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龙

摘要:对一例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经过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梅花鹿;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2-0018-02

梅花鹿作为一种小型鹿品种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当前,参与梅花鹿养殖的养殖户数量逐年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到梅花鹿的健康生长。某些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因此需要养殖管理人员和畜牧兽医人员加强梅花鹿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在疾病高发之前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蔓延,提高梅花鹿的抗病力。

1 梅花鹿常见传染病发生现状

目前,青海省祁连县在梅花鹿驯化繁殖及养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加快了梅花鹿养殖项目的推广,截至2019年,辖区范围内梅花鹿的养殖场超过20个,存欄梅花鹿超过2 000头,梅花鹿养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农牧民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模式,单个养殖规模较小。传统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模式使得梅花鹿的整体抵抗力较差,再加上没有构建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很容易引起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以巴氏杆菌病、坏死杆菌病发病率较高。

2 病例介绍

2.1 发病经过

2019年11月13日,某养殖户从外地引进梅花鹿13只,运抵养殖场后没有执行严格的隔离观察措施,立即混群养殖。混群后1周左右养殖场突然发病,有1只梅花鹿没有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其他梅花鹿相继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长途运输所造成的应激及不适应新的养殖环境,使用抗应激药物和抗生素等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发病范围进一步扩大,死亡率进一步增高。看到病情严重后,养殖户才将疫情上报当地兽医部门。截至兽医上门诊治,共发病33只,死亡6只,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兽医认真细致地检查,发现养殖户除了存在不当的引种行为之外,还存在不同年龄的梅花鹿混群养殖的现象,养殖场整体环境卫生较差,整个鹿群没有进行完善的免疫接种,抗体水平不达标。

2.2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最急性型患鹿通常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即倒地死亡,其他患鹿主要表现为呆立或长时间卧地不起,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垂头耷耳,从口腔流出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双眼呆滞,可视黏膜发绀。眼角分泌大量的内容物,鼻镜干燥,不断打喷嚏、咳嗽,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表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患鹿腹部显著扩大,并排出带有黏膜的血样内容物,腹疼,排出的尿液呈赤黄色或淡紫色[1]。被毛杂乱,全身肌肉震颤,不能正常站立,后驱向后坐,长时间卧地不起,患鹿体温升高至41 ℃,最高至42 ℃,每分钟呼吸次数达70次、心跳达120次。

2.3 病理变化

将养殖场的3只病死鹿解剖,可见其病变位置基本相同,腹部严重膨胀,尸僵不全,可视黏膜存在大量出血斑点,皮下有胶冻样浸润和小的出血点。患鹿的气管黏膜严重肿胀发炎,并出现点状出血;淋巴结肿胀明显,切面多汁;胸腔蓄积大量黄色的渗出液;肺脏充血、淤血,外观颜色呈暗红色,质地坚硬,健康部位和患病部位界限明显,病变肺脏组织可见少量出血点和不同程度的肝变;将病变的肺组织横切之后,切面外翻,从切面流出大量淡粉色的泡沫状液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颜色呈暗红色、深紫色,质地变脆;心包蓄积有大量的浑浊液体,心脏严重扩张,心冠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2];肝脏淤血,肝表面存在灰白色的针尖大小坏死灶;胃肠道黏膜呈弥漫性出血性水肿。其他脏器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淤血现象。

2.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之后分别接种到营养肉汤、血液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持续培养48 h,可见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溶血的菌落;营养肉汤轻度浑浊,底部有少量沉淀物;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没有致病菌生长。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接种到血红琼脂平板上培养18 h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45°遮光可见菌落呈现蓝绿色的荧光变化[3]。结合上述特征性变化,可以判定致病原为巴氏杆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氟甲砜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高敏。

2.5 治疗

确诊后将患鹿单独隔离并做好环境的彻底清理和消毒工作。圈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养殖用具使用3 000倍液的百毒杀溶液充分喷洒消毒。对于有治疗价值的患鹿使用氟甲砜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联合治疗,上述两种抗生素使用剂量分别为20 mg/kg体重和0.1 mL/kg体重,并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剂量为4 mg/kg体重,上述药物1次/d,连续使用4 d为1个疗程。在整个鹿群的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可溶性粉剂,每只鹿3 g,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5 d。采用上述措施防控5 d后,急性型患鹿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鹿恢复健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为防止该病的再次发生流行,应该以增强梅花鹿的抗病力为主,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和碳酸氢钠等,防止出现瘤胃酸中毒。避免梅花鹿受到惊吓,饲料配方不要随意改变。此外还可以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灭活处理,制作成灭活菌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皮下注射, 2 mL/只,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

3 小结

梅花鹿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种类较多,这些疾病的发生流行会对梅花鹿的健康状态和生产性能产生严重影响。为了避免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需要养殖户充分掌握各种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梅花鹿的养殖管理,做到及时发现疾病、及时上报、及时诊断、及时确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尽快控制疫情,降低养殖户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赵晓光,赵月欣,于海金,等.梅花鹿冬季疾病预防综合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1,7(12):106-107.

[2] 王延喜,徐永丽,刘金红,等.梅花鹿冬季常见三种疾病的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13(12):37-38.

[3] 盖 广,韩志涛,陆云晶,等.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体会[J].中国畜禽种业,2013(11):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98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