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应对老年人“精神贫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心璐

  摘 要:随着老年人的“精神贫困”(Spiritual Poverty)问题的出现,我国老年人“精神贫困”现状令人堪忧,如何应对老年人“精神贫困”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精神贫困”的不良影响,分别提出个案、小组、社区等三种社会工作模式下的介入策略。
  关键词:精神贫困 应对 策略
  
  引言
  所谓老年人“精神贫困”,其对象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贫困的老年人,还包括了家境中等甚至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老年人,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寂寞、意志消沉、存在认知偏差、忽视自我潜能的挖掘和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逐渐丧失信心,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热情淡褪等。这种“精神贫困”状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谐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主要通过针对老年人精神贫困的不良影响,提出介入策略。老年人精神贫困问题将引发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危害老年人自身身心健康
  2.影响家庭和谐
  3.不利于下一代的沟通交往方式
  老年人的精神贫困,不仅会对老年人自身产生不良影响,更会对家庭成员及他人产生影响,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长期堆积,更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因此,这一问题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对于精神贫困的老年人,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发掘自我潜能从而积极面对生活是整个个案工作的关键。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个案工作者必须确切了解案主信息,秉持着接纳、同理、非评判的态度,耐心倾听,体察案主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个案工作的介入策略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采用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技巧。一方面致力于对案主的支持,通过自身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案主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扰的消除,并且采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手法帮助案主表达负面感受,为其提供情感宣泄的机会。另一方面努力改善案主所处的外部环境,寻求案主重要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以侧近案主情绪、行为的改变,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在工作过程中,帮助案主消除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寻找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并带领其与之辩论,并帮助其找出合适的、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鼓励老年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发掘自我潜能。
  3.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对于与家庭成员沟通不良的老年人,工作者不仅要让老年人及其家庭了解他们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示范开放、直接的沟通方式,而且要注重引导家庭成员彼此接纳,相互支持。
  二、 小组工作的介入
  对于“精神贫困”的老年人群体,可采用开展老年团康活动的方式。老年团康,是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团体康乐性活动。首先,团康可以促进老年人情绪健康,心情愉快。其次,老年人对健康的追求,比一般人更强烈,团康有助于老年健脑增知,锻炼体魄。第三,在团康活动中,老年人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1]通过这样的活动,通过老年人相互支持、分担、分享等小组动力,从而给老年人带来自身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三、社区工作的介入
  社区是老年生活的载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1.强化社区责任,建立以社区为载体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社区网站、社区宣传栏及社区手册等方式弘扬敬老爱老、老有所乐的社区文化。
  2.通过建立社区内老年人的个人电子档案,了解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精神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活动,例如开展老年人门球大赛、老年国学课堂、老年舞蹈队以及职业技术培训等,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年人发掘自身潜力。
  3.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老年人专用的运动健身器材,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设置无障碍老年活动中心,鼓励残疾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其次,促进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也是应对老年人精神贫困的方法之一。据中国老龄委的调查,21世纪初我国42%以上的正副教授和50%以上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农艺师将退休。这些老年人才数量大,知识层次高,经验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将是最大的浪费。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既能缓解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压力,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老年人才的自我完善和身心健康。[2]通过参与社会,促进老年人自身发展,自尊自信,收获人生价值。
  四、加大宣传力度与经费投入
  有关研究还表明,家庭成员的物质或精神支持有益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为解决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家庭调查显示,在老人与子女互相的经济帮助方面,老年人对子女的帮助反而更大;直接支付的医疗费用中子女支付的比例很小;在日常照顾方面,配偶是老人最主要的依靠对象。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倡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在养老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3]。
  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学历教育、城乡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全社会所有人牢记,“老之老人之老,幼之幼人之幼”的古训,明白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建设好老年服务体系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这个道理,培养尊老、敬老、爱老,大力加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同时,要搞好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有人力、财力投入,如果没有必须的人力、财力保障。各级政府应当逐步加大老年人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这方面可参照国外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福利经费固定比例列支的经验。
  五、关注老年人“精神贫困”的社会意义
  关注老年人“精神贫困”,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不仅关系到老年人个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到家庭和谐和社区和谐,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在推进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当从多角度介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贫困”,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睿智从容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而实现积极老龄化。
  [参考文献]
  [1]李越,《快乐崇拜:老年团康》,《社会工作(上半期)》,2010年第9期,第45页。
  [2]四川日报、前沿关注(07版)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3]如何给老年人“精神赡养”2010-01-3 文汇报(上海) 徐维欣、刘力源
  (作者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大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0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