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独白”占据主要地位,同时辅之以“问答式”的教学。实行课改以来,“对话”教学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然而审视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对话,还存在如下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机械答;老师放手,学生“放羊”;课堂成为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矫治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问题,要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适时做出恰当的对话评价。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问题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话”教学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然而审视我们的课堂对话,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虚假的或者说是没有实在意义的交流、互动,这样的“对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当前语文课堂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满堂问,学生机械答
  教师虽然从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但是整个对话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课堂的基本框架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由于问题都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好的,学生的思维基本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对话教学的实质,而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教学,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与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这样的课堂对话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对学生出错的回答,或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回答,往往简单处理甚至不作任何理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2、老师放手,学生“放羊”
  新课程提倡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充分的探究、体验、争辩、发现,生成新知,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智力的有效发展。然而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有的老师怕招来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干脆采取“失语”或“失声”;任由学生就一些简单的思维力度不大的问题“踊跃发言”、“积极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地大加表扬,而不向纵深引导。表面上看整个课堂是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在这样的课堂上,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老师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能,使整个对话变成无所作为的“假对话“、“伪对话”。
  3、课堂成为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
  新课程的课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注差异,保障学生对课程的享用、参与和评价的权力。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课堂已经变成了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他们垄断了对话权,课堂上频频发言,而其他学生几乎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体现个别忽视多数的对话也不是真正的对话。
  二、语文课堂对话中问题的矫治对策
  1、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是“话本”,是对话之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一种对话。说到底,阅读文本是一种心灵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交流、碰撞、共鸣的过程。由于中学生年纪尚小,受生活阅历、阅读能力、审美意识、鉴赏水平的影响,对文本的解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想要让学生有效地去探究文本,首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笔者曾见过不少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学生从快速浏览课文到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发表见解,往往不过是十几分钟乃至几分钟的事。认真调查,细细研究,才知在这种学生阅读大跃进繁荣现象背后,文本应有的障碍被消除了,应有的深度被搁浅了,应有的感悟时间被缩短了,应有的鲜活真切被风干了,应有的审美愉悦被稀释得索然寡味,最终,营养丰富的文本便成了方便省时的快餐。
  2、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对话是对话双方毫无顾忌地说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及所持的观点。如果学生处于被控的情境中,就不可能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师还要设置适宜的对话情境,在群体中酝酿和形成一种安全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对话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善于发现学生言说中有价值的部分,给以激励,促进思考。不管学生的感受是多是少,是深刻是肤浅,还是很“怪异”,教师都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说出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言说的自信和勇气,另一方面,可以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的习惯。
  3、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对话总要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话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对话的展开、对话的质量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选准最佳突破口,精心设计对话话题。对话话题的选择与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对话话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可以抓住疑难点设置话题,引用拓展的知识和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矛盾引出对话话题,激起学生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
  相对学生来说,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更加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并非绝不可能。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学生的所懂所知并不比教师少。因此,教师要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中的“你”,使学生体验到人格平等,体验到尊重和信任,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是一种积累和“成长”。
  5、适时做出恰当的对话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言说”丧失,出现“倾听”乃至“失语”,这实际上是淡化甚至取消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事实上,对话教学并不是让教师们放弃判断学生行为价值、思维结论的责任。对话教学是指教师努力去创造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所有人都可以发言,而所有的声音都会被人聆听。只有这样,对话交谈才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才是真实的。作为教师,因其生活阅历、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远远高于学生,对学生的见解有一定的判断、辨析能力。而学生因主客观原因往往限制其解读视野和解读深度甚至歪解文本。教师要作出中肯的评价,切不可抱着“平等”、“开放”的思想对学生的观点一概赞许。
  总之,教师要把对话中的“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是由“长善救失”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115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