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利鸥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怎样的方式构建高效体育教育模式成为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更新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LIU Liou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With the deeping of education reform,how constr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education model is a main problem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some key problem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n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From difficult of sports teaching mode at present.
  Key words p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od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1 高校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高校体育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实现方式的一种体现,是根据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以及对体育教充分认识基础之上作出的,它反映着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着体育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总体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教学模式则是以某种教育思想作为导向在一定时期所完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它涉及到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等等方面的内容。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高校多年来所依据的素质教育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其学科性质的辅助性以及本身的特点,很难与素质教育工作本身形成融合,因此,目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稳定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实施现状调查发现,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尚未解决好的地方,而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统一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教学模式是一种范式,它能够将具体的教学理论和实际的概括化教学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换句话说,他是连通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桥梁。
  2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特点
  2.1 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一个比较概念化的东西,指的是在实践中,体育教学应该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思想,是一种在一定框架下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相比较于其他学科,其自身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复合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呈现并不是凭空的,是以教学目标位核心因素扩展的产物。高校体育教学身兼重任,它是多学科的一种综合性反映,包含着德育、智育、卫生、心理、体质等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是诸如上述因素的一种外在化体现。第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多角度。体育教学模式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而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衍生产物。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对某种指导思想的反映,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不断展开,“终生体育”、“健康第一”、“实用体育”等等指导思想应运而生,体育教学模式也逐渐的脱离传统单一的模式而走向多元化。
  2.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体育教育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速度相比较而言,具有滞后性。我国的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各种数据作为考评的量化标准,主要的培养学生的技能,以学生的测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没有重视学生智力、品德以及心理方面的发展与体育教学之间的相关作用和相互关系,教师只是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没能真正的从教育目标的高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整合。第二,体育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我国高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获得,而缺乏柔性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这就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内在性需要,而是让学生成为简单的接受者。第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贫乏。许多高校都没有将财务经费的重点支出放在高校体育教学这一方面,因而场地、器材等器械的滞后性配置都限制了新教学模式的开展,诸如田径、体操等传统的体育项目又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失效性”教育。
  3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我国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内容改革的出发点,应该加强体育课程的文化性。现阶段,每个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强调“健康第一”,而对小学生的素质发展不重视,通过相关调查实验数据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患有肥胖症的患者逐渐增多。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形成“终生体育”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体育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打破,使体育教育成为每个人每个阶段的必然。
  第二,强调素质教育理念。近年来,很多的学者都提出了有关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有的学校开始在第一学年的时候给学生上基础课程,第二学年选修,第三年和第四年则自行发展,这种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方式显然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对旧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的对待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第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体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就学习这件事情而言,学生始终是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体的自动信息加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而作为教师本身则成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能够通过互动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荣誉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四,构建有效的评价模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教学的评价工作,这一方面往往被教学工作者忽视,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实际上,是否能够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其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现阶段,高校的评价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性,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没有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合理的评价模式挫伤了学生对于体育学学科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普遍以各种运动体育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体育能力、体育素养的标准,这是极为不科学合理的做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运动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到统一的标准,不能够让学生沿着一个方向发展。
  4 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方向
  4.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最初指的是对学校早操、课外活动的综合管理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内容走向泛化,素质教育的哟球越来越明显,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因而,传统意义上的“课内外一体化”管理也将其一一拓宽,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已经趋于稳定,形成一个体系。因此,“课内外”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育模式具有优越性、完整性、简明性和稳定性,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体现。首先,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课内外”一体化。人随着年龄的变化,身心都在不断的发展,因此体育课程的内容也应该针对其不同年龄段使其具有特色,以适应性新的时代环境的需求。学校体育课程一方面要不断的根据时代需求新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除基本的运动技巧和运动技能之外的运动心理学、运动社会学以及体育美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体育有重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不同性质运动项目的兴趣,但是,高校统一的教学内容常常让学生不甚满意,因而,也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体,是否能形成有效的有效的教学效果。目前有高校采用自由选择教学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恶性是打破了年纪、学院、专业的限制,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这是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一种体现,是强调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进入到大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兴趣都因为家庭背景以及文化知识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就在无形中瓦解了教学评定方式以及教学目统一性的合理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性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应该注重其自身文化与教学接受能力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项目,教师不将量化考评作为唯一的体育成绩评判标准。比如,教师可以实施层次教学法、层次评价法。
  大部分高校按照课时规定每周都只有一次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将内外课堂结合的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作为学校可以设置俱乐部的形式,因地制宜,让学生在课外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这样就将休闲与体育相结合。
  4.2 多元化体育教育模式的发展
  随着我国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思想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教育正在由传统转向开放,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未来的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俱乐部模式、社会学校合作模式、“学教互动”模式。学校俱乐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是按照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以教学规律为指导,突破课堂统一化教学的一种选择,是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的有效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育中的进步。而对其更进一步的发展是与社会的接轨,教育的目的并是不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形成一种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完成与社会的接轨,使自己具有独立完善的体育性格,这是休闲体育、时尚体育和实用体育实现的最佳途径。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网球、跆拳道、羽毛球、保龄球等等的运动项目都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学校合作办学课程设置。但是也应该看到,学校体育课程的如此开放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要构建多元化的高校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学校以及政府都要大力的支持,因为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完成都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5 结语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其主要受制于教师对这一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的体育素养。但是,也应该看到,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一劳永逸的,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其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对其做不断的调整,使其形成功能齐备、时代特征明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霍宁,何茂林.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2009(5).
  [2] 王滔.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多元化探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5).
  [3] 东锋.新课程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9).
  [4] 王燕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与运用趋势研究[J].学理,2010(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700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