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蒙古长调的地域风格和表现特征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燕艳

  
  1、蒙古长调的界定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他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游牧文化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以下简称蒙古长调)是其中一枚最为灿烂的宝石。
  “长调”流行于内蒙古牧区;一般由上下句组成。基本上用五声音阶,Fa、Si只作经过音使用。以羽调式最常见,其次是宫、徵到时,商、角调式较少见。曲调进行多大跳,有五度、六度、八度以至超过八度的。歌唱时声音宏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伴奏以马头琴为主,有时也配以三弦、笛子等。蒙古长调是极具蒙古族民间音乐特色的歌种,蒙古语称为“乌日汀道”。长调以其悠扬舒展和非规整的律动特点有别于其他歌曲,这也是其旋律的重要特点。
  2、蒙古民歌与蒙古长调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在蒙古族民歌中,有很多长篇叙事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它叙述了英雄嘎达为了蒙古人民的牧场,为了牧人的生存,同达尔罕王和反动军阀张作霖斗争的故事。
  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boginoduu)。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唱法以真声为主,并使用一种叫“诺古拉”的特殊润腔方法。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长于抒情,善于表达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众所周知,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因此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
  3、蒙古长调地域风格的表现特征
  我国蒙古族所处的地域十分辽阔,而在不同地区的长调歌曲在风格和演唱方法上都存有差异,他们都有着各自的表现特征。如呼伦贝尔地区的长调高亢嘹亮、热情奔放,锡林郭勒地区的长调深沉悠远、悠长开阔,而阿拉善地区的长调则比较庄严古朴等,根据不同的地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流派主要流传于呼伦贝尔草原一带,是以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为代表的蒙古长调流派。呼伦贝尔流派的的长调的特点为,结构相对短小,大都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体。调式方面,长调民歌转调离调手法运用较为普通,其常见的转调手法,便是羽调式向下属方向离调转调,往往出现清角音,带有柔和、宽厚的色彩。其代表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矫健的雄鹰》、《巴尔虎下夜人》等都是这一流派的典型。
  锡林郭勒流派,也可以说是察哈尔——锡林郭勒长调风格区。锡林郭勒长调民歌旋律优美、拖腔华丽、节奏舒展、气势恢宏、结构庞大、内涵精深,集中体现出长调民歌极致抒情的本质特征。特别是这一流派独有的“潮尔”这样的宫廷音乐,使得这里的长调具有其他地区长调不可替代的风格特征,这也使得这里的歌手拥有了“宫廷歌手”的美誉。此流派代表性长调曲目有《圣主成吉思汗》、《旭日般升腾》、《四季》、《小黄马》、《走马》等。锡林郭勒流派是以歌唱家哈扎布为代表而形成的较大歌唱流派。
  鄂尔多斯流派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一带,鄂尔多斯长调的特点是,行腔平直,古朴苍劲,缺少华彩性,保持着元明时代的遗风。鄂尔多斯流派的传统曲目有《六十棵榆树》、《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半个月亮》、《天马驹》、《一代天朝》等。
  4、结语
  蒙古长调是一门非常具有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的东西;笔者在此将蒙古长调进行描述,将其地域风格的分类及其表现特征做了陈述,让人民对草原人特有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有所感悟;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民歌以及蒙古长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莹.天籁之音——蒙古长调.世界,2007年01期.
  [2]金英.试论蒙古民歌的传承价值——从中蒙两国共同申报蒙古民歌“长调”为世界文化遗产所想到的话题.音乐生活,2007年07期.
  [3]于洪燕.蒙古长调简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
  [4]乌云陶丽.也谈蒙古长调的现状与保存人民音乐.2011年05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068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