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曦东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已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的实现形式,摸索出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对已有模式进行了汇总,并依据大连市高职教育特色提出了新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战略以来,大连市的城市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10年,是大连市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尤其是新市区的开发建设,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强大引擎,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保证毕业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制订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在国务院和教育部大力倡导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各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已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的实现形式,摸索出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可谓百花齐放。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把企业的理念、战略、需求、文化、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端,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获益良多,职业教育与培训已越来越成为行业企业提高职工素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开发技术、改善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战略的大前提下,需要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以期能够为大连市未来的经济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1.学校如何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突出专业设置的实用性。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能有效地打破高校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将企业最新的科技动向及先进成果引入专业教学中,优化教学体系。
  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企业最具有发言权。为使学校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经理、行业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中充当桥梁和纽带,帮助学校联系实习基地,提供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指导学生就业,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沟通信息,加深感情,使校企双方成为彼此信任、忠诚合作的战略伙伴。
  2.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改进
  广义地说,“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应该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基本要素,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措施。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国家政策法律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2.1“企业配合”模式
  这种模式中,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目前,我国多数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这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以学校本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现状直接相关。
  2.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这种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高等学校中试点。目前全国试点院校128所,其中部分高职学院参加了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2.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所以,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
  3.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3.1社会动力和制约机制
  第一,建立崇尚技术教育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人们以接受职业教育为荣。第二,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国外教育投资,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第三,建立具有标准齐备和运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全面建立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四,建立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其五,校企双方更新观念。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3.2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目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这种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因此,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站在企业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1)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从长远观点,通过刺激、激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化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2)借助于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3)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4)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设备进行训练,起到了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广告作用。
  3.3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1)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2)建立相关基础文件。(3)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叶春琴.谈校企合作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吉林教育.2010.35.
  [2]张恩祥.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310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