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近五年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形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分析了近5年来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形势,剖析了面积、产能变化的原因,简述了轻简化植棉项目成效和棉花机械采收进展,对长江流域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花有效供给从政策和技术上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棉花;生产形势;湖北省;长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8-002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cotton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and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he last five years
  ZHANG Jiao-hai1,YI Guo-xiang2,BIE Shu1,WANG Xiao-gang1,XIA Song-bo1
  (1.Economic Crop Institut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2.Hub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General Station,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cotton in Hubei province and Yangtze river basin in recent five years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area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cotton planting project and the progress of cotton mechanical harvesting we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policy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o develop cotton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cott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ere puts forward.
  Key words: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Hubei province; Yangtze river basin
  湖北省是中國主要产棉区,棉花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4位至第5位,在长江流域为第一位[1]。麦(油)棉两熟移栽棉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种植模式[2],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不利于机械化管理,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和有关省级项目的支持下,轻简化植棉项目取得一定成效,麦(油)后直播机采棉示范稳步推进,及时总结新技术试验示范成果,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联合攻关,推动长江流域棉区轻简化、机械化植棉示范推广,对新形势下稳定区域棉花产能,保障中国用棉安全意义深远。本研究分析了近5年来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形势,剖析了面积、产能变化的原因,简述了轻简化植棉项目成效和棉花机械采收进展,以期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1 近年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概况
  1.1 面积、单产、总产量均下降到历史最低位
  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区,曾是全国棉花大省和主要棉花产区,近几年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已下降到历史最低位。
  2019年,湖北省棉花播种面积16.28万hm2,比2015年减少38.6%。同样,长江流域棉花播种面积从2015年的81.10万hm2下降到2019年的34.88万hm2,减幅高达57.0%。2019年,湖北省棉花总产量14.4万t,比2015年减少51.7%。同样,长江流域棉花总产量从2015年的93.9万t下降到2019年的37.5万t,减幅高达60.1%。2019年,湖北省棉花单产为882.0 kg/hm2,比2015年减少21.5%。长江流域棉花单产从2015年的1 204.0 kg/hm2下降到2019年的1 173.0 kg/hm2,减幅2.6%(表1)。
  1.2 影响棉花生产的因素分析
  子棉售价持续低迷、气候变化、补贴强度弱、技术跟不上等因素的叠加对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花造成不利影响。
  1.2.1 子棉销售价格持续低迷,植棉效益不保 2017—2019年3年子棉销售价格平均为6 506元/hm2,比最高的2012年的7 778元/ hm2,减少1 272元/hm2,减幅16.4%(表2)。近3年子棉销售价格平均为5.93元/kg,仅比2014、2015年略高,比其余年份销售价格平均值7.6元/kg(不含2010年)低1.67元/kg。物化投入虽然减少,但单产下降,售价下降,导致棉田效益和纯收益减少。2017—2019年棉田平均收益17 426元/hm2、纯收益10 920元/hm2,分别比2016年减少3 995、372元/hm2,如果最终收益扣除人工费,基本上是亏的。效益持续低迷是棉花种植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1.2.2 棉花价格补贴额度小,不足以稳定生产 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从2014年至2019年对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甘肃等省市进行补贴,补贴额度为2 000元/t。各地细化补贴方案,其中,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5月印发了《湖北省2015年度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实施办法》(鄂政办函〔2016〕48号),明确补贴对象为种棉农民(包括国有农场、农垦企业和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棉花生产者,下同)。湖北省对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补贴资金的分配,以2015年棉花产量在500 t以上的县实际产量为基数直接分配到县。补贴资金分解到县后,县人民政府按照2015年棉花实际种植面积,测算并确定补贴标准,各县补贴幅度为2 250~3 000元/hm2[3]。近年补贴标准一般为3 000元/hm2左右。   1.2.3 气候变化及灾害性气候对棉花的影响 2017—2019年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长季节积温增加,热量丰富,日照时间减少,降水分布不均是主要气候特征。干旱与渍涝、极端异常高温是主要灾害性气候(表3)。长江流域棉区,2017年高温与秋湿并存,是平常年景;2018年气候相对平稳,是丰产年景;2019年夏秋季节持续干旱,是减产年景。与历年气候数据相比,长江流域2017—2019年棉花生长季气候特点表现为:积温增加,4—10月≥10 ℃活动积温2017—2019年3年分别比历年增加87.0、224、175 ℃;降水量增减并存,4—10月降水量近3年分别比历年增加115 mm,减少29、233 mm;日照时间增减并存,4—10月日照时间3年分别比历年减少150、32 h,增加11 h。
  2 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取得的重要进展
  2.1 轻简化植棉项目实施效果
  2017—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棉花轻简化提质增效项目和湖北省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支持下,以湖北省内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在公安、天门、监利等14个县(市)开展棉花提质增效技术示范,通过开展麦(油)后直播棉轻简高效施肥、品种筛选及合理密植等试验,建立机采棉和轻简化育苗移栽等示范区,示范区皮棉产量达到1 350 kg/hm2左右,节本增效超过3 000元/hm2。
  2018年示范区测产结果,露地直播棉收获密度5.14万株/hm2,成铃18.9个/株,总铃数97.2萬个/hm2,皮棉产量1 662 kg/hm2;地膜直播棉密度5.13万株/hm2,单株成铃20.3个,总铃数104.1万个/hm2,皮棉产量1 780 kg/hm2。
  通过3年的项目实施,筛选一批优良棉花品种;完善施肥技术,麦(油)后直播棉纯氮用量减至180 kg/hm2;推广应用绿色高效模式,如麦(油)-直播棉、西瓜+棉花、鲜食玉米-棉花、青贮饲料粮(油)-棉花、蔬菜-棉花等;推广绿色轻简高效集成技术,通过培训指导及宣传,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增效在4 500元/hm2以上。对促进湖北省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提质增效,保障原棉产能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2.2 棉花轻简栽培创高产
  2019年,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由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试验站和江西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持,植棉面积33.4 hm2,其中6.7 hm2于11月8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测产,子棉产量5 895 kg/hm2,皮棉产量    2 585 kg/hm2。种植品种为杂交种赣杂棉0906,5月下旬播种出苗,采用窄行,行距60~70 cm,一穴2~3株。高密度,收获密度达到11.4万株/hm2,成铃9.6个/株,铃重5.3 g,衣分率43.8%。
  2019年,湖北省沙洋县马良镇北港村示范面积6.7 hm2,10月测产结果显示,子棉产量超过4 500 kg/hm2,品种为中棉619,播种日期5月25日,条播;等行距,平均行距76 cm,收获密度75 000株/hm2,成铃13.4个/株,铃重4.5 g,衣分率38.8%,皮棉产量1 755 kg/hm2。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是大旱年景,夏秋连旱和秋高气爽对棉花生长有利,是长江中游棉区高密度示范取得成功的重要气候因素。
  2.3 棉花机械采收示范效果
  2012年以来,湖北省及长江中游开展棉花机械采收试验示范,相关机理研究和机械收获实践成效显著[4-6]。从示范效果(表4)看,油(麦)后直播棉的子棉产量逐步提高,2014年为3 645 kg/hm2,2017年为4 002 kg/hm2,2019年为4 845 kg/hm2;播种时间多集中在5月底,自然吐絮率不同品种和年份间有差异;一次性机收采净率达到90%以上,含杂率低至4.0%以内,机采效果良好。
  3 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花有效供给的对策措施
  2019年以来,美国利用“涉疆法案”鼓动国际品牌商抵制新疆原棉及棉制品,对中国棉花纺织产业带来较大风险,为保障棉花产业安全,要控制并调减新疆规模,适度激励恢复内地生产。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区要恢复棉花生产急需政策和技术的支持。
  3.1 政策上,目标价格应全覆盖棉花保护区
  实践证明,新疆以外产棉省市区2 000元/t补贴不足以调动棉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此建议,按照保护区面积进行补贴符合国家增加棉花产量的“底线”要求。湖北省和长江流域棉花生产保护区面积26.7万hm2,应按新疆18 600元/t的目标予以覆盖。在提高棉花价格支持力度的条件下,适度恢复长江流域棉区的产能对保障全国棉花的有效供给,平衡三大产区布局的严重失衡,减低政治、自然和市场风险。
  3.2 技术上,突破品种和轻简化技术
  一是培育适应晚播丰产早熟的油后直播棉花品种,生育期110 d以内,10月20日自然吐絮率达到80%,子棉产量不低于3 750 kg/hm2。二是研究轻简高效栽培模式集成技术,破解麦(油)后直播棉存在的播种难、成苗难、管理难等问题。三是办好集成示范样板。
  按照“晚种争早,以密争早”“前促后控”的技术路线,要求5月底前播种出苗,做到一播全苗。油菜或小麦收获后抢时间播种,还田秸秆是旋耕播种一播全苗的障碍因子之一[7],可以采用板茬直播或播后适当镇压,有利于抢时抢墒;苗期病虫草害安全高效防治是培育健壮苗、保证密度的重要措施;根据品种特性,收获密度52 500~75 000株/hm2,播种密度要比实收密度高10%左右,子棉目标产量4 200 kg/hm2以上。
  同时,位于长江流域的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省级地方科研机构要形成合力,通过办规模化的示范样板,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毛树春,李付广.当代全球棉花产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3] 翟雪玲.近年来中国棉花支持政策变化及生产形势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9(2):74-78.
  [4] 夏松波,别 墅,王孝刚,等 . 湖北省机采棉试验示范实践和发展建议[J]. 棉花科学,2019,41(6):23-26.
  [5] 秦鸿德,冯常辉,张友昌,等.适用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4):4703-4704,4710.
  [6] 王雷山,李汉涛,杨兴柏,等.湖北省麦后机采棉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效益分析[J].中国棉花,2015,42(12):15-17.
  [7] 王莹莹,周 鑫,李 蔚.长江流域棉花油后直播关键栽培技术[J].棉花科学,2014,36(4):64-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53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