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绩溪县桑园套种模式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媛

  摘要 介绍绩溪县蚕业生产现状,分析桑园套种的意义、主要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推动绩溪县桑园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桑园套种;模式;蚕业;安徽绩溪
  中图分类号 S8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69-01
  1 绩溪县蚕业生产现状及基本情况
  1.1 绩溪县蚕桑发展历史
  绩溪县是安徽省著名的“蚕桑之乡”。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绩溪人就开始种桑养蚕,唐宋时期蚕丝生产已初具规模,明清时期呈现“遍地桑园,家习养蚕”的盛景。抗日战争时期丝绸贸易受阻,各丝厂先后歇业,蚕桑生产遭受重创。建国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发展较快,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陷入低谷;改革开放以后,绩溪蚕桑丝绸业蓬勃发展。在鼎盛时期,蚕桑丝绸以其劳动密集型的吸纳功能,使绩溪县近10万人口受益于蚕桑丝绸业。1995年,绩溪县蚕桑生产达到历史的巅峰时期,全县有2.4万农户栽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2 800 hm2,饲养蚕种达8.42万盒,生产蚕茧2 500 t,农民养蚕收入达5 000万元,缫丝企业年生产生丝650 t,规模居全省第1位,出口量占全省的50%以上。蚕桑业在绩溪县形成从栽桑、制种、养蚕到收烘、缫丝、织绸、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成为绩溪县经济主导产业,曾一度保持上缴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3以上。近年来,由于受环境污染、农药中毒、茧价异常波动、灾害气候频发、土地制约、劳动力矛盾突出等行业难以掌控的因素影响,也受新品种供应滞后、新技术创新不快、蚕业生产劳动效率较低、病虫危害严重、蚕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等行业自身问题影响,虽然政府加大了对蚕桑的政策扶持,技术服务部门强化技术服务,力求尽最大努力稳定绩溪蚕业,但绩溪蚕业仍呈逐年萎缩态势,导致县蚕种场、丝绸厂、缫丝厂等企业相继破产[1-2]。
  1.2 绩溪县蚕桑生产现状
  1.2.1 基本情况。2012年,全县桑园面积966.7 hm2,其中投产桑园700.0 hm2,养蚕农户0.69万户,全年共发蚕种23 300盒,年产鲜茧1 123.5 t,平均单产48.2 kg,茧价24.86元/kg,农民蚕茧收入2 794万元,主要分布在临溪镇、长安、上庄、扬溪、瀛洲等乡镇。全县养蚕最多的户是临溪镇孔灵村包遵友户,全年饲养蚕种38盒,蚕茧收入6.3万元,蚕桑生产仍然是绩溪县贫困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绩溪县黄土坎蚕桑专业合作社“300亩桑叶种植基地及产业化深加工项目”列入2012年度国家星火计划。
  1.2.2 茧丝绸产业链基本形成。目前,全县丝绸行业企业8家,其中蚕种场1家,蚕茧收烘企业1家,航佳、花神丝厂(兼收烘)2家,康和等绸厂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1家,蚕桑专业合作社5家。2011年,全县生产蚕种3万张,年产白厂丝520 t,产值1.6亿元,织绸产值0.53亿元,茧丝绸总产值2.78亿元,茧丝绸产业继续保持位居安徽省前列。
  2 桑园套种模式
  具有外向型特征的蚕业生产,其经济效益既受气候、生产技术水平影响,又受市场行情左右,而且每次茧价的大幅下跌,都对绩溪蚕业造成不可逆转的重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日新月异,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发展迅猛,特种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收入不断攀升。为增加蚕农蚕桑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蚕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近年来蚕业人员和蚕农走出了一条生态复合型经营的套种、套养路子,通过桑园套种特色蔬菜、蚕室套养、桑园散养家禽等有效途径,拓展蚕桑增收空间,是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3]。绩溪县桑园套种冬油菜、雪里红、荷兰豆、大蒜等几种模式超过66.7 hm2,现将其总结如下。
  2.1 桑—冬油菜
  桑园套种冬油菜以抗寒性强、产量高的苏州青为主,9月中旬播种,10月上旬定植移栽,上、中、下旬各施速效肥1次,同时用溴氯菊酯600倍液喷雾,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陆续上市,临溪镇程齐鸣桑园套种0.13 hm2,产量1 900 kg,产值2 100元,比非套种模式增值1 157元。此种模式以临溪镇上游村为主。
  2.2 桑—大蒜
  桑园套种大蒜在10月中旬播种,每行桑树间可栽4~5行大蒜。养蚕结束后,适当追施尿素。春节前后收获青大蒜,翌年3月用75%百菌清液喷雾,5月初收取蒜薹,5月下旬收获蒜头。上庄镇寺后曹六明套种666.7 m2,产量402 kg,产值2 412元,比非套种的桑园增值1 273元。此种模式以上庄镇寺后村为主。
  2.3 桑—萝卜
  桑园套种萝卜10月中旬在桑树行间播种,播种量15 kg/hm2,当萝卜长到4~5片叶时,注意疏苗和病虫害防治,要加强水肥管理,1月上旬可以陆续上市。此模式以板桥头乡蜀马等地为主。
  2.4 桑—雪里红
  桑园套种雪里红以抗寒性强、产量高的碎叶雪里红为主,9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定植移栽,上、中、下旬各施速效肥1次,同时用溴氯菊酯600倍液喷雾,12月中旬收获,华阳镇高迁村民桑园套种666.7 m2,产量1 810 kg,产值2 172元,比非套种模式增值2 072元,此模式以华阳镇高迁为主。
  2.5 桑—高脚白
  桑园套种高脚白以抗寒性强、产量高的长梗白为主,9月中旬播种,10月上旬定植移栽,上、中、下旬各施速效肥1次,同时用溴氯菊酯600倍液喷雾[4],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陆续上市,上庄镇寺后村民曹六明桑园套种666.7 m2,产量1 850 kg,产值1 850元,比非套种模式增值1 733元,此模式以绩溪岭北为主。
  2.6 桑—荷兰豆
  10月中下旬养蚕结束后,翻土施足基肥,11月中下旬套种荷兰豆,及时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4月中旬陆续上市,其余作为保肥留青。此模式较为普遍。   3 桑园套种存在的问题
  桑园套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桑园套种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较低,桑园套种的蔬菜还是以自产自销为主,对产业支撑能力有限。二是缺乏资金支持。由于蚕桑的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等问题,安徽省对蚕桑产业的投入很少,对蚕桑综合利用的投入更加匮乏,没有专项资金扶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桑园套种等新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农村劳动力不足,近年来安徽省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严重缺乏,制约产业的发展。四是土地流转困难,很难形成规模套种。五是安徽省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弱。
  4 桑园套种发展对策
  4.1 大力宣传,引起政府重视
  发展桑园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桑园综合产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蚕桑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复途径,间作套种的增收作用可谓锦上添花[5]。因此,需要进行大力宣传,以引起政府重视,从而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4.2 选好桑园套种品种,力求适销对路
  选择适销对路、高产高效、不影响桑树生长并与养蚕时间没有冲突的蔬菜品种,如大蒜、荷兰豆、冬油菜、高脚白等蔬菜为主,一般可增收1.8万元/hm2以上,高产典型户王小薇增效达31 080元/hm2。
  4.3 建立产业基地,凸显区域特色
  要根据当地特色、市场需求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规模化的桑园蔬菜生产基地,发挥区域、规模优势,凸显特色。
  4.4 培育市场主体,实现产销对接
  要积极培育壮大新中大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三里佬蔬菜合作社,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后续加工,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架起田头连接市场的桥梁,实行“订单”生产,做大、做强、做长、做好桑园立体种养模式,稳定蚕农、稳定蚕业。
  5 参考文献
  [1] 罗雪.浅论景谷县桑园套种[J].云南农业,2011(9):39-40.
  [2] 杨国育.云南施甸桑园套种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2(3):181-182.
  [3] 李勇,熊超,胡兴明,等.湖北省桑园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蚕业,2012(2):25-30.
  [4] 陈枝,梁贵秋,何骥.桑园套种的模式及效益[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23-324.
  [5] 彭县德.冬闲期桑园套种的效益及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0(5):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686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