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农网改造的得与失及治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V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4-0016-01
  武山县全县有15个乡镇,405个村委会,92 971户,总人口约45万人,其中农业户80 366户,农业人口38.51万人。全县现有35 kV变电站10座,主变17台,容量37 150 kVA。35 kV线路156.1 km,10 kV线路1 186 km,0.4 kV线路1 307 km,配电变压器1 128台,容量47 210 kVA。随着农网建设改造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武山县农村电网的面貌,提高了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及电压合格率。高、低压电网损耗大幅度降低,居民生活照明实现同价,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减轻农民群众的生活负担,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1 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二期农网工程、城网工程(趸售)、西部完善工程、户户通工程等网改工程的实施,尤其是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武山农网网改面达到95 %。通过网改工程的实施,在供电半径长、负荷大的线路上安装了自动调压器和分散电容补偿,在新报装的100 kVA及以上专用变台上责令安装了随机电容补偿,还有部分100 kVA及以上综合、专用变已安装随机电容补偿,电压质量和功率因数有明显的改善。
  2 存在的不足
  武山县农电线路大部分处于山区,由于线路长、地理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常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跳闸、接地等事故时有发生,几乎涵盖各个乡镇,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武山县从1999年就开始了农村电网改造。当时,一是对国家的政策理解不深;二是设计人员缺乏长远规划,线路设计线径和配变偏小;三是受资金的限制,致使已网改线路设计标准不高,主要是线径小,配变容量低,尤其是用电负荷集中的乡镇,由于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增长非常迅速,而前些年改造的线路导线截面选择不够超前,引起高峰负荷时段电压偏低。已网改的川区和半山区,每年在迎峰度夏期间,随着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实施,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使得用电量迅速增长。再是在干旱季节借用水泵灌溉的较多,用电负荷猛增,形成低电压。冬季为春节期进城农民工返乡后大量用电,集中使用电饭锅、电冰箱等大功率家电,造成用电负荷较大,用户端电压下降,除夕之夜尤为明显。未网改的山区,低压线路供电能力不足。未网改线路大多处于山区,为武山县偏远地带,山大沟深,居住分散,由于历史的原因,供电半径普遍为八九百米,配变普遍不在负荷中心,电杆为方杆,基本没有主线路,电压质量常年偏低,平均线径16 mm2,造成电压偏低。平常时期电压质量偏低,夏季和冬季更为突出,希望在新一轮电网改造中得到解决。
  3 治理措施
  3.1 加强新一轮电网改造
  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新一轮电网改造。一是提升10 kV线路供电能力,增大部分线径,采取加装10 kV电容器,安装分散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等。二是对于已改造,但容量偏小的台区,新增配变或增容改造。三是对于未网改的台区,增大线径,新架设0.4 kV主线路,增加台区布点,缩短低压供电半径等。
  3.2 坚持“管理措施优先,技术措施全面”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优先采用管理措施,分步治理,尽早取得工作成效。同时以农网建设改造为重点,采用“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办法,增加台区布点,缩短低压供电半径,通过台区增容、增加配变等,改善整个台区电压质量,以提高供电能力,解决当前存在问题。
  3.3 不同治理区域的供电
  对条件成熟的供电区域,如新农村、开发区等,适当搞高设计标准,超前设计施工,如采用绝缘线、大线径、大变压器等办法,搞高供电标准。对于实在偏远分散的农户,积极地与地方政府沟通,采用整体搬迁,建设新村等办法,集中供电,一定能彻底根治,解决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而无法提高供电标准的问题。
  (责任编辑 袁宗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776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