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新然 荆莉娜

  摘 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关系密切,港口的战略定位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影响重大。文章通过分析辽宁港口存在的问题,确定差异化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式,并采取股权参与投资的混合方式,以确保联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制定辽宁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确保港口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以达到提高整体竞争力,带动各港口城市发展,促进辽宁省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港口;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战略联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关系密切,港口的战略定位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影响重大。文章通过分析辽宁港口存在的问题,确定差异化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式,并采取股权参与投资的混合方式,以确保联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制定辽宁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确保港口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以达到提高整体竞争力,带动各港口城市发展,促进辽宁省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港口;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战略联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ort; the port''s strategic positioning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iaoning port,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alliance and combines with the hybrid way of equity participation and invest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i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k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ach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in Liaoning to ensure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rough this we can gain our purposes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port c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port; port logistics; strategic allianc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交汇点,是货物集散的重要场所,也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平台。港口的竞争能力主要由港口物流运输能力因子、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因子、一定腹地经济条件下现有港口物流水平因子和港口物流发展潜力因子来概括[1]。港口独特的禀赋特征促进了物流产业向港口的聚集,进而形成了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是指聚集在港口附近区域并依托港口,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在业务上有着分工和合作的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所形成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经济社会现象[2]。提升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增强港口竞争力的重点,而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与港口的发展协调配合。
  在研究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二者发展战略相互匹配的问题。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正确发展方向的制定,必须以港口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及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为依据。因此,正确制定并协调好港口发展战略,是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辽宁港口及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基于国内外宏观环境与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港口间战略联盟的建议,对辽宁各主要港口进行差异化定位,为其提出更加具体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应结合相关港口具体定位的原则,确定其发展战略,从而使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实现协调发展、以优促优,更好地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推动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
  1 辽宁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辽宁海域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连接东三省与京津冀经济圈,是亚欧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海岸线长2 200km,拥有近400个泊位。在沿海地市中,丹东位于辽东半岛的鸭绿江口一带海域,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主体部分,营口、盘锦、锦州位于辽东湾顶部和东西两侧,葫芦岛位于辽西走廊沿海地区[3]。辽宁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这六个地市。其中大连、营口、丹东、锦州四市占有港口物流业90%以上,盘锦、葫芦岛市起步较晚,目前所占份额较小,因此不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对象。
  大连港是东北亚地区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海上门户,是转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有条件的港口,也是区域化产业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中枢,地理位置优越。其拥有209个泊位,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3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往来,是欧亚“大陆桥”运输的理想中转港。营口港拥有生产性泊位60多个,其背靠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在250km半径内辐射8个重要工业城市,通过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及数条输油管线与东北及内蒙东部地区相连,是东北地区最近的出海港和辽宁中部城市的外港,交通便利,货物集疏运能力强。丹东港与朝鲜隔江相望,码头长3 677m,拥有泊位27个,有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等泊位和配套的专业化、自动化装卸系统及存货库场等现代化设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航线。通过不断建设,丹东港正逐步由散杂货泊位向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现代化商港转变。锦州港是中国渤海西北部400多公里海岸线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港口,已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码头长   4 698m,拥有泊位21个,有5条高速公路、2条国家级公路通过锦州,并与12条干线铁路相连,拥有26条管道和达国际4C级标准的民航机场。
  近年来,辽宁省港口物流持续稳定增长。大连港大窑湾港区集装箱泊位等专业化大型泊位的建立,为辽宁港口增加吞吐能力2 332万吨,增加集装箱吞吐能力120万TEU[4]。在我国大力发展物流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及辽宁省政府不断鼓励港口发展的大环境下,辽宁港口的硬件环境得到了较好建设,港口物流业得到较大发展,促进了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大连港2009年的货物吞吐量
  27 20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05万TEU。其中,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的吞吐量达3 979万吨,散杂货码头吞吐量达2 303.8万吨。2006~2009年,大连港的油品装卸及堆存租赁业务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散粮运输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2.7%。截止2009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约400.2亿元。营口港在2007年吞吐量达1.22亿吨,成为中国沿海第10个亿吨港口;2010年1~9月,完成吞吐量1.69亿吨,同比增长23%。目前营口港正大力发展以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国外运、中石油等为主的仓储、航运、商贸等现代物流业。丹东港通过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其现代物流业逐渐兴起,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实行物流业务专业化运作;在工业企业改革中将物流业务外包,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2009年丹东港实现货物吞吐量
  4 35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5万TEU。锦州港目前的业务类型主要是油品与化工品、集装箱、大宗散杂货的仓储、装卸与运输。截止2009年,在锦州港周边注册的物流企业达70余家,其中较大型的有中海物流、正大物流、宏基物流、新海陆物流、天海集运和鑫源物流6家,但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2009年锦州港实现货物吞吐量5 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8万TEU。通过介绍可知,辽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整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规模较小,需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从而起到与港口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发展的作用。
  2 辽宁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辽宁港口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剧,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正处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由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间的竞争主要由港口间的定位目标相似导致同质化竞争而引起,因此,解决港口物流产业集群间的恶性竞争问题关键在于港口间竞争与合作的协调。下面从辽宁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港口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辽宁港口间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分析。自2003年实施港口法将港口所有权下放地方管理后,辽宁各港口城市纷纷提出“以港兴市”的口号,支持港口建设。对海岸线的粗放型开发利用,加剧了港口重复投资和港口功能同质化现象,使港口间无序竞争愈演愈烈。港口的发展本身就是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性服务、由散货港向集装箱港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港口间服务项目、结构体系趋于相似的综合运输体系[5]。分析可知辽宁各港口间出现恶性竞争、重负建设、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各港口经营相似的货物种类,而是腹地经济的发展水平、物流需求无法满足港口由于“超前建设”所产生的过剩产能。另外,各港口只考虑短期效益和自身利益,通过价格战吸引货源,这虽提高了港口吞吐量,但港口利润并没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内耗式的恶性竞争使辽宁港口整体利益受损。
  2.2 辽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是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企业和单位构成的生产服务系统。辽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服务部门过多且缺乏有效协调,物流通关流程过长,增加了作业时间,而管理部门的不统一造成多头管理,加剧了物流不畅。(2)集群内存在管理思想老化、管理体制受传统影响严重等现象。有些单位是国有独资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差距,经营机制不灵活,阻碍了物流企业的时效性和长远发展。(3)集群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能适应航运交易、货品交易、信息发布、金融结算、数据传输等社会化信息服务要求的信息网络,缺少覆盖全省各港口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除大连口岸物流网公司建立了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外,其他港口有的还未建立口岸信息平台,各相关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无法跟上业务发展需要,严重阻碍了集群发展。
  2.3 各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都息息相关,港口的发展决定集群的发展,集群的发展又推动港口的发展,二者应相互协调,但现阶段辽宁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相应港口的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1)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不足以推动各港口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集群内企业的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不能很好的支撑港口的发展目标。(2)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有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而管理港口的相关单位等未受到政府的有效合理引导,使港口的法规建设缺乏体系化,覆盖面不足,配套性欠缺,没能很好地考虑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利益和发展,一些法规的执行不够透明,各部门间的规章存在冲突,导致集群企业的许多业务流程过于繁琐,不利于企业提高效率、缩减成本。(3)各港口在进行建设规划时,没能很好地根据集群企业集疏运的合理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随着省内集装箱枢纽港和干线港建设能力的增加,联结港口的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等集疏运系统的硬件环境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港口物流建设能力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限制了集群规模的扩大,同时阻碍了港口自身的发展。
  3 辽宁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构建辽宁港口战略联盟。现阶段,沿海各省纷纷以增强内部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为突破口,进行港口资源整合。辽宁省应意识到此趋势为其带来的潜在威胁和巨大压力,并积极的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为避免辽宁港口间的恶性竞争、重复建设,要将各港口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效协调;要扩大辽宁港口的腹地范围,使其尽量满足各港口的物流生产能力,以缩减过剩产能量。而扩大港口的服务市场范围,需要提高港口整体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港口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又需要港口间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因此,上述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辽宁港口战略联盟、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口间分工合作,促进港口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港口战略联盟的构建必须具有持久性,使参与各方意识到构建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共赢性。但辽宁省长期以来几大港口各自为政,很难仅依靠市场行为进行港口整合。2012年辽宁“两会”上,省政协在其专题建议案《关于以港口资源整合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建议》中,提议设立辽宁港口管理委员会,承担全省港口规划管理职能,同时市政府不再管理港口的规划建设;还提议启动辽宁港口整合程序,组建辽宁港口集团。这从政府调控角度提出规范辽宁港口管理的方法。但由于丹东港、营口港等并非完全国有,仅依靠行政手段加以整合存在问题。若想真正解决辽宁港口的现有问题,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双重手段。
  建立港口战略联盟必须明确其目标、发展方向定位及其模式。战略联盟的目标是以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形成辽宁港口互相合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发展方向的定位要具有长远性,站在国际高度,打造外向型战略格局。已有的研究指出了各港口合理的发展定位:将大连港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将营口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将丹东港、锦州港和葫芦岛港等作为其重要支撑[6]。联盟应采用的模式为:首先,根据《建议》由省政府设立辽宁港口管理委员会,明确该联盟是站在辽宁省的全局战略高度来进行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恶性竞争等情况的发生。其次,使各港口间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联盟,对于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的上市港口,组建股权参与的战略联盟;对于丹东、盘锦、葫芦岛等未上市港口,以项目为切入点,采取投资合资等方式组建战略联盟。这样可使辽宁各港口间都存在经济关系,从而形成利益共享、损失共摊的局面,促使各港口站在联盟角度制定其发展规划,维持联盟的持久、稳定发展。最后,各港口根据联盟中发展方向的定位,从长期效益和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角度,制定具体发展战略,形成各港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格局,最终达到建立战略联盟的目的。
  3.2 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集群内的主要问题。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内存在的问题,阻碍了集群发展,不利于集群内企业相互合作。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政府设立管理部门进行统一领导下,各方共同努力增加企业及相关单位的有效沟通。简化报关手续,合并或取消不合理流程,整合相关单位;保证物流的及时通畅,确保集群内企业的运营效率。(2)吸纳新型专业人才,引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推动传统企业改革。对于国有独资企业,改变其所有制结构,并通过吸纳和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引进新的管理思想和体制,使其真正适应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提供相关服务。(3)推动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化是实现高效物流服务的必要条件,集群应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采取“政府协调、企业运作”的方式建设口岸电子网络系统,将海关、商检、税务、银行、保险等部门连接起来,为集群企业提供报关、报检、海运服务等多种服务,提高港口物流企业的通关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集装箱、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及航运交易进行信息传递、费用计算和调控等;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平台,以便查询码头、空港、船公司、货代、车队、仓库和班列等信息。利用信息化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集群整体的运营效率,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3.3 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制定与港口发展战略相协调的发展路线。港口物流产业集群要以港口的发展战略来确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路线。针对辽宁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具体分析如下:(1)大连港接近国际主航道,经济实力雄厚,港口体系较完善,应以国际物流为主、区域物流为辅,向全面外向型港口发展;另外,大连港的造船工业发达,在船舶制造、维修方面优势显著,可利用此优势吸引远洋航线上的船公司和更多的班轮,提升对外物流量。大连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应注重与国际接轨,吸引国际知名第三方物流公司及相关企业来此发展,并努力提升本土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大连港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营口港背靠辽宁中部城市群,接近直接经济腹地,集疏运能力强,且其作业费用低,运输时效高;而钢铁、粮食、矿石等大批量散杂货的附加值低,货主对费率敏感。因此,营口港在散杂货吞吐方面可以作为大连港的有力补充。基于此,其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应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国际物流为辅,吸引并培养有实力的本土物流公司及相关企业,带动本土企业发展,从而提升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丹东港位于中朝边界,境外联系频繁,地理条件优越,应辅助大连港,发展相应的国际物流中转业务,以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因此,丹东港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应吸引跨国物流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加入,并努力发展本土物流公司及相关企业,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锦州港位于东北与关内交通要道,物流往来量很大,应结合陆路物流,发展区域中转物流;同时注重多元化发展,培养有潜力的本土物流及相关企业,以更好地满足服务中转物流的要求,提升竞争力。(2)政府应制定并完善与集群发展配套的港口政策法规体系。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还不完善,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规范,营造透明公正、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的环境,确保集群内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相关服务部门的规章制度间存在冲突所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可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3)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与集群相适应的集疏运体系。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投入,对于集疏运系统的硬件环境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的,政府应出资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如修建进港铁路和疏港大道,以提高物流一体化服务的规模和效率,确保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集群应加强与航运、铁路和公路企业间的联合,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构建方便快捷的物流链系统。
  参考文献:
  [1] 于伽,韩增林. 大连港口物流竞争力分析[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8):93—96.
  [2] 周昌林. 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政府作用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11—14.
  [3] 张耀光,刘锴,刘佳春,等. 基于定量分析的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时刻差异[J]. 资源科学,2011,33(5):863—870.
  [4] 孙琳. 辽宁省港口物流资源整合方案[J]. 中国港口,2010(2):55—56.
  [5] 李富佳,韩增林. 辽宁港口物流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2):71—76.
  [6] 都莉莉. 辽宁港口群的资源整合战略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5):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814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