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洁琴 高鼎

  摘 要:本文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特点、影响、应对措施等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阐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各种措施及积极意义。论述老龄化现象的“危”与“机”,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动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本世纪将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给各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广泛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构成了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生育率下降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老龄化问题在我国更值得关注。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落后,“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已成未来30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经济能否可持续性发展?谁来养活中国的老人?无疑需要在新的人口结构和经济背景下重新思考。能否解决好全体公民的养老问题,并保障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战略性选择,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使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原因
  全国老龄办在2010年9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1.7亿人。从2011年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8亿人增加到2.2亿人,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个百分点。未来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到204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扩大一倍,达到3.6亿人。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人。届时将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4%左右。到2050年,我国将成为金砖四国中人口结构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且老龄人口数量巨大。
  人口老龄化不是偶然的现象,也无法避免。人口老龄化进程同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联系。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同时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下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体营养的完善以及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使人口死亡率下降。而人们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的改变,不愿意多生小孩,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一个结果,就是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纵观世界各国,凡是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地方,人类的平均寿命就越高,出生率反而越低,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就越显著。所以人口老龄化几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随着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趋势。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显著的特点。一个是,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加速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二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表现出“又大又快”的特点,“大”是指老年人数量规模巨大,几乎和整个欧洲的老年人数量接近;“快”是指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然而造成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原因确实是我国所特有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较低的出生率,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促使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特别是由于近20多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出生率又大幅度降低,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原因。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中住房、教育、婚嫁等儿童抚养成本迅速升高,使生育的愿望迅速降低。还有,就是现在受教育的时间普遍增加,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以上几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我国人口中,工作年龄人口(18岁~59岁)比重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60岁以上)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体现为全社会总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快速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3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加速到来,对我国各个领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讨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工作人口比重的降低,老龄人口比例的扩大,不但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特别是快速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其影响来得更为显著和猛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供给不足
  当人口年龄结构处在最富有生产性的阶段时,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源泉,被称作“人口红利”。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70年代,我国一直是鼓励生育,改革开放后,前30年的经济迅猛发展,某种意义上正是获益于这种人口红利,然而现在,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将显现出来。由于人口老龄化阶段,新出生人口比重减少。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劳动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使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经济发展。现在,人口红利近乎枯竭,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了。
  2008年开始出现的“用工荒”已经为大家所熟知。近两年,不仅仅是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甚至内地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出现用工短缺。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缩减了近15%。在2011年,全国有24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而2010年有30个省份上调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上调最低工资反映了我国各地争夺劳动力的努力,与以前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和沿海地区相比,也说明我国经济最大的一块竞争力正在弱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305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