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做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做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企合作是地方职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自身在当地党政领导、企业群体、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在“有为”中达到“有位”的必由之路。为此,地方职院必须遵循“对接产业、服务企业、发展专业;政府调控、学校主体、依托企业;节约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平等守信、互利共赢、运行高效”等原则,按照“订单式、校企联办式、产学研式、校中厂式”等模式,做好“对接企业抓教研教改、共建生产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工作,来实现“合作对象的名优化、合作模式的新型化、合作领域的纵深化”,并进而实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优质化。
  【关键词】产业转型;地方职院;校企合作;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高职教育新的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给高职教育下达了新的任务,高职教育面临着区域转型和产业提升的历史新机遇。适应这种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要,以招收当地生源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应当在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在“依存度”和“地域性”上狠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深度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在“有为”中达到“有位”。
  一、要准确把握校企合作的相关涵义与特征
  1、校企合作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学校和企业主动参与、主动对接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能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学校与企业的人力信息资源共享,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能让学校和企业分别节约办学、生产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2、校企合作的特点是校企联动,双向参与,工学结合,顶岗实践。优点是能够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无缝对接。亮点是学校能量身定做企业所需人才,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具有全面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能有效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高端高技能人才。
  二、要认清地方职院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
  地方职院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与当地强势企业合作已搞了多年,并在产教结合、合作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综观目前的校企合作,很不尽人意,还停留在“一纸协议”上,深度的紧密型的合作力度还不够。具体来说,一是校企合作的政策缺位,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已有的合作关系合作深度不够,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效率不高;三是职业教育对产业的作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地方职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对接产业发展培育人才做得不够,办学理念还停留在“全日制、全学校制、全课堂制”的思维定式上;四是政府的牵线搭桥作用发挥不够,在“教、学、做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构架上组织开展活动不多。
  三、产业转型升级条件下校企合作的理想机制与合作内容
  1、产业转型升级条件下理想的校企合作应该是综合考虑市长、厂长、校长、家长的各自职责与利益,实现官(政府)、产(企业)、学(学校)共同参与、各负其责、资源共享、互利多赢的一种长效机制。这种机制应以政府政策为引导,以产业、行业为主导,以学校、企业为主体,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以人才培养、服务企业为目标。
  2、回顾总结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与体会,校企合作的内容应该从单纯的人才输出拓展到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渐形成“交互融通”的合作环境。具体来说,大致在以下四种:①人才培养合作。学院为企业实施“订单”培养,向企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较高技能的人才;校企双方共建校内、外实训场所,为培养人才提供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与生产、与就业同步。②科研技术合作。企业和学院专业技术人员联合申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和产学研项目,实现双方人员共同进步与提高;共同进行技术改造与攻关,改进企业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③队伍建设合作。企业为学院提供教师锻炼场所和方便条件,为学院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学院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为企业职工及社会劳动力实现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④信息交流合作。企业为学院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学院为企业提供学术科研信息和理论咨询与指导。
  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地方职院做好校企深度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对接产业、服务企业、发展专业的原则
  地方职院做好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应着重发展与当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接的专业,改革、改造、合并传统专业,淘汰落后专业。如近年来,四川工程职院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思路,与省内100家大企业集团、10个重点产业园区实现了“产学对接”。近5年,中国二重、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攀钢集团、三一重工集团等企业接收了6500余名该校毕业生。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说:“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得到这么好的发展。”
  2、政府调控、学校主体、依托企业的原则
  校企合作的重点在于人才培养和培训,所以高职院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行业企业是合作的依托。而地方政府则是校企合作的引导者和调控者,要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行政资源,对校企合作的组织和良性运行提供支持。如益阳市为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服务外包,近两年就在法规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市直部门联席会议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给入园企业和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训学校开展工作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3、节约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的原则   建设“两型”社会和资源的有限性及循环利用性均要求校企合作双方要建立资源共享的合理机制。要发挥各自优势,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享合作成果。校企之间,要通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培训企业员工、校企之间专家互兼互聘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平等守信、互利共羸、运行高效和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自愿加入校企合作联盟,要以诚实守信、互利共羸为合作基础,以“引领、协调、沟通、共享、服务”为工作重心,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契约为保证,以项目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发挥规模效应,打造合作品牌,实现“抱团发展”。
  五、目前地方职院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理想发展方向
  1、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地方职院应采取如下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第一种是“订单”式,这种模式是指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第二种是“校企联办”式,这种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第三种是“产学研”式,这种模式是指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第四种是“校中厂、厂中班”式,这种模式是企业在学校办工厂,搞生产,与学生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产品加工“一条龙”相结合。如益阳职院与益阳伟欣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就是这一模式的范例。
  2、目前校企深度合作的理想发展方向
  (1)合作对象“名优化”――即与当地强势企业及省内外各优势企业合作办学。比如衡阳技师学院与特变电工、南岳电控、中国南车等80多家代表现代产业发展主流方向和技术前沿的知名企业的合作,极大地提升了该院办学的社会形象和毕业生的就业档次。
  (2)合作模式“新型化”――即改变过去的单纯人才输送模式,共同选建定向班,创造“校企联培”、“进出口一致”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去向明确的新模式。如益阳职院近年开办的“中联重科班、比亚迪班、百川腾跃班、国利网络班”等以企业命名的定向班,形成了校企联动、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局面。
  (3)合作领域“纵深化”――即开设“校中厂”实训新模式,企业在学校捐建车间与设备,派遣技师与专家入校从事教学与实训指导,实行实地生产加工产品。此外,广汽菲亚特、三一重工等10多企业在衡阳技师学院设立100多万奖、助学金,企业出资选派该院4名教师、4名学生赴日本爱普生公司总部学习考察等做法,均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
  六、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地方职院自身做好校企深度合作应加强的几点措施
  1.要切实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领导
  地方职院应成立院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和系校企合作工作组。要走出校门,深入企业,根据自身师资、技术、专业优势,寻求合作对象。要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管理、“双师型”教师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确保校企合作工作有序高效地推进。
  2.要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各系部要重视教师到企业行业的实践锻炼,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比例。要使“双师型”教师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同时,要积极引进企(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要鼓励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职业技术人才的特色是时效性、适应性、创造性与地方性的高度统一。各系部要像湖南工业职院和湖南都市职院那样,按专业或专业群和当地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与此同时,学院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到校兴办“校中厂”,使学生能实实在在的顶岗实习,参与生产、管理、经营。
  4.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要按照“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教学一体化、专业教师“双师化”、素质教育企业化、实训教学生产化”的工作思路,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面向各类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5.要注重校企合作财务预算制度
  学院要根据规划方案每年合理安排资金预算并按计划执行,适当放宽系部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权限,使系部真正做到责、权、利上的一致,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形成学院、系部 “两轮驱动”、齐抓共管的校企深度合作新局面。
  作者简介:
  张建安:男,1964年生,湖南沅江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419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