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QLB06式35毫米轻型榴弹发射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胜鹏 夏年中

  榴弹发射器作为一种以枪炮原理发射小型榴弹的武器,具备众多的终点作用效果,可毁伤开阔地带及野战掩蔽工事内的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目标,压制敌火力点,摧毁敌兵器和设施。
  我国在榴弹发射器的研制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仿制美式M79榴弹发射器和M406、M433式榴弹,八十年代初仿制了苏式AGS-17榴弹发射器和VOP-17M榴弹,八十年末期才开始真正的自主研发,研制成功并正式定型了0LZ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以下简称87式)和DF87式35毫米系列榴弹,同时研制的还有参与选型的W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近年来,我国先后研制了枪挂式的QLG91式防暴榴弹发射器、机电结合的ZLZ94式35毫米车载自动榴弹发射器,以及弹链供弹方式的QLZ04式35毫米自动榴弹器(以下简称04式)等。榴弹发射器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专业化和系列化不断加强,具备了不同的战术特点,能满足不同的战术用途。
  QLB06式35毫米轻型榴弹发射器(以下简称06式)是继87式和QLZ04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之后全新研制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它的基本战技指标与87式相同,但在携行性等综合性能方面优于87式,重量更轻、单兵可携行,增强了步兵分队的面杀伤火力密度、扩大了杀伤范围和打击轻型装甲的能力,提高了步兵班组的独立作战能力。
  战术用途
  在步兵分队作战中,一般将榴弹发射器配置在战斗队形的翼侧、侧后或中间的间隙位置,与分队的其它武器形成能攻易守的火力整体,发挥火力效能。战斗中,榴弹发射器在较近距离或在直射距离内开火命中率较高,杀伤范围较大。但过于抵近,会减少射击机会,暴露的可能性增大。而在较远距离内射击,容易开火过早,命中率降低。恰当的开火时机和距离,可达到最好的射击效果。考虑到分队作战的距离一般不超过600米,且35毫米破甲榴弹的最佳破甲距离也以600米为佳,因此,06式的表尺射程为600米,但光学瞄准镜的分划达到800米,使发射的榴弹在具备较高存速的区段内,获得最佳的杀伤与破甲效果。战术上主要用于杀伤和打击600米内的敌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目标,压制摧毁敌火力点和重要技术设施,阻隔敌步兵与坦克的联系,必要时还可对付低飞的武装直升机等目标。
  分队作战时,除考虑作战距离外,还要考虑分队火力的机动和协同,以及一定的火力持续性。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在遭遇战或打击重点目标时,具备重量轻、快速反应的特点,但大多数情况只能据其步枪发射且为手动装填,使得弹种初速较低、持续打击能力不强。自动榴弹、发射器加强到分队作战时,重量和射速显得偏大,机动性能不好。而06式是采用自动装填、单发射击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重量轻、携行方便、投入战斗的反应快,既保持了单兵携行使用的灵活性,又增大了火力密度和火力持续性,在不过分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了单兵武器的火力压制能力。
  结构特点
  06式发射器由身管一机匣组件、自动机组件、复进簧组件、二级缓冲器组件、发射机组件、枪尾组件、两脚架及弹鼓、光学瞄准镜等组成。沿用了87式的“气吹式”自动原理和枪管内膛结构,发射与87式、04式相同的弹种,初速和弹道几乎相同。在此基础上,06式发射器展开了一系列满足步兵分队作战需求的设计,较之其它榴弹发射器,结构特点更加鲜明。
  重量轻 06式在35毫米口径榴弹发射器中,率先采用枪机旋转式闭锁结构:自动机推弹入膛后,枪机框内的螺旋定形槽与枪机上的螺旋凸起配合,使枪机旋转而闭锁,并支撑在枪管节套的闭锁齿上。闭锁支撑面的转移,既增大了武器的射击安全性,也使机匣便于采用轻质材料,简化热处理工艺,减轻武器重量。其次,在保证武器强度的前提下,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去掉了87式发射器的枪管散热片,使武器全重减至9.1千克,在发射同等初速的榴弹发射器中重量最轻,比斯洛伐克RAG-30式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轻4.1千克,比87式发射器的轻型状态轻2.9千克。虽然与目前当红的转轮榴弹发射器相比重3千克左右,但其初速是转轮榴弹发射器的2倍多,枪身横截面也更小。
  携行方便 由于采用了正置小握把、折叠机柄及下装式弹鼓,06式两侧平滑,基本对称,无较大的突出部件。握持于胸前或背装于后背时,减少了武器对身体的磕击。便携式大提把使战地机动和转移更为方便,加装的枪背带也使携行更为简单。
  06式发射中等初速榴弹,初速达到190米/秒,这在半自动榴弹发射器中并不多见。优点是:有效射程大多集中在直射距离段,可提高射击精度;弹头动能大,破甲时的射角便于掌握,使破甲射流更有效地作用在打击面上。DF系列35毫米榴弹的体积较大且重达250克,为此,06式发射器采用了半自动发射方式,便于在携弹量相同的情况下把握开火时机,提高射击有效性:而装填动作的自动完成,可以节省后续射击准备日寸间。
  多种减后坐措施 06式虽然采用了高低压发射原理,但发射的是190米/秒初速的榴弹,而常见半自动榴弹发射器的初速只有76-85米/秒,发射时的后坐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为此,06式发射器简化了常规的碟簧缓冲器,在机匣尾部增设了一个独立的分体式二级缓冲器,使自动机在抛壳位置附近受阻减速,达到减缓后坐、吸收和储存能量的目的;在自动机后坐行程的尾段,二级缓冲器逐步加大对自动机的阻尼作用,吸收其后坐能量;在自动机复进开始时,则释放能量,使其加速。06式发射器在保证自动机能量分配的前提下,相对87式发射器大幅缩小了气塞直径,使导气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由于自动机的重量也有较大程度的减轻,在维持自动机的后坐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减小了自动机后坐的能量。此外,枪托尾垫采用了高效弹性体材料,降低了发射时的可感后坐。
  供弹具通用 06式发射器与87式发射器均采用弹鼓供弹。由于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弹鼓接口,两者的弹鼓可以通用。06式采用6发弹鼓,也可以选装15发、4发弹鼓,增大了供弹具的选择范围,后勤补给也容易保障,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的需要。06式发射器专门配备的4发直装式弹鼓可以直接从弹鼓进弹口部装填,不需要预紧弹鼓发条簧,简化了装弹程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443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