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少年乒乓球选手运动损伤的形成和防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渤

   [摘 要] 自2000年以来,国际乒联先后对乒乓球竞赛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新规则和新赛制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体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启蒙训练越来越趋于“小龄化”,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拟对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为我国乒乓球运动早出人才、延长运动寿命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乒乓球 青少年 运动损伤 防治
  
  1 乒乓球青少年运动员损伤的特点
  1.1 性别因素
  多数的调查研究认为男运动员损伤患病率高于女运动员的,原因可能与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负荷比较大有关。但也有研究认为男女运动员的损伤的发病率相似,但常见损伤部位和类型有所不同。
  有报道认为青少年女性所特有的或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女性的乒乓球运动损伤包括:结节损伤、乳房和骨盆损伤、脊柱侧突和脊柱前突、肩关节多方不稳定、髌股疼痛综合征、慢性过劳性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踝关节扭伤、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肌萎缩及应力性骨折等。
  1.2 年龄和训练年限
  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对青少年运动损伤的发病率有重要影响。国外诸多研究表明,在不同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年龄和训练年限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在乒乓球运动中,随着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及由损伤导致停训、停赛的比例均逐渐增加。
  1.3 不同技战术打法的患病率
  多数调查研究认为,不同的打法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概率存在较大差别。直拍单面拉弧圈球打法的发病率最高,达到30%以上;横拍弧圈球打法患病率为20%左右,直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患病率为16.67%,居第三位。位居四到六位的分别是,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直拍快攻打法和横拍削球打法,而防守反击打法的损伤率最低。
  1.4 损伤部位
  患病率居前三位的损伤依次为:腰肌劳损,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腰肌劳损、半月板损伤和肩袖损伤之所以排名前3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乒乓球几乎每个技术动作都离不开腰部动作,小到正反手发球,大到正反手攻球和拉弧圈球的动作都需要用腰部发力。②乒乓球运动对步法的要求较高,训练和比赛时,下肢会有许多前后左右组合步法的起动、移动和制动,常会引起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③乒乓球的击球动作大多以肩为轴,因此对乒乓球运动员握拍手臂的肩关节灵活性要求较高,肩关节灵活性不好的运动员较易受伤。由于肩关节长期磨损,肩峰韧带和肱二头肌长头在整个过程中几乎从来得不到休息,因此损伤常常伴有发炎,如果不注意调节运动量并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变为慢性炎症,这是肩部运动损伤较多的重要原因。肩袖损伤是一种病程长、反复发作、且较难治愈的外伤疾患,尤其是运动员患者,常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时出现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训练和比赛。
  2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损伤的形成因素
  2.1 内在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全,肌肉组织内水分多,肌糖原含量少,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差,运动时易疲劳;神经协调和平衡肌肉收缩机制尚不完善,动作技术不稳定;关节周围肌肉薄弱,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薄弱,灵活性好但稳定性差,这些内在因素均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青少年运动员骨关节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带伤训练均是导致关节韧带伤高发的原因。
  2.2 场地因素
  场地湿滑,运动员容易跌倒造成下肢关节扭伤、擦伤等;若场地太硬,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脚掌、踝关节及膝关节等在落地时得不到有效的缓冲,易造成踝关节膝关节等的损伤。
  2.3 热身因素
  准备活动是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准备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身体由一般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是运动员适应运动强度的过渡阶段。乒乓球运动属隔网对抗型的技能类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处于不停的启动、移动、奔跑等状态,若准备活动不充分,则在运动过程中全身肌肉处于僵硬状态,内脏功能无法充分调动,导致运动过程中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心血管劳损等运动性损伤。
  2.4 技术动作因素
   正确的技战术动作能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错误或不协调的动作不仅无法提高技术水平,而且易于导致运动损伤发生。运动过程是通过条件反射完成的,若在这个反射过程中技术不够熟练、动作要领掌握不够完全就容易产生错误的动力定型,会对运动员身体造成一系列的损伤。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领悟能力较强,在形成动力定型后,很难改变,所以若不能确保动作的正确性,则易引起运动损伤。
  2.5 心理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运动过程中当自己身体不佳时,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易造成运动损伤。此外,运动损伤的发生还与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有关,青少年对运动损伤没有正确的认识,损伤发生后也不能充分重视,这都是加大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
  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损伤的防治策略
  3.1 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理
  针对伤势不严重的运动损伤的处理,运动医学上存在一个“大米原则(RICE)”。“大米原则”包括下面四个步骤: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I代表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C代表压迫,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后再抬高。
  3.2 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
  乒乓球是一项集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素质为一体的球类运动,同时又是技术和战术完美结合的典型。研究认为在粘土场地和合成型砂)场地进行训练和比赛所造成的运动损伤率远远小于硬地场地。这主要是因为前两种场地存在发泡缓冲层,弹性高于硬地赛场,可提供极好的运动缓冲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小运动员的损伤,尤其有利于防止膝关节损伤的发生。
  3.3 完善优化的训练方法
  采用多种技术穿插进行训练,避免采用单一的训练方法,后者易造成某一部位负担过重,尤其是弧圈球打法的运动员,其肩关节负更易受到影响,应多进行肩部外展的静止负重,以及压肩、翻肩和转肩等练习;训练量要循序渐进,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既要要加强力量训练,又要重视柔韧性训练,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更要进行科学的计划安排,并适合青少年发育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3.4 监控运动员的康复状况
  运动损伤发生后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并在医生和队医的指导下进行按生物机械原则和乒乓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康复治疗。保证足够的康复时间和渐进式的恢复训练是治疗的关键。在康复过程中,定期由专业人员根据相关测试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训练,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康复指标。教练员应该加强运动医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对乒乓球常见运动损伤的认识,同时因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乒乓球运动中,腰、肩、膝部位的负担较重,在训练结束后,可采取热敷、按摩等手段,加快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在运动结束后或运动过程的间隙中,有意识地放松这些部位的肌肉等等,都是减轻局部负担、消除疲劳的较好办法。
  3.5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青少年阶段运动员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易于处于不稳定状态。训练中教练员应多给运动员一些激励和鼓励,让青少年运动员对伤病有个正确的认识,相信伤病是可以预防的,是可以治愈的,让他们积极预防和配合治疗伤病,这对培养他们的兴趣、自信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石作砺,于葆.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2.
  [2]吴仙娟,王予彬.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2):257-259.
  [3]朱启娥,刘丽芬.湖北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09,29(6):142-143.
  [4]须晓东.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体育科研,2005,26(3):180-110.
  [5]张秋芬.少儿乒乓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与防治.湖北体育科技,2005,25(1):37-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9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