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化农产品供给的根本保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月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解读了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相关精神。
  1 文件主题为何锁定农业科技?
  陈锡文说,中央决定今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从形势变化看,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
  从发展需要看,要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中央发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有利于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指向、集中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信号,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抓手。
  2 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在文件框架上,2012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在第1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2、3、4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5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6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
  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文件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1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
  在“三农”投入上,要求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文件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在新型农民培养上,文件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陈锡文认为,总的看,今年中央1号文件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3 农业科技进步要解决体制和投入两大问题
  “如果研究成果只是为了去评职称,为了出版著作,实际上对生产的促进就非常有限。” 陈锡文表示,“从体制角度来看,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当然体制不光是在科研方面,推广方面也有很多体制问题。”
  投入方面,陈锡文说,我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本身就比较低,而农业的比重更低,所以这次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陈锡文说,“解决了体制和投入问题之后,农业技术的成果是要体现在地里面的,是要靠1家1户的农民去运用的,因此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让他们能够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农业科研成果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
  唐仁健也表示,中央1号文件鲜明地提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导向和政策指向,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为科技进步提供配套措施。
  4 全力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唐仁健说,中央1号文件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前些年确实非常突出。今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将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将覆盖全部的乡镇。
  同时,文件还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 唐仁健表示,“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3方来考评。”
  此外,将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其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激励机制很关键。农业院校、研究机构今后要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在财税方面,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702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