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舌尖上的,还是山坳上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可

  我们似乎很少意识到“山坳上”的痛苦,而是喜欢“舌尖上”的滋味。最近中国汽车界发生的一些现象就很值得放在“山坳上”反思,而不是“舌尖上”探讨。
  最近流行的一个词语是“舌尖上的什么什么”,来源于一部讲述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天生讨厌这种造词风格,但是没有用,市场流行这种跟风。这让我对中国人的创造性感到深深的怀疑。就像多年以来人们好用“掀起什么什么盖头来”一样,急得我想要掀起他们的盖头,看看他们脑子里究竟有些什么。
  说到《舌尖上的中国》,说到这种语言的贫乏,我又想起多年前的一本书——《山坳上的中国》。这本书是对中国社会的现实观察和未来展望,放到今天也算不得过时,但是我们似乎很少意识到“山坳上”的痛苦,而是喜欢“舌尖上”的滋味。
  最近中国汽车界发生的一些现象就很值得放在“山坳上”反思,而不是“舌尖上”探讨。
  首当其冲的就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7月9日终于出台,它指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09年3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里面提出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等等。
  现实却是非常残酷。根据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接受采访时透露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在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总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6834辆,仅仅达到预计推广数量的35%。至于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则根本谈不上规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现在的规划在未来能够实现吗?
  关于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主要原因不外乎这样两条:一是绝大部分厂家实际并没有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真正当一回事来做,而是当成从有关部门获取资金的一种手段;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上有些问题,撒胡椒面式地资金支持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由此,虽然前两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声势浩大,连不少老外都非常相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结果却是又落后了不少。
  我们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许多利益相关方都习惯于在“舌尖上”谈论新能源汽车,而总是不能意识到我们的处境实际上还是在“山坳上”。对于这样的问题,我简单归纳一下解决方法,就是政策一定要真正到位,一定要放弃地方保护,一定要让新能源汽车也产生竞争。否则诸侯割据,未来还是个未知数。比如防止地方保护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放弃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直接从中央财政拿钱,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局面,这样才能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挣钱,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有积极性。也就是说,只有上面动真格,企业才会真正有动力,否则只能虚与委蛇,大家一起雁过拔毛。
  我真心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现在开始进入到真正理性的状态,因为未来会很快到来,每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都不希望在2015年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在“舌尖上”发展,而处境却仍然是在“山坳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507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