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价也要讲究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听说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黄喜的官员微服私访。 走累了便停下休息。他看见路旁一个农夫正驾着两头牛在耕地,就攀谈起来。他问农夫哪头牛更棒。农夫没有回答。等耕到地头,农夫让牛去吃草后,来到黄喜旁附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告诉你吧,靠近路旁的那头牛更棒。”“为何这么小声?”“要是大声说,我怕另一头牛听到后伤心。它虽然不够棒,却已经尽了力。”
  由故事想到了人,想到了孩子,想到了教育,想到了评价。相比那个对牛体贴入微的农夫,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在评价比牛敏感百倍的学生时,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学生的资质、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评价必须要关注到这一点,不仅要真诚准确到位,还要讲究艺术抚慰心灵,尤其是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当下。
  1 多元评价,避免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教育的主体是思想、心理、精神品质都还不够成熟的学生,但评价的主体却是教师。教师如果用相同的思想、相同的眼光去衡量不同的孩子,能保证自己不把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能保证自己不是简单地以一已之好恶、一已之成见、一已之模式来横加评判?单一化的评价主体永远摆脱不了“光环效应”。
  多元评价就是把评价权分派给学生本人、同学朋友、任课老师、家中父母等,评价的着眼点也由过去的只关注学业成绩扩展到关注学生的待人接物、兴趣爱好、个性发展、身心状况、意志品质等,让评价从平面走向立体,从个人走向集体,从校内走向校处,最大限度地挖掘评价的教育因素,发挥其教育价值。
  比如“四心相连式评语”。它突破了放大优点、掩饰缺点、做足希望一类的伪人性化评语模式,由“我眼中的自己”“来自朋友的鼓励”“老师对我说”“父母的期望”四部分构成,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评价内容评价领域的挖掘和拓展,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课改特色。
  2 双向互动,避免评价活动的单向化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也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化评价。这种评价能引发学生多少共鸣?比如期末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本应让学生视之如宝玩味再三,可现实情况却是被学生草草一瞥后就搁置一旁。学生即使有异议也不会也不敢与教师交流。评语简直成了“鸡肋”。个中原因固然很多,学生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评价的权利不能下放?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针对老师的评语下评语、针对老师的评价作评价?
  事实上,评价应该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只有强调主客体的平等沟通民主交流,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互动方式一:评语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就写好的评语草稿与学生交流,征询众人的意见,收集反馈的信息。在学生畅所欲言中修改,在师生达成共识后定稿。
  互动方式二:自评互评活动。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至高无上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互评权。其实,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要远远胜于教师。教师应当把自评互评权归还给学生。这既是对他们品质的信任,又能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笔者就把每学期的评语工作下放,分小组自评互评,小组统一认识后形成文字。教师所做的则是参加各组活动(各组有序进行),听取反映、了解情况的同时发表个人的意见,目的是启发该生、引发讨论,而不是左右他人的看法。这样的评价真实真挚,也最有实效。
  互动方式三:评价教师活动。教育是双边活动,一个具有现代民主品格和素养的教师必然常常将寻问的目光投向学生,倾听其意见,探析其心态,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方法,获取最佳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听取学生的批评性意见,汲取其合理性成分尤为重要。正因为此,笔者经常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评价。除个别征求和不重复地指派个性不同表现不同的学生参加学校召开的座谈会外,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两次全体学生参加的恳谈会,请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并一再申明:“欢迎最有深度的独立批评,这才是对老师最大的尊敬。”这样,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议论纷出,笔者疾书不已,时有感悟。会后,面对记录反复咀嚼,深入思考,筛滤信息,及时总结,作出调整。教师如此示范,学生当然会效仿,促进了自我反思自主成长。
  3 纵横结合,避免评价方式的简单化
  我们知道,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但就个体而言,他的能力素质在一定阶段却又是缓慢发展的。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标准,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果只是横向的、单纬度的评价而不坚持持续的、动态的评价,就很难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可我们的一些老师总喜欢横向比较,在高低优劣的鲜明对比中褒扬先进鞭策后进。殊不知,此举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不说,还可能扼杀后进生的进取热情,也使得本来很亲密的同学关系变得疏远。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评价也要对一切学生负责。为此,可以实行纵横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通过横向评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又要通过纵向评价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作为教师,更要用欣赏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给每位学生以激励,而不是遴选和淘汰。
  在纵向评价上,不妨建立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给制其成长曲线图,通过当前水平与先前水平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学生。类似这样的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既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又能减少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4 重视过程,避免评价功能的功利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评价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既没有关注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也没有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实践能力等方面成长进步的具体轨迹,漠视了学生在一点一滴进步过程中所付出的种种努力。这种只看重结果的简单化、绝对化、功利化的评价,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也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评价就是评价,它的目的在于激励、在于指导、在于唤醒,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会不会学习、学得好不好的结论,更不是高低中差的区分、优胜劣汰的选拔。评价功能的急功近利化必须去除。唯有如此,评价的眼光才能回归到过程,评价才能全面、客观、中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119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