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楠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针对独立二级学院,思想政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思想政治觉悟起着更加显著的作用。思政课能否收获好的效益,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主要在于方法的引导。本文通过对独立二级学院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比,来寻求教学创新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现状
  现有的高校思政课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理论性过强、脱离实际,因此给学生的感觉是空洞枯燥,甚至部分学生上课之前就已经提前产生一种排斥抵触心理,很多人上课就只是单纯为了拿学分,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增加了难度。此时针对的学生正是90后,他们是一群性格多样、追求个人特色、追新求异的群体。高校思政课应更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和教育。如果仅仅只是用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衡量标准,这样的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对于学生而言也不公平。
  以华农楚天学院为例,从学生听课的情况来看,文理生与艺术生相比,文理生相对要好些。但是就针对文理生,真正认真听讲的也就是30~40%。如果从全校所有班级总的情况来看,大体上是个“三三制”,即认真听课者占30%左右;半听半不听即老师讲到有兴趣处就听、无兴趣处就不听者占30%左右;根本不听者即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者占30%左右;至于少数课堂,可能认真听课率更低一些。总之,现实情况中“投入”和“产出”比例严重不协调。
  出现上述状况,除了教师在主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之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比如对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理论导向和实际导向存在一定的距离:在理论上,我们要求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上的考察是重个人专业而轻思想政治的考核,存在着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又如,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重视不够,分析不够,因此有针对性的措施也不够。社会环境既有正面、负面因素的作用,也确实有一些实际问题迫使学生不得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教师的要求就很高。再如,现实层面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一般号召较多,狠抓落实不够,等等。
  2 教学模式对比
  2.1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思政课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会穿插视频教学和图片教学,让课堂形式更加精彩丰富。每次课都会有学生课前精彩十分钟的话题演讲和其他表现时间,加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开展相关的演讲比赛和论文比赛,学工口给予支持。
  实践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和学工口一起进行,并且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等选修课一起,把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结合到一起。
  2.2 华中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教师不会把教学内容拘泥在教材上,而是在把握主要理论的前提下,注意教学题材的收集和更新,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在上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国家和社会,以及放眼世界的窗口,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真正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纯粹的说教课,而应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成长课。同时建立了课外的师生交流平台, 如人人网分组等, 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愿意参与讨论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就相关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3 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对于以上一些独立二级学院在思政课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究,要想真正上好课,实现最初的目标,在大学的公共课教育方式上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变换采取教学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第一,案例导入法。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尤其是日常最新的新闻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而机械的理论,增加学生的兴趣;第二,主题讨论教学法。就教材涉及到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组织主题辩论,把学生分成小组,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主动积极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主题式参与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列出几项主题话题,让学生准备材料,积极参与到课程当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第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活动是思政理论课的有效延伸,能够引发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和热情,坚持把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学习思想政治课,注重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见人之所不见,想人之所不想,说人之说不说”,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大学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在大学开阔眼界,看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化。只有真正明确了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时刻围绕这个中心点。
  第二,不拘泥书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把握教学的重点要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触类旁通,注重相关知识的串联,强调知识的贯通性。这要求教师在自己心中要对课堂重点和难点进行很好的把握,树立一个典型,对于重点和难点等重要知识点,要采用精讲的方式,并且进行必要的拓展;对于其他辅助知识点,则可以略讲。要积极树立教学改革创新意识,把握重点结合实际,不拘泥书本知识,对相关知识要有充分的熟练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也是做人的教育。实质在于教人怎样做人,这需要的是树立形成可以亲近、触摸和足以实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高高在上,不着边际,形而上的东西。这同时意味着,作为任课老师就必须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实的风格以及日常生活中善于理解的实例来面对课堂并且与学生探讨交流。
  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尽量让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和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其潜能,成为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真正做到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超市购物式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学习习惯。积极调动学生动脑思考、主动表达,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政治教育既然是双向交流,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这种参与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单纯的学生登台老师听讲,而是知识的真正融汇,观点的真正碰撞和文化多元的真正包容。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0b35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新灵.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启示.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 孙丽珍.高校思政理论课合作性教学模式初探.中国大学教学,200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750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