地下1层。屋面结构采用C35P8商品混凝土,200 mm厚。施工结束后,按照相关要求进行72 h闭水渗漏试验,经过检查未见渗漏水点,屋面结构验收合格。
  待验收后进行了5个多月的后期施工,同时还做了屋面建筑防水保温层施工,随后再次进行24 h闭水渗漏试验,经自检,此次存在渗漏水点,验收不合格,防水层失效。图1为渗漏水图。
  2 高层建筑屋面渗漏水原因
  当出现渗漏水情况后,参建各方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查找问题原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控制渗漏水情况。经分析,屋面渗漏水原因如下。
  2.1 屋面结构建筑层设计不合理
  屋面构造包括结构层(底层)、隔热层、防水层、保护层和找坡层,属于一种较为传统的隔热保温层。具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挤塑聚苯板保温层+水泥砂浆找平层+聚氨酯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C20细石混凝土。即挤压板强度不足,易受上部载重影响而发生变形等情况,甚至损坏防水层出现开裂问题,导致防水层失效。
  2.2 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按照现行屋面施工技术要求,屋面坡度找坡控制在3%,建筑找坡控制在2%,屋面坡度结构和水落口范围500 mm内坡度需控制在≥5%[1]。在建筑物坡面设计时,就理论上来讲,该设计方案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然而在具体施工时,情况却复杂得多,并非理论那么简单,想要控制好结构坡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一旦某个工序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整个防水效果。经现场观察,该工程存在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屋面多处存在积水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3 材料选择不合理
  该工程以聚氨酯防水涂层为主要防水材料,此类材料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施工工序是否合理。此类材料设计厚度需要达到2 mm,并且需要涂刷2遍,这种情况下,将延长施工工期,加上施工天气恶劣,将会出现防水层成膜困难现象。
  2.4 穿屋面结构管道施工不合理
  管道设计时,需设预埋套管,防范雨水进入,增加层间紧密性,避免渗漏。当结构变形较小时,针对穿墙管可采用直接埋入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固定防水。对于穿屋面管道则可采用套管式防水。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穿屋面管道施工方法进行操作,而是采用了穿墙管方式进行直接埋入,这种情况下,将会增加主管变形概率,出现裂缝漏水等情况。
  据现场观察可知,部分穿孔结构管道的孔洞并非提前预留,而是后期为了满足施工需求,随工序开凿而来,导致防水层无法形成连续的整体,凿洞部位及其周围混凝土很容易开裂,产生渗漏水问题。
  3 高层建筑屋面渗漏水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3点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3.1 选用倒置式屋面施工
  针对该工程屋面渗漏水问题,提出了倒置式屋面施工方案,即在柔性防水层上方铺筑塑料板保温层,采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有效避免高温、紫外线等外界因素对防水层耐久性的不利影响,从而延长防水层施工寿命,大幅降低屋面渗漏水发生概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需要重视坡度问题,计算应以屋面最大聚集水面积为依据,重新划分分水线,保证屋面坡度满足施工规定。
  3.2 更换防水材料
  因工期紧任务重,为了按期交房,如果采用聚氨酯防水材料,工期方面很难保证。所以最终决定更换防水材料,采用PVC防水卷材,此类材料以高档聚乙烯树脂为主要组成材料,其优点在于耐高低温、拉伸强度高、熔点高等。高温环境下,PVC防水卷材还不易断裂具有良好的防水弹性。在施工操作中,相比聚氨酯施工,施工更方便、更迅速,难度更小[2]。屋面防水构造改良方案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水泥砂浆找平层+PVC卷材防水层+满铺无纺布1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挤塑聚苯板保温层+C20细石混凝土。
  3.3 规范穿屋面结构管道施工
  针对穿屋面结构管道施工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严格规范穿屋面结构管道施工工序,必须将孔洞预留到全部需要通过管道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再次凿孔。如果后期必须凿孔,穿孔结构应该设套管,避免存在缝隙,要做好防水层和套管接口防水处理,不得存留空隙。此外,還需要封堵好孔洞,待快安装好管道时进行固定,同时将预留孔洞混凝土清理干净,保证其表面湿润。按设计比例混合配料,分2次完成浇筑。相比屋面板,预留孔洞需略低一些,可以低出10 mm,随后压实、抹平,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浇水保湿工作,并对缝底是否存在漏水问题进行详细检查,如果存在凹槽现象,可以采用防水材料填充[3]。   3.4 处理好屋面排水系统
  落水口为屋面排水的总出口,如果落水口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堵塞,无法及时排水,产生积水问题。针对排水问题,可将止水环焊接到落水口处,并严格控制落水口缝隙,采用水泥填平落水口附近,保证平整。按1∶3比例进行水泥配料,将2个15 mm凹槽预留在地面漏水四周,采用卷材处理底面和侧面。
  4 高层建筑屋面渗漏水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
  4.1 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几点处理措施以外,笔者认为,还要做到以下3点,并加以重视。
  4.1.1 重点加强平屋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措施
  在该屋面防水工程中,钢筋网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承担大部分压力,并有效抵抗外来负荷和预防混凝土收缩。因此,对屋面防水工程来说,钢筋网可以起到双重防护的效果。但是该双重防护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在上下位置都要设置钢筋保护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施工中下层钢筋网施工较为容易,上部施工却相对较难,上部钢筋需加强垫块设置,通过垫块将其垫起。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可以采用F型或H型预制混凝土垫块,从而对上部钢筋进行很好的固定。
  4.1.2 重点加强屋面混凝土养护
  发现屋面漏水问题时,工程已经进入后期施工阶段,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在此阶段无须考虑,重点在于如何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即合理控制混凝土裂缝。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保湿保温方式,尽可能地增强混凝土强度。对于混凝土高低温、水稳定性等性能来说,屋面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表层水分消散过快,防范裂缝出现。混凝土养护时,首先要保证养护时间充足,一般在7周以上,同时还要采用临时封堵洞口,蓄水养护的方案,最后再次进行闭水试验,确定验收是否合格。
  4.1.3 重点合理使用膨胀剂
  在混凝土内掺加适量膨胀剂,可以达到补偿收缩混凝土,提高抗裂性能的目的。同时,膨胀剂还可以充当填料,缩小孔洞,改善混凝土性质和结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幅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4.2 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如下。1)要健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每一个工程施工都需要无数的工序组成,屋面防水施工,需要健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这也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建筑行业相关政策标准规范,保证设计方案合理、科学,做好严格审查工作,保证设计质量。2)要完善技术标准,在科学、合理地分析工程项目内容后,需要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这也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制定技术指标后,可以通过标准文件的形式将其赋予法律意义,从而生成法律强制作用,为顺利开展屋面防水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在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符合本项目的技术标准。3)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才能有效管理生产过程,规范生产组织,保证施工质量。人员管理、机械管理、施工材料管理以及施工环境管理等均属于管理标准制定的内容,只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才能保证工程工序规划和安排合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按照管理标准规范施工流程。4)要建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模式,在屋面防水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中,保证所有施工操作行为均在规范标准内完成,不得出现违法违规操作,要在法律的作用下,约束好施工行为和企业行为,保证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屋面结构是整个建筑的顶部,防水抗渗一直都是屋面结构施工重点,不仅关系到屋面能否正常使用,还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一般来讲,屋面多为局部漏水,影响因素很多,如材料选择不合理、穿屋面结构管道施工不合理以及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为了减少及控制屋面渗漏水,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水施工措施,提高施工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婧华.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下):441.
  [2]邱彩芳.淺谈房屋建筑地下室、外墙及屋面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7(22):108.
  [3]郭运生.房屋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7):13-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52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