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谈口译初学者的反应能力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邝江红 黄锦华

  摘要 口译反应能力是口译初学者在口译训练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口译人员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及其差异的熟悉程度是影响他们口译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视角,探讨如何在口译训练中顺应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思维等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提高口译反应力。
  关键词 英汉语言对比 口译 反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反应”(respond 或reaction)历来被视为口译能力、技能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刘宓庆,2003:99)。及时、敏捷和准确的反应是口译训练所追求的目标。语言对比是指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在口译教学中,通过英汉语言各个层面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到两种语言的特性差异,进而在口译实践中顺应这些差异,改变英汉口译中欧式思维定势和汉英口译中的中式思维定势。
  1 基于英汉语言差异的口译反应能力训练
  1.1 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反应能力
  从基本特征而言,英语是一种综合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分析语言。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形态变化和词序有密切的关系。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也越灵活。形态、词序和虚词这三大语法手段的互相配合或交替运用,使得英语句中各部分的顺序比较灵活。与英语相比较,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汉语词序相对固定,组合语句主要借助词序和虚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不同,在口译实践中,要顺应两种语言的特点,快速、正确地进行语码转换。
  例1 Xi’an was perhaps the most open and culturally advanced city in the entire world. (比尔·克林顿1998年访问中国时在西安欢迎仪式上的致辞)
  译文:西安曾经是世界上最开放、文化最先进的城市。
  例中“was”是系动词 “be”的过去式,表示“过去,曾经”。相比之下,汉语“是”本身没有形态变化或时间观念,只能借助副词来表示时间观念。英译汉时,要把英语的各种形态变化所包含的意义译出来。
  例2 Standard Chartered employs 29,000 people in over 500 offices in more than 50 countri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South Asia, the Middle East, Africa, United Kingdom and the Americans.
  译文:渣打银行在50多个国家有500多个办公室,2.9万名员工,遍布亚太地区、南亚、中东、非洲、英国和美洲。
  该例原文有三个介词“in”,译成中文只有一个介词:“在”。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则少用介词,英译汉时,英语的介词常常根据语义和搭配译成汉语的动词。如例中,后两个“in”分别译为“有”和“遍布”。
  例3 I know that I can speak for everyone when I say that, from the moment when we arrived at the airport, there have been many helpful and considerate people to take care of all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k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ectic and a relaxing trip.
  译文:我知道我可以代表每个人来说这话,因为从到达机场那一刻开始,就有许多能干且考虑周到的人来处理我们的各种琐碎事情,使得整个紧张的旅程变得轻松愉快。
  英语句子的连接手段不仅数量大,种类多,且使用频率也比汉语高。英语常用的连接手段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等。汉语没有这些起连接作用的关系词,也少用其他连接词。句子的并列或主从关系往往借助词序、上下文和副词表达。英译汉语时,遵照汉语的习惯,这些词汇均省略不译。
  1.2 英汉句法对比与口译反应能力
  作为表达思想和观点的基本单位,语句的处理是英汉口译的核心内容。英语句子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严谨、完整的结构,注重结构形式规范,表现为“形合”的特征,犹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一般称之为“树形结构”。相比之下,汉语重内在意念而不重外在形式,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协调一致的关系。汉语语句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逐步交待事件或情况,层层铺开,表现为“意合”的特征,犹如“万顷碧波,层层推进”,一般称为“流水句”。 (胡开宝、郭鸿杰,2007)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要提高口译反应能力就要学会句型的正确转换。
  例4 The busboy who alerted patrons of the fire at the Hills Super Club said that cigarette butts dumped into soiled table linen may have caused the fatal blaze.
  译文:餐厅侍者发现希尔顿高级俱乐部起火了,他于是向客人惊呼;据这位侍者说,这场损失惨重的大火可能是由于把香烟蒂倒在弄脏了的桌布里引起的。(比较:向客人惊呼希尔顿高级俱乐部起火了的餐厅侍者说,这场损失惨重的大火可能是由于把香烟蒂倒在弄脏了的桌布里引起的。)
  例5 The requirement of joining WTO for corporate govermance, for transparency and for reliable and enforceable laws, whilst producing some pain in the short term, will no doubt be part of the way in which economic growth can be encouraged and sustained.   译文:世贸组织的要求包括公司行为准则,透明度,以及可靠的、可执行的法律。这些东西短期内可能带来痛苦,但无疑是鼓励经济增长、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比较:加入世贸组织所要求的公司行为准则,透明度,以及可靠的、可执行的法律在短期内可能带来痛苦,但无疑是鼓励经济增长、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处理英语长句的一个重要技巧是把英语“包孕式”的定语从句或修饰成分恰当拆分为汉语的一个个单句。
  “事在人为”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汉语较注重主题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观察客观世界,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主语表达。与此不同,西方人向来以自然为了解、观察的对象,表现出以物体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因此,英语常用物称作主语,呈现出一种客观的语气。汉译英时,主语的确定常常需要考虑英汉句法的这一差异,才能翻译出符合西方人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的语言表达。如:
  例6 一踏上这片迷人的土地,我们就随时随地受到关照。
  译文:From the moment we set foot on the charming land,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
  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例6把宾语“关照”转换成了主语。熟悉英汉语句表达的差异,可以避免在口译实践中由于受到原语言表达的干扰而产生出生硬、僵化的译文。特别是在口译初学阶段,注意英汉句式的对比,并背诵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英文或汉语的表达句式,往往能在口译实践中做到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结语
  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修辞和语用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实践表明,口译初学者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不了解、不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也是导致他们口译反应慢、译文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掌握英汉语言表达方法的差异,有助于口译初学者在口译实践中提高语言的处理效率,进而提高口译的反应能力。在这方面的有效做法包括:(1)教师系统讲解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2)从英汉语言差异入手,对比原文和译文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总结出口译语言处理的技巧;(3)背诵、模仿具有典型意义的英文或汉语的表达句式,储备充足的语言表达形式,以便在口译实践中快速“借鉴”。
  本文是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2011年教改项目“构建口译教学的互动训练模式”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军.如何更好地进行口译训练[J].中国科技翻译,2010(2).
  [4] 胡开宝,郭鸿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977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