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雨浓,罗来明

  摘要:分析了泛在学习的特点,对当前泛在学习的优缺点以及学分制下教学管理面对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进行泛在学习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模式的研究。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先设计系统总体框架结构,再划分为各个模块,根据各个模块所需功能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通过该学习管理平台的应用,一方面用户可以管理学习日程并对学习成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另一方面教务管理部门的学业管理中,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用户的培养计划进行管理,对不满足要求的用户进行警示,提醒用户完成学习任务或完善和调整培养计划。研究为移动终端下的泛在学习管理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泛在学习;学业管理;警示;评估;学分制;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2-0044-04
  泛在学习是指无论学习对象,无论时间地点,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点进行沟通和学习的方式[1]。泛在学习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发展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工作生活时间逐渐碎片化,少有连续不断地大量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但同时人们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矛盾下,泛在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从传统课堂到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短短几十年间,信息时代的学习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软件也早已五花八门,各种科目、门类的学习软件[2],根据用户制定个性化学习、内容推送等技术也非常成熟。
  泛在学习为人们的求知带来了许多便利,极大推动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让人们切身体会到“活到老,W到老”的终身教育,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难题[3]。泛在学习随时随地的特点,使学习者的学习条件不再受时空因素的约束,学习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大,给学习成效和对泛在学习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4-7]。本研究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开发实现了一个泛在学习管理平台,对泛在学习的知识结构进行管理,对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并且对专业培养、选课、学分等学业内容进行规划和整理,对泛在学习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环境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实现对学习进度和内容的警示和提醒,提升了对学生学业管理的有效性。
  1 平台需求分析
  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管理平台主要解决当前泛在学习无法监控、评价和管理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对学生的课程管理,与教务系统进行对接,提高学业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教学管理业务的实际,平台系统需要实现学生学习记录、学业管理、学业警示和学情分析等方面的具体需求。
  1.1学生学习记录需求
  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要求添加学习规划。学生针对每个学习规划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开始打卡、结束打卡、暂停打卡。
  2)学生可以根据学院下发的学业要求,以泛在学习的形式,不限时间和地点打卡学习并及时上传学习记录。
  3)学生可以记录与课表对应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心得,方便学院看到学生学习情况。
  1.2 学业管理需求
  1)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段查看与教务网对接的课程,并根据开放情况进行选课和泛在学习。
  2)学生可以在此查看自己的培养计划及所选课程。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课以及学分判断是都需要退选、重选和补选课程。
  1.3 警示功能
  通过平台的监控,系统能及时地接受到来自教务或者学院的各种信息,包括学年学分选修不足,本周学习时长不足和今日未学习等警示消息。
  1.4 学情分析功能
  1)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学习者的历史学习记录,需要精确到具体日,具体时间段的学习信息,这样方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习规划,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2)可以导出自己的学习记录,以方便和学院相关学分认定对接。
  3)提供多种统计方式,以便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当前学习状态。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总体结构
  结合以上需求分析,为保障开发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对系统分解成多个模块,对模块功能细化,并设计相应的界面,总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记录管理、警示平台和学情分析模块。
  2.2 学习记录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学习记录管理的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学习计划项目的添加、删除、开始和结束。考虑到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更优先的紧急事件,为优化用户体验,设置了项目暂停和恢复功能,让用户的日程管理更加人性化。
  添加新计划项目时用户可以为项目添加标签,包括时间、地点、备注消息和用户心情。课程学习计划从教务系统导入课程后自动添加。以Android移动终端为开发环境,实现该功能的主界面如图2所示。添加新计划时的界面如图3所示。
  2.3警示平台设计与实现
  警示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查看、移除和提醒,在系统判定用户需要警示的情形下,会自动添加警示项目,并且提醒用户,形式可以是闹钟、震动等,在用户查看警示并完成未完任务后,可以移除警示项目,实现界面如图4所示。
  2.4学情分析模块
  学情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学习历史查询和统计图绘制。在该模块还可以统计学习的天数,学习的时长等,实现界面如图5所示。
  学情分析模块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功能还包括注册、登录、注销,登录后可以修改设置,可以修改和完善个人信息。该界面也可以将账户绑定真实身份,以连接教务系统,导入培养计划与课程。
  3 基于平台的泛在学习学业管理应用实践
  平台实现了各个功能不同的模块,还需要对泛在学习进行精准有效的学业管理才能体现其价值。教学管理中要使各个模块各司其职,同时实现平台与用户间的有效交互。根据学习理论[8],本平台中实现了学情分析评估系统,但根据泛在学习的特点,学习的主动权还是在用户自己手中。因此,在使用该平台实现泛在学习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关键[9]。图6是该平台的管理应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交互架构,其交互内容包括平台操作交互、教学信息交互和学习内容交互。

nlc202301131442



  3.1 平台操作交互
  学习者与管理者和平台之间的操作交互是交互架构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所有功能、构想的以及良好的学习、管理效果的实现都基于学生和教师能够顺利地操作软件,进行学习、教学。从图6中可以看到,在学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实现的操作交互包括3个主体,分别是教师发布教学内容、学生安排泛在学习、管理部门监控学习效果。具体而言,教师登录系统后,对于将要或正在进行的课程可以发布签到,也可以布置教学任务(作业);学生则可以在系统中点击签到,在课程标签中查看作业内容,通过其他与教务连通的平台完成的课程打卡签到也可以通过教务同步到该平台;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进行的操作包括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的查看、修改和上传,检查学生参与行课的次数、所修学分等是否达标,对学生进行提醒和警告。
  3.2 教学信息交互
  操作是信息交互的基础,信息是操作交互的媒介,信息交互是基于操作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图6中可以看到,基于平台的泛在学习学业管理中可交互的信息流包括:1)教师发布的课程信息、作业内容、教学视频、网站链接、考核形式、考核要求等;2)学业管理角色P注的学习管理信息,包括课程安排、假期或调休安排、行课地点等;3)学生与教师及学业管理员的交互信息,包括学习提醒、警告、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记录等。
  3.3 学习内容交互
  这是基于运动终端的泛在学习管理中更深层次的交互,是思想层面的交互。泛在学习者的思维活动,难以观测或量化,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新概念对旧概念的冲击和旧概念的转化效果的评价[9]。通过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管理平台,可以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在线交互环境,利用技术手段呈现更好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利用布置作业的形式,就学习活动过程中应用到的教学工具和插件进行交互。通过平台实现教师的持续关注、交互主题的引导,实现更好的泛在学习效果和管理水平。
  总之,在基于该平台的管理应用实践中,需要注重良好的学习交互,它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开始。以师生交流为基础,教学管理以第三方角色协调教与学的相关信息,以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平台为纽带,共同实现泛在学习的交互和管理。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管理平台的设计与运营交互的方法。通过该学习管理平台,可以对学习者的泛在学习的日程和成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对用户的培养计划进行管理,对不满足要求的用户进行警示,提醒用户完成学习任务或完善和调整培养计划。本研究可以为移动终端下的泛在学习管理的实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弼成,王祖霖.“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挑战及教育变革趋势――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5(4):98-104.
  [2] 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8):159-162.
  [3] 贺斌.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学习者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1):24-33,52.
  [4]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5] 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06):69-73.
  [6] 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8-22.
  [7] 董存田.高等教育学业管理制度的演变与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13(6):59-63.
  [8]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24-28,78.
  [9] 王志军,陈丽.远程学习中的概念交互与学习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17(12):12-20,79.
  [10] 郭玉娟,陈丽.如何设计问题支架促进深度联通――基于问题支架类型与交互深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2(1):52-59,93.
  【通联编辑:王力】

nlc2023011314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440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