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篇:工业革命的界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从字面上看,“工业革命”4个字中,“工业”限定了范畴,而“革命”则意味着激烈的变革。回顾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水力、蒸汽、电力、内燃机和IT无不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是通过大幅度提升企业绩效,扩张新的产业经济规模,最终推动经济发展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工业革命的界定上,有两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在多大范围影响行业上审视,二是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绩效上判读。
  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能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带来质的飞越,那就不要奢谈革命。如果只能大幅度提高特定行业中企业绩效但却不能影响更多的行业,那么,称之为行业革命或许来得更名副其实些。
  透过下面3本书的观点激荡,或许有助于我们对工业革命的判定。
  《第三次工业革命》
  “通信技术和能源的有机结合,开创了一种具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通信技术充当中枢神经系统,对经济有机体进行监控、协调和处理。与此同时,能源起着血液的作用,为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这一过程提供养料,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运行和繁荣。” 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写道。
  里夫金认为,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通常预示着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因此,他以通信技术与能源的结合作为判据,将工业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次工业革命——
  19世纪,蒸汽动力的引入提高了印刷速度、降低了印刷成本,印刷品的普及造就了大批劳动力人才,“他们具有文字读写能力,能够对以煤炭为动力的蒸汽铁路以及工厂经济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操作”,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和拔地而起的工厂;
  20世纪,石油、电力成为新型能源,“电话、电报以及后来的电视广播,使得管理分散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更大流动性的国民经济成为可能”,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催生出城郊大片的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
  21世纪,随着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枯竭,太阳能、风能、潮汐、地热、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互联网等新通信技术不仅仅是管理新型能源,而是与新型能源相结合,形成“能源互联网”,“在新时代,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就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每所建筑都变成了微型发电厂。
  里夫金强调,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五个不可或缺的支柱: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在每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
  作者在书中提及2006 年与欧洲议会高级官员共同起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经济发展计划,并不忘抨击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在清洁能源界定上,作者认为“核能从来就不是清洁能源”。
  《3D打印》
  “如果你有一台可以造万物的机器,你会用它做什么?”胡迪·利普森在《3D打印》一书中问道。
  《3D打印》一书告诉读者,3D打印就是这样一台可造万物的神奇机器,从现实的塑料模型、金属部件、食品、医学应用等,到未来完整的手机、完整的机器人甚至活蹦乱跳的生物,3D打印无所不能。似乎,3D打印的范围只受人们想象力的局限。
  作为全球顶尖的3D打印和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利普森将3D打印分为选择性沉积打印机和选择性黏合打印机两大类。前者通过特定的注射器或打印头,以注射、喷洒或挤压的方式将液体、胶状物或粉末状原材料沉积为层,再层层堆叠成形。后者则是将原材料融化或凝固后成层,再层层堆叠。
  与传统制造方式相比,利普森归纳出3D打印的十大优势: 3D打印制造复杂产品并不增加成本,进而改变了计算制造成本的方式;3D打印制造成本也不因产品的多样化而增加,从而使得产品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3D打印能使部件一体化成型,无须组装,从而缩短供应链,降低物流和人工成本;通过按需就近打印,实现零时间交付、减少库存并节省物流成本;突破了传统制造中工具对于产品形状的限制;得益于计算机控制,3D打印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大为降低,甚至做到零技能操作;3D打印占用空间少、移动方便;3D打印废弃物很少,有利于环保;打印材料种类可以无限组合;可对已有的实体进行精确复制。
  正是因为上述优势,使得3D打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等书中,被视为未来主流的制造方式。
  除了这些优势外,目前3D的工艺也有其短板:在制造过程中耗时较长;材料上,目前可选余地不大;沉积打印的材料微粒的直径为数百微米,因此打印的金属部件表面粗糙度不佳。
  在利普森看来,3D打印不仅可引发一场制造业的革命,而且还将对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方式上,还将对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挑战。利普森还担忧3D打印被滥用于制造武器和合成毒品。
  实际上,最令人担忧的倒是利普森对于3D打印乐观的预测:3D打印机就是第一波新一代智能机器,它们能设计、制造、修理、回收其他机器,甚至能够调整和改进其他机器,包括它们自己。 《光阴似箭》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光阴似箭——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中文版悄然问世,笔者是在中关村图书城的旧书店淘到这本书的。
  《光阴似箭》是一部演化经济学的力作。演化经济学借鉴了生物进化的观点,认为经济的发展呈现长周期的波动性,在工业社会的200多年历史中,这种波动性表现为主导技术引发的5次经济增长长波。近一个世纪前,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基耶夫创立的长波理论成为演化经济学的基石。
  在长波理论看来,创新技术在其扩散过程中,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当新技术带动的经济增长超过现有经济规模时,就替代了推动现有经济发展的主导技术,成为新一代主导经济发展的技术。
  从1870年发端于英国纺织业的工业革命算起,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和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带动经济呈现5次长时期的增长,是因为这些主导技术在特定的时期影响到的不是一个行业,也不是几个行业,而是所有的行业。
  以信息技术为例,如今人们已经找不到信息技术应用空白的行业,区别只在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正因为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影响,经济发展的推手已经从工业革命过渡到信息革命。
  如果说康德拉季耶夫是从主导技术着眼,那么,创新经济学之父熊彼特则从创新的角度切入。熊彼特认为正是企业家通过创新,即对生产要素的重组,推动经济从原有的均衡走向新的均衡。新旧经济均衡的交替,使得经济呈现繁荣、萧条、再繁荣的周期性发展特征。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所有企业按照生命周期演进的结果。在传统技术进入生命周期衰败期过程中,一些落后技术的企业将随之走向衰落,而创新的企业正孕育其中。
  与凯尔斯主义强调看得见的那只手不同,无论是演化经济学还是创新经济学都相信看不见的那只手——市场的力量。生物的进化是以遗传和个体消亡为代价的,从演化的角度看,经济低谷期正是产业更新换代的变革期,也是创新企业与落后企业的交替期。人为延长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的衰败期,只会压抑创新企业的发展,最终拖延经济的复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739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