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影响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志刚

  【摘 要】目前,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师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只有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打造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高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双证型;双师型;骨干教师;理实一体化;激励机制
  1.前言
  职业教育要培养出二十一世纪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问题在于首先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联手制定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投入了26亿作为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等职教师资建设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为了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设立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职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兼职教师聘任推进项目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4个项目,支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精力的情况下,目前,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师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下面,我谈一些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因素提高的个人看法。
  2.影响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的因素
  2.1 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需改革
  目前,根据国家发展纲要和职教发展形势,各职业院校每年都派出了大批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全国、省市的“骨干”教师培训,更有不少骨干教师步出了国门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培训;各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也有了较大地增加,通过学习和培训,这些骨干教师学到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回校后,都想把自己所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本校推广和实施;但由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学大环境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异;各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环境及秩序与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存在关冲突;虽然有很多职业院校很早就引进了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国情和“水土不服”,又逐渐回复到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此,这些骨干教师回校后空有一腔热情和抱负,虽然他们学到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拿到了相应的专业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回校后学校并没有为他们搭建相应的施展平台,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教学岗位没的到改变;同时,学校也不希望打破原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模式;为此,这些骨干教师通过培训时坚苦学习所获得的专业证书也开始退色,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也渐渐生疏退步,教学理念也逐渐落伍,“双师型”教师也逐渐变成了“双证型”教师。
  2.2 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和实践技能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
  科学技术在迅猛地发展,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新,要使走在经济前面的教育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经常吸取新的知识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具有某种专门技能的人才,它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作为先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也需不断地学习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积累、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工艺技术。
  目前,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还比较狭窄,并且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从机电工程专业来说,每一门专业课都包含了从专业基础课的金属加工、材料学、电工学、电子学到专业课的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作为一个机电工程系的专业教师,他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除了教师平时的学习和钻研外,还需要学校提供各种学习和进修的途径,一定的工作环境和锻练和实践平台来得到。而目前,各职业院校的进修和培训制度还不完善,专业教师的具体培养途径得不到实际保障,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加强和锻练。
  2.3 专业教师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提高改进
  目前,各职业院校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大多数还是在教室里进行,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上面教师讲的口干舌燥,下面学生听得头昏脑胀,烦躁无味;教师心里想的能否按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将教学内容讲完,学生心里想的铃声怎么还不响,赶快下课;另外,专业实践课虽然在实训车间和实验室进行,但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实训设备少,而实训教师往往也是“老生常谈”,在布置好课题后,让学生围在周围做一次演示操作后,就让学生分组练习。并且,以上这些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教学往往一教就是三至五年,甚至时间更长,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一成不变,教学上墨守陈规,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缺乏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出现在企业不适岗,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佳的表现。
  2.4 缺乏良好的竟争激励机制
  目前,虽然各院校“双证”型教师很多,但真正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双师”型教师却不多,特别是集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并且,各院校都普遍存在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那未,为什么学校有拥如此多的“双证”型教师,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一方面是这些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还不能达到称“师”的地位,但另一方是学校的政策不到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众所周知,理实一体化教师和实践教师所付出的精力和幸苦比一般理论教师要多得多,而鼓励具有“双证”型教师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却没有,或者作为对理实一体化教师和实践教师的一些倾斜政策都没有。
  理论课骨干教师的成长按照普高系列,分成校教学新秀、校教学能手、校学科带头人、院学科带头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省级名师和正教授级教师;那未专业课骨干教师的成长途径却没有像理论课骨干教师这样的成长之路;并且,学校对取得“双师型”教师并工作在“理实一体化”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没有相应的倾斜政策,并且“双师型”教师在各院校进行的各种评比和职称、工资等级晋升中,享受不到任何优惠待遇。   3.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整体的建议
  3.1 教学组织、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需改进
  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的发展规划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的模式和教学环境和内容,为专业骨干教师搭建相应的平台,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和工作室,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不再强调专业理论教师与专业实训教师的教学分工,在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在一些“双师”型教师的课务安排上进行轮岗改革,不仅要让这些“双师”教师上理实一体化和实训课教学,而且要扩大专业教学范围,并安排他们作为课题和技能训练的领头人,或者安排这些“双师”型教师担任高职三年级以上的班级专业和下企业实践的指导老师(或叫副班主任)、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或专业理论学习;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及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目标的培养。
  3.2 制定专业教师学习和进修的制度,提高教师的知识面和实践技能途径
  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师人才培养上要建立明确的选拨、考核和任用制度,制定有针对性地培养计划,构筑培养平台;不能光凭领导影响或个人资历等来进行,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要求和专业需要,兼顾老、中、青专业骨干教师,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培养,偏重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参加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到企业实践,偏重实践应用课教学的教师到高校培训基地培训;制定与实施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将教师数量的4%列入培训编制,明确规定专业教师可享受三年一次带薪进修或培训机会;提高专业教师校外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
  加强和扩大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成立由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助企业种类齐全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各种资源和技术保障。
  3.3 激发专业教师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开展各种岗位评比和竟赛,彭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融入到教学大纲、教材编写、理论讲授、实验指导等众多教学环节中,学习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学校现有教学设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新型的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参与、索取和探讨,教师从课堂主讲向能讲、能演、能练的导演、教练角色转变。
  3.4 建立良好的竟争激励机制
  建立良好的竟争激励机制,专业教师也应参照理论课教师的成长系列分成校专业技术新秀、校专业技术能手、校优秀“双师型”教师、院和市级优秀“双师型”教师、专业首席教师、省级名师和正教授级教师。
  建立建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提高自我;如:在教师职务晋升、定岗定级、年终考核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促进教师自主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对坚持在一线理实化教学和实训教学岗位上多年的专业教师加大倾斜程度;创造条件并制定鼓励政策,支持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对通过考核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专业教师,提供享受“双师型”教师年度津贴,并在职称和工资等级评聘上具有优先性。
  4.结论
  当今职教界进行课改时,是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宗旨;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关键在于首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是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只有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上去了,才能打造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宝林.浅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OL].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裴春秀,佘国华.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双师弄教师队伍建设[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作者简介:冯志刚(1962—),男,江苏武进人,副教授,现供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研究方向: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制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188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