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鱼与熊掌,二者兼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欢欢

  【摘 要】语文教学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掌握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不仅培养了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能提升个人的气质,提高个人的修养。语文是表情达意、沟通思想的重要交际工具,是学习和研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又是生活的反映,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还具有人文性。可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法将其割裂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回答凤凰语文网友提问时说到:“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在教授《老人与海》一课,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心与心慢慢地贴近在一起,从而感受到老人与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层面的无穷魅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二、课堂教学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地统一起来
  打开语文课本,学生直接接触的是一个个汉字、一句句话、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道道提升训练习题。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在学生识字写字、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挺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学生真切感悟文章的主题,从中受到一定得思想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如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在分析驳论文结构和论证技巧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要想强大起来,必须从每一个中国人做起,无言中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我的母亲》中,老舍对母亲那直白的描写,使学生不但学会了平淡中见真情的描写方法,而且再次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学会了感恩父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优美的谢景状物中,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通过课堂教学,无疑能使学生既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得到灵魂的洗礼、情感的升华,从而实现语文得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课外阅读中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
  学生的个人兴趣不同,课外阅读的内容也会不同。有的喜欢具有侠义精神的古典武侠小说,有的喜欢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流行小说,有的喜欢具有人生哲理的优美散文,有的喜欢揭示大自然奥秘的科普著作。总之,学生各有所爱。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既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又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一般来说,教师要把优秀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什么样的文章可以读,什么样的文章不可以读,需要语文教师把好这个关。并指导学生学习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归纳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读书馆和人生观。
  四、在作文教学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作文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在作文中除了学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外,还要学会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体验,这正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把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感悟记录下来,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去表现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真谛,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事,还引导了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理念和向上的人生方向。
  五、在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内,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尤其在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这门工具,同时陶冶情操,学会正确地为人处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有办黑板报、办墙报、召开主题班会、写社会调查报告等。通过写社会调查报告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整理出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章,并在班级互相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语文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也就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坚守的原则。只要我们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这一教育理念,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做到“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自觉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价值和育人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
  [2]徐云栋.语文教改的方向[N].教师报,2001-5-13.
  [3]罗瑜.如何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人民教育,2002,12.
  作者简介:于欢欢(1981—),女,辽宁大连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827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