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实娃等

  摘要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28-01
  商洛市商州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目前油松林面积达10.9万hm2,松阿扁叶蜂在商州区大部分油松林分中不同程度危害,发生面积达2.9万hm2,成灾面积0.9万hm2。
  松阿扁叶蜂在商洛市商州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表土中结茧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4月上旬为化蛹盛期,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中旬卵孵化为害油松针叶,5月中、下旬进入危害盛期,6月上旬幼虫开始下树,6月中旬老熟幼虫全部下树入土越夏越冬[1-2]。
  近几年,当地多以2%敌敌畏烟剂对松阿扁叶蜂进行熏杀防治,不仅防治效果不佳,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明确白僵菌、噻虫啉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效果,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供试油松林分位于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魏李村,当地海拔850~900 m,年平均气温13.5 ℃,7月平均气温25 ℃,1月平均气温0.4 ℃,≥10 ℃的有效积温平均为3 911 ℃,无霜期206 d,年日照时数2 123 h左右,年均降水量715 mm,主要集中在7—8月,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性气候。林分面积20 hm2,平均林龄35年,郁闭度0.7,坡度28°,松阿扁叶蜂虫口密度标准树218头/株。该林分是商州区松阿扁叶蜂多年主要发生区,5月中旬油松阿扁叶蜂已进入2~3龄幼虫期,该时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间[3-4]。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江西省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敌敌畏烟剂(黑龙江平山林业制药厂生产)。其他材料:塑料防虫网、清水、红油漆、塑料挷带、水泥标桩、3WF-3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所用药剂及施用方式不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A)、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B)、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1 000倍液喷雾(C)、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1 500倍液喷雾(D)、2%敌敌畏烟剂熏蒸(E)、空白对照(CK)。不设重复,处理A~D面积均为300 m2,油松林株数分别为121、101、158、135株,处理E面积为600 m2,油松林株数为282株,CK面积为200 m2,油松林株数为136株。
  1.4 试验方法
  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于8:00—10:00进行喷药;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处理林分山坡较缓,郁闭度较小,于晴朗无风的8:00—10:00进行喷药;2%敌敌畏烟剂处理放烟时间选在6:00—8:00,利用此时林内形成上山风的特点,形成的烟雾从山下向上蔓延,将2%敌敌畏烟剂按25 m×26 m布点,人工依次进行林间放烟。各处理施药前选择固定样株5株,用红漆标记,逐个样枝进行虫口数量调查,推算整株的虫口密度,调查后用塑料虫罩套住样枝[5-6]。
  分别于药后1、3、5、7、9 d逐样树统计松扁叶蜂幼虫死亡数量,并做好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效,处理A、B防效均达到98%以上,喷药后1~3 d为松阿扁叶峰死亡高峰期,说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松阿扁叶峰幼虫防治效果显著,药液浓度越大,杀虫越快,杀虫率越高。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喷药时未孵化的卵,药后继续孵化出幼虫,说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叶峰卵孵化没有影响。2种剂型在林间试药后9 d仍有幼虫死亡,说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白僵菌使幼虫拒食难受缓慢死亡,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说明其是慢性长效生物杀虫剂;处理E防效较差,防效仅达到45%,说明2%敌敌畏烟剂在空中飘浮持续时间短,已受风力气流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可推广使用,建议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使用1 000倍液(林分郁闭度较大),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使用1 000~1 500倍液(地势较缓,林龄和郁闭度小,水源方便)。2%敌敌畏烟剂适宜在坡度陡、难以进行作业防治、林龄较大无水源的条件下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杨杰,刘宏亮,杨生文,等.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2(3):65-66.
  [2] 何燕,李继光,赵骥.固原林区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4(3):38-41.
  [3] 党政武,周书剑.松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0(3):44-46.
  [4] 李金玲,董金宝.白僵菌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6-17.
  [5] 杨大宏,王小纪,周明清,等.松阿扁叶蜂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7(1):36-37.
  [6] 陈大庆,杜永昌,汪有奎,等.四种药剂防治云杉阿扁叶蜂试验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0(2):39-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407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