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S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巩晓阳

  摘要:PS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需要重视的内容。针对当下很多学校存在的PS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弊端,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发挥PS平面设计的应用价值。该文阐述了PS软件与PS平面设计的概念、PS平面设计课程优势和教学认识误区以及PS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策略,希望能够提升PS平面设计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PS;平面设计;教学;创新策略
  PS平面设计依托于PS软件,对颜色、光影、排版等元素进行组合和创造,满足了人们对图像的需求,也给人们传达出了惊艳的视觉效果。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PS平面设计课程时存在很多误区,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
  1 PS软件与PS平面设计
  1.1 PS软件
  Photoshop简称PS,是一种集图像处理、多样式滤镜为一体的软件,能够对多种图像格式进行处理,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审美和需求对图像进行设计,添加各种滤镜,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该软件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现代平面设计行业,PS软件在图像处理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2 PS平面设计
  很多平面元素,例如色彩、图像以及文字等都可以赋予设计更多的内涵,利用功能强大的PS软件进行元素设计和灵活组合,这种设计方式便被称为PS平面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的品质,帮助人们打造惊艳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对图像的不同需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海报、广告牌、招贴告示等都是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过给人们显示信息可以实现商业营销的目的。平面设计应该综合分析客户的不同需求,凸显平面设计的实用性,给人展示出一种美的感受。
  2 PS平面设计课程优势和教学认识误区
  目前,各大高校积极将PS平面设计课程融入常规的教学课程中。PS平面设计课程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很多商贸类专业学生学习PS平面设计课程可以为日后营销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PS课程应用范围较广,学生可以利用PS软件处理图像并进行分享,对PS平面设计课程的热情也比较高涨。此外,PS平面设计人才紧缺,社会需求量大,很多工作都会涉及平面设计的内容,例如展会摆台、海报宣传设计以及造型摆拍等,这也决定了高校开展PS平面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PS平面设计教学需要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传统的PS平面设计课程中,教育者常常忽视该课程开展的应用性价值,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的PS技能而难以做到有效实践,并且在项目设计时缺乏创新性,PS平面设计能力仅停留在浅层次水平。PS平面设计中需要精确的方位调控和精细的明暗调节,学生需要具有敏锐的感悟和感知。PS平面设计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层次的创意设计,例如捕捉万事万物的光影细节、感知花草树木的变化。创意设计过程需要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常态对宏观事物进行自我创新,学生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PS平面设计风格。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性格特点存在差异,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的独特性,教学针对性不足。为了实现真正的公平教学,教育者应该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 结合相关工作岗位实際要求丰富PS教学内容
  3.1 更新课程教材,编写PS校本教材
  PS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础工具。学生可以利用教材进行课程的预习、学习、复习以及自主学习等。但是很多学校的PS教材编写还存在不足,忽视了其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联系,难以给学生展示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教育者应该对PS教材进行筛选和编写,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一本优秀的PS教材应该包含基础部分、PS功能应用部分、PS应用实例以及艺术设计部分。基础部分应当全面讲述PS软件的安装、操作、运行环境以及该软件设计的很多基础概念,为学生学习PS软件打好基础,PS功能运用部分应当包含PS软件的滤镜功能、通道功能、路径功能以及图层功能,充分体现该软件功能的强大性。还要在教材中涉及一些有关 PS软件应用的案例,例如根据要求进行数码图像处理以及海报设计等,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融合。艺术设计部分应当将平面设计的方法、艺术理论依据、原则和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明暗对比以及科学的构图方法,提升设计的艺术性。其次,教师应该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的就业情况等因素后,编写合适的PS校本教材,开展有效的PS校本课程。教育者还应该熟练掌握与PS平面设计在相关工作岗位上的应用,让PS课程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实现教育和社会的衔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素养。
  3.2 全面整合资源,引入PS实践应用案例
  学校和教育者应当努力扩展PS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教材的容量有限,教育者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筛选科学的教学内容,引入PS实践应用案例。PS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上,还应该进一步向学生的生活进行渗透和延伸,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建立PS教学互动平台,及时给学生分享PS平面设计的理论和技巧,有效甄选科学的网络PS教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可以通过PS课程学习微信群的建立,将平面设计有关的视频资源分享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上传的视频中涉及的PS平面设计技巧来独立进行创作,并将作品在微信群中与同学分享,大家一起讨论作品中的优缺点。其次,教育者应该将优秀的PS平面设计案例融合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滤镜功能的使用》这一教学内容的讲授时,教育者可以利用对比教学法。将电影海报中以及数码人像处理中要用到的PS滤镜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技巧,并确保学生的应用实例中积累经验。与此同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备课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教学方案,努力将网络PS教学资源与实际的教学过程相结合。   4 重视运用多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优化PS教学
  4.1 情境创设法
  学生学习PS平面设计课程的热情与其对PS平面设计应用价值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教育者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学生认识PS软件的强大应用价值,并与PS的实际应用案例相结合。例如在讲解PS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平面广告和电影海报等作为课程讲解和分析的实例。再比如,教育者在讲解PS图层功能时,可以在课前从网络上下载平面广告作品的PSD文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不同图层对广告宣传作品特色的凸显情况,初步掌握广告设计的核心。
  4.2 项目任务驱动法
  由于目前很多教育者在进行PS平面设计教学时,随堂作业的布置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学生完成作业,仅仅是通过重复性的机械操作,即“依样画葫芦”,学习没有创新性。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P S平面设计时,无法结合具体素材应用教师所演示的技能,造成了实践和知识的分离。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教育者可以利用项目任务驱动发重视,让学生理解软件操作背后的普遍性原则,实现PS技能的迁移运用。项目任务驱动方式是指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从教学内容中提炼操作性强、实践性高的项目主题,教学任务将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规划和设计,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行讨论某一项任务,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电影海报设计》这内容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选择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影,引导学生分析电影海报中涉及的PS平面设计是如何展现电影主题,如何给人们展示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并分析其设计理念的优缺点。在了解这些内容之后,鼓励学生重新设计电影海报,以电影内容和主题为核心,创新性地进行自主设计,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4.3 以赛促学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PS平面设计的意识,并强化学生的PS实践应用,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以赛促学的方式,积极引入PS设计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赛题进行PS自主学习。此外,PS设计比赛也是一种提升PS平面设计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设计比赛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比赛题目,倡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例如各种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以及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大赛等。
  4.4 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为了增强PS平面教学的实践性,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创造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确保PS平面设计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一些PS设计员工,开展PS主题讲座,将实际的PS软件平面设计经验事例分享给学生,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PS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的PS平面设计课程需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形势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和教育者可以通过PS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PS平面设计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琳.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设计,2020,33(11):121-123.
  [2] 钱婕.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法分析[J].知识经济,2019(34):141,143.
  [3] 蔺梦侠.基于中职PS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2):75.
  [4] 李晓飞,陈燕,李顺.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项目分层设计研究——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数字教育,2018,4(2):70-74.
  [5] 顧静静.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室内PS课程微课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5):192-193.
  [6] 侯枫.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六步四结合”教学模式为基础[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85-89.
  【通联编辑:代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93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