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保护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继红 马朝红

  摘要 针对孟津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现状,介绍了其取得的成效,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孟津段;成效;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171.4;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06-02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3]。湿地与森林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并作出了重要的部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无疑可以带动和推进了湿地工作的开展[4-5]。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以下简称孟津保护区)自建立保护区以来,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开展湿地的保护与管理,调查水鸟在该区迁徙及分布状况,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值得思考和解决。现将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如下。
  1 自然概况
  孟津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部,“九朝古都”洛阳市的北部25 km,处于黄河中下游,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47′~34°57′,东经112°12′~112°49′。东西长56 km,南北宽0.5~5.0 km。保护区总面积1.5万hm2,其中核心区4 500 hm2,缓冲区3 500 hm2,实验区7 000 hm2。该区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35 d;年平均降水量650.2 mm。区内海拔高度在114~130 m,从西到东依次有2种不同地貌表现,从小浪底水库至西霞院为低山地貌类型,从西霞院至孟津县境内东扣马界为平原地貌类型,立地类型复杂,水域广阔,滩涂众多,水生动植物丰富,为水禽创造了活动觅食及隐蔽的栖息地。保护区的木本植物主要有杨树、柳树、柽柳等。草本植物有芦苇、香蒲、稗草、莲等,其中以芦苇为优势种,占保护区草本植物覆盖度的30%~40%。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浮游动物有长园沙壳虫、介形虫等,底栖动物有摇蛀细虫等;鱼类主要有鲤鱼、鲶鱼、草鱼;两栖类爬行动物有黑斑蛙、无蹼壁虎等;鸟类主要是喜居湿地环境的水禽,在这里栖息的鸟类共计17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鸨、黑鹳、白尾海雕、金雕、白鹤等10种,二级保护有大天鹅、灰鹤、白琵鹭、白额雁、红隼等29种;兽类有兔、獾、刺猬及啮齿类动物等。
  2 主要成效
  孟津保护区于1995年8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与三门峡、吉利等黄河湿地一同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10余年来,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区,切实加强湿地及水禽保护。通过积极向上级申报,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实施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把湿地资源有效保护起来,防止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二是加强湿地保护及爱护鸟类的宣传。每年利用“湿地日”、“爱鸟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保护区周边群众爱鸟护鸟、保护湿地的意识,救助救伤鸟类典型事例越来越多。三是积极开展湿地和水禽的调查研究,为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每年组织人员对保护区内植物、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对鸟类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其繁殖栖息的有关规律。四是固定人员加强保护区巡护和管理。由于保护区面积较大,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又聘用了10名常年在保护区附近居住、有责任心的群众作为管护员,常年巡护,有效杜绝了破坏湿地、捕杀鸟类事件的发生。五是积极实施退田还林、还湿、还草,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保护区以来,积极在保护区附近植树造林、种草,给鸟类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着众多鸟类在此栖息。六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黄河湿地保护。2004年9月,国家林业局批准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项目已经批准实施,孟津保护区将建成管理更科学、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加强了黄河湿地的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此栖息的鸟类种类、数量增多,吸引着众多观鸟爱好者到此观鸟,成为科普教育的好基地。近些年,中央、省、市有关媒体对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报道。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目前尚未出台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二是湿地宣传教育滞后,目前社会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区段无节制地围垦湿地,直接破坏了湿地的自然植被,频繁的人为活动干扰了鸟类的栖息场所,从而导致鸟类种群、数量的减少及栖息地转移。三是黄河水体的污染。水鸟对水体的污染十分敏感,如1999年1月黄河水被严重污染,水质变成酱油色,在河面上几乎见不到1只水鸟。四是保护区人才缺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一些工作无法开展;目前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还未进行详细调查,只对鸟类资源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五是保护资金缺乏,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鸟类对农作物和人工养鱼的危害没有资金补偿,使群众有些不满。另外,捕鸟、毒鸟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4 保护对策
  4.1 逐年退耕还湿,恢复其自然植被
  禁止无节制地开垦湿地,沿黄河南岸退耕还湿200 m左右,恢复其自然植被。建议由孟津县人民政府协调,与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协商,补偿部分资金,逐年退耕还湿,扩大鸟类的栖息地。大鸨、黑鹳、白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栖息在扣马、扣西2村北滩的农田、荷塘、鱼塘等地,因此可从这2个村开始退耕,指导群众种植冬小麦、芦苇等,减少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
  4.2 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积极开展生态旅游
  帮助群众更新观念,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协商,开展生态旅游,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如扣马、扣西北滩种植近666.67 hm2荷塘,养殖鱼塘133.33 hm2,每年的7—9月举办荷花节。吸收当地群众参与保护工作并从中受益。适当开展观鸟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到大自然中去放飞心情。这2年陆续有北京、武汉等外地观鸟人来孟津观鸟,建议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中小学校、社区开展野外观鸟活动,普及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自然、了解鸟类,提高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
  4.3 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湿地知识
  加强法制,采用法律、行政手段,对少数破坏自然资源、乱捕滥猎分子要依法严惩,做到依法治区。宣传普及湿地知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保护湿地、爱护鸟类的意识;建议在扣西北滩建设宣教馆,内设标本室、宣传室、电教室,让来参观的游人了解湿地、了解鸟类,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使人与鸟类和谐相处。建立孟津鸟类救护站、环志站。由于保护区地处亚洲鸟类迁徙的中部线路上,估计每年迁徙经该区的鸟类有数万只。每年都有受伤鸟类需要救助,建议培训救护知识,建立救护站、环志站,对候鸟的迁徙动态展开观测和研究。
  4.4 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协调,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开展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议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共同开展湿地的科研工作,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建立资源观测点。因为目前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还未进行详细调查,只对鸟类资源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建议以后的调查范围要扩大,按时监测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变化规律。在候鸟越冬的高峰季节,对鸟类集中分布的黄河大桥东西两侧、下古、扣马北等地区限制采沙抽沙等活动,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鸟类的影响。由于湿地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全面协调,分工协作,共同参与来保护湿地。
  5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河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 孙长霞,贺超,吴成亮.建立健全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难点[J].安徽农业科学,2011(20):12406-12408.
  [4] 王昕,徐捷,彭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26,228.
  [5] 王进琼,邓茂林.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分区及其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20244-20245,202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528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