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服务能力提升之应用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翔 汪涛 李肖凤 郑昌锐 刘春 忻凌 于大江 宋伟

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择安徽省开展的试点项目,平台主体包括电子病历、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治未病等几大业务系统。本文介绍了平台系统的应用使用情况,指出了平台服务能力尚有提升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应用;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3-0155-02

Abstract: The project of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TCM treatment area (TCM Museum) is the pilot project that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ides to implement in Anhui province, it includes several major business systems, just a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knowledge base, remote consultation, remote education, disease preven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usage of the platform system, pointes out tha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platform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TCM treatment area; TCM museum;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applic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1 引言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向来都被各个国家所重视,近年来我国的卫生医疗行业已经陆续开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相关的建设实践与研究工作[1]。同时,基层中医馆的建设是医改相关政策中“建设机制”“保持基本”与“增强基层”的强力支撑,也是组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试点项目(以下简称中医馆试点项目)来源于国家中医医药管理局,为推进项目建设,成立了安徽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挂靠安徽省中医院,省中医药数据中心由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安徽省中医院双重管理,行政上由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管理,业务上由安徽省中医院管理,通过试点项目的建设,为安徽省内中医馆提供诸如辨证论治、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知识库、治未病、远程教育和业务监管等中医药信息化服务。

2 平台服务能力应用现状分析

2.1 平台服务能力应用

项目自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的硬件招标与部署、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软件系统的招标及上线实施,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的接口对接,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汇集的全省中医馆业务数据能够实时上传至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截至目前已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的336家中醫馆(覆盖全省16个地级市)的平台软件系统上线实施,完成了合肥市辖区20家试点中医馆智能语音采集上线和20家试点中医馆远程会诊设备安装培训,累计培训人次645人次,系统自2017年上线以来辨证论治共计4273人次、中医电子病历共计3464份、治未病共计5630人次。

2.2 现状分析

从以上应用数据可以看出,系统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笔者认为使用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基层中医馆的薪资待遇留不住年轻人才,即使有部分学历为专科的医学毕业生选择留下来工作,其大部分人员也是看基层中医馆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学习以便以此为跳板选择继续教育(如自考本科、函授本科、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研究生等)做准备,待其自身学历等有所提升后会果断离开追求更好的单位,剩余的大部分固定的医疗从业人员都是学历较低,以“师带徒”形式出师的年纪较长的传统医务人员,这部分人员习惯了传统的文字形式处方等形式,对于信息化更何况中医药信息化知之甚少,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操作使用不了,从而导致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相关软件系统使用较少。

除此之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状:(1)中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无病人”,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健康无小事,人们对于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期望值比较高,相信大医院的专家,即使是比较常见的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等;(2)几乎所有的基层中医馆都存在医疗设备配置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缺失,而且信息化建设水平非常低下,基层中医馆借助于国家对基层中医的重视,才得以在信息化设备上有所投入,在此之前都是以传统的文字记录为主,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几乎不存在,医疗信息化相关人才就更是少之又少了;(3)中医诊疗全靠基层中医馆医务人员的经验,其所谓的经验都是以传统的师徒形式传承,个人经验占主导,亟须开展中医相关的智能辅助诊断以便更加精准的定位患者疾病及严重程度;因此,进一步完善基于中医馆之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建设,从而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3]。

3 提升中医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应用措施

为了突破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应用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获取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改进。

3.1 加强基层相关中医药服务的条件建设

实现中医脉象诊断、舌像诊断、体质辨识、养生调理、经典处方开具等,通过医联体、分级诊疗的措施推进优势中医医疗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从而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使人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3.2 推动“互联网+基层中医药”

建设“人工智能(中医四诊诊断设备及系统)+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中医”的医联体服务模式,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精准布局目标,建立“中医药医疗主管机构—三级甲等中医院(省市级)—县级中医院—乡镇社区中医馆”的四级体系结构。与此同时,全面促进国家中医药“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

3.3 大力推广相关中医适宜技术

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将针灸、牵引、拔罐、刮痧等比较成熟的、容易操作的、可以推广的、受群众欢迎的中医药服务纳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的重点发展内容,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操作简便、安全且条件容易满足的以脉象诊断、舌象采集与分析等为基础的中医适宜技术特色疗法,使人民群眾在基层就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特色疗法。

3.4 有效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慢性病发病率的显著增加,相应所产生的治疗费用也随着增加,对每个家庭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树立以防为主的理念——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健康管理的观念进行融合,引入到基层中医馆的工作中显得越发迫切与重要,基于此可以进行家庭医生签约,让基层中医药医务服务人员分片区对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对老龄化人员的健康及时把好脉。

3.5 推进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融合数据采集、梳理、管理、服务、应用于一体的“中医四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和中医诊疗设备配置不足,显著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各类智能辅助诊断应用为抓手,进一步打通数据流,满足医疗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数据需求,推进安徽省乃至全国中医信息资源共享及现代化,以便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对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及中医药治疗需求有较好的了解与分析,从而以便于做出更好、更多的中医药惠民政策。

3.6 全面构建中医知识库

中医知识库即是对中医药领域的一种结构化、模型化的表示,从而可以实现对中医药相关知识的传承、共享与重用,其意义分别为借助于中医药知识库可以构建知识检索系统;使用知识库管理功能进行疾病的诊疗与治疗;借助于知识库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借助于中医知识库进行名老中医及专家思想的传承。现如今,中医药的相关资源非常丰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起中医药知识库,发现中医药相关的诊断及治疗规律,并创新诊断及治疗模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诊疗服务水平。

3.7 持续推行中医“远程教育”培训

持续推行中医药“远程教育”工作,通过医联体、分级诊疗的政策,聘请三级中医院的名老中医及专家对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远程授课,同时在基层中医馆中加强中医药知识普及的力度与频率,提升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让西医卫生人员方便接受相关中医药培训,促进西医人才向中西医结合的转型,从而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服务。

4 总结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自建设应用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使基层群众享受到了优质中医药服务。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持续关注和拨款专项经费支持。后期应通过相应的机制为其引入专业的中医药信息化从业人员,在此基础上再关注于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基层中医馆医疗信息化体系建设,推动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电子病历评级工作,以评促建,使基层中医馆成为居民中医药健康守护的第一卫士。

参考文献:

[1] 忻凌,刘春,张立.基于云平台的中医馆终端建设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6):6-7,15.

[2] 于浩,朱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1):101-103.

[3] 易凌炜.建设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瓶颈怎么破[J].中国卫生,2019(9):96-97.

【通联编辑:梁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1701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