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坚强,是他唯一的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俞进军

  坚强,是人生的一张免费船票
  位于中国东海西岸、浙江台州金清镇郊区路桥海丰种养殖场里,有一排很不显眼的平房,平房周围蚊蝇四飞,平房的一侧,堆满了畜类粪、农家有机肥。我们采访的对象黄小林,把这一排平房称作总部基地。在他的总部基地的前后,都是他的葡萄种植园。每天他和爱人以及员工一起推着独轮车在偌大的葡萄园施肥、固架、采摘。
  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没有藩篱。因为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和黄小林成了可以无拘束聊天的朋友。黄小林说:“我就是凭着无比的坚强一步步走到今天。”
  黄小林是1976 年12月入伍的。1978 年1月一个雨天,黄小林随部作业时,起重机意外下滑,酿成事故,他从5米多高的工作平台上摔下,造成腰椎体7处压缩性骨折。从医院里醒来后,黄小林潸然泪下,他知道,他的将军梦从此离他远去。作为一名二等乙级伤残军人,怎么办?是靠国家养着,还是自己走出一条创业之路?
  曾经服役于四野的父亲教诲黄小林说:“军人要无比地坚强,重伤不倒,轻伤不下火线,这是我军的光荣传统。”1984年3月,黄小林退伍回乡,经组织安排在一家印刷厂工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印刷厂连年亏损,1990年7月,黄小林与其他工人一样,下岗了。所不同的是,他没有从企业改制中领到一分钱。这时的黄小林上有老母,下有孩子,加上爱人又没有工作,生活非常困难,一些亲朋好友就劝他找政府主管部门,说:“你是二等伤残军人,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不在下岗之列。”
  但黄小林没有向国家伸手。他想自己可以凭着在军营造就的拼博不息的坚强品质,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养殖珍珠是黄小林在自主创业路上迈出的第一步。1991年黄小林与他人合伙,多方筹资,从金清镇上塘港租赁了200亩水田,开始了珍珠养殖的艰苦创业历程。晚上他向书本和行家学习请教,白天自己动手,从河塘消毒灭菌到接种珍珠苗,样样亲力亲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累了就躺在池塘边歇一会。直到现在你仍然在黄小林身上看不到一个老板的架子。
  年复一年,黄小林以超强的韧劲支撑着伤残的身躯,吃尽了常人难吃的苦头,克服了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难,使珍珠养殖喜获成功。坚强,是人生的一张免费船票,帮黄小林摆渡出了人生最初的苦难。
  坚强,是人生自我超越的一个台阶
  1996年,黄小林收获珍珠养殖的第一桶金后,他开始思考如何科学养珠、提高产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珍珠实施精细加工,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上。
  一直以来,珍珠的可溶性问题是一个技术难题。如果可溶性问题解决了,不仅可以使珍珠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发挥,使珍珠的用途更加广泛,更可提高珍珠制品的高附加值。为此,黄小林全身心地投入到可溶性珍珠粉的研发上。他历时两年,投入资金30万元,与宁波大学食品学院和黄岩华萃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紧密合作,采取“联合酸酶双解法”,经过实验室上百次的小试、中试、大试和综试,终于使可溶性珍珠粉的研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99年1月获得成功。为了使产品尽快投产,黄小林又进入了冗长的申报阶段。他先后跑了疾病防控、卫生、质监、中国药品编码、工商和物价局等大大小小的部门几十个,办齐了手续,他研发的可溶性珍珠粉终于在2000年9月获准投产。目前,黄小林生产的龄青牌各类可溶性珍珠粉、珍珠粉胶囊等备受鲁抗保健品、北京同仁堂、“999”药业等公司的青睐。苏州的贝侬公司丁家宜产品的原料、辅料、中间体和添加剂也都来自黄小林的龄青珍珠制品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所有的往事说起来,我们往往容易一言带过,而每个主体的经历中常常有着无尽的艰难,需要他们一步步地跨越,一步步铺垫和思考。在这个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坚强无疑是实现人生自我超越过程中一个最为厚实的台阶。不放弃、不抛弃的根本,便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心。
  坚强,是人生屹立不倒的航标
  在珍珠养殖深加工取得成功的同时,黄小林又将创业的目标指向了葡萄种植。2003年底,黄小林在黄琅浙江省农业高新园区租赁了300亩农田,植株六万棵,投入百万余元,建起了海丰葡萄基地,从各地引进了提子和葡萄两大类的26个新品种。经过半年的精心培育,葡萄长势喜人,但天公不作美。进入台风季节后,“海棠”、“麦莎”等相继光顾台州,特别是2004年“云娜”正面袭击台州,从黄琅登陆,最大风力达17级。台风过境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海丰葡萄园的积水都在1米以上,葡萄长出的新枝嫩叶被刮得光杆一条,叫人欲哭无泪,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黄小林敢于抗争。每次台风到来前,他总是积极做好抗灾的各项准备,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台风过后,他便带领农工投身灾后自救,采取积极措施,尽早排尽葡萄园的积水,尽量减少葡萄的受损程度。在抗台风和灾后自救的过程中,黄小林夫妇起早贪黑,每天的工作量长达12〜14个小时,皮肤晒黑了,人被弄得干瘦,但赢来的是一种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精神,是一个摧不毁的海丰葡萄基地。此时,有人告诉黄小林,海丰所处的“矮塘”比海平面低1.5米,在此处种葡萄等于拿钱往水里扔,还是趁早收兵为上策。
  黄小林就不信这个邪,越是困难越向前,就如何在“矮塘”种好葡萄进行了长达3年的艰辛探索。由于海丰所处的“矮塘”低于海平面1.5米,有时即使是晴空万里,葡萄园内也会汪洋一片。如若水患治理不了,势必造成葡萄烂根,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为此,他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条是将园内地面加土增高,上万吨的农家肥源源不断施进葡萄园,内沟挖深;二是努力控制园内沟渠水流的按需进排。一开始,他以为买一批大、中、小的水泥预制闸,分别安装于沟渠出入口处,便能奏效。结果,事与愿违,但黄小林并不灰心。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闸体与沟渠两侧的结合部和底部均存在严重渗漏现象,导致水闸成为摆设。针对这一问题,他对闸体与沟渠两侧的结合部和底部全部采用黄砖与混凝土浇筑,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不尽人意。黄小林将黄砖、混凝土砌得长一些再试,情况又有所改善。当砌到半米长时,终获成功,渗漏的现象没有了,沟渠的水流进出可以控制了。后有农业专家对黄小林说,这是个发明专利。也就是这一发明,为海丰葡萄种植成功赢得了先决条件。
  水患解决了,海丰的葡萄出现了勃勃生机,原来受损的大片葡萄起死回生,长势日趋喜人,并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
  2011年元月,一场罕见的早雪给海丰葡萄基地造成灭顶之灾。园区大面积温棚被大雪压倒,正当大家伙陷入深思无法解决时, 黄小林决定自己动手,采取蚂蚁搬家式的笨办法,集中人力一点点地干,就这样,几十万平方米的区域,在历经100多天的辛苦付出后,修复如新。当地葡农盛赞黄小林是当代的“活愚公”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从2007年开始,海丰葡萄基地不仅年年喜获丰收,而且还获得了控水、控温、防裂果和低温冷冻等方面四项专利技术和9项专有技术,并带动了周边300多户农户栽培了上万亩葡萄。为将产业做强做大,黄小林在他的总部基地学会了上网,并建起了海丰农业企业网站,在当地农村开设技术培训班,将葡萄种植技术包括“矮塘”土地改良技术都进行无偿普及。全国各地每天通过网络和手机咨询葡萄栽培技术的人络绎不绝。黄小林总是不厌其烦,认真回复,诚心传授。
  2009年4月,广东一位叫刘云亮的残疾人从央视中了解黄小林在矮塘中种出了优质葡萄,深受鼓舞,也想种植葡萄,并指派代理人杨明容女士千里迢迢来海丰。黄小林夫妇热情接待,不仅对其所需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给予毫无保留的指导,而且还为其购买优质葡萄幼苗,提供了真情无私的帮助,使其感动不已。
  2007年4月8日,四川省农科院严庆满教授会同侯勇研究员以及金华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王华新一行8人前来海丰考察。听了黄小林的情况介绍,看了海丰葡萄的长势,严教授一行对黄小林将“矮塘”改造成良田,并种出优质葡萄,赞不绝口,连称这是现代农业领域的一个奇迹,并认为海丰的成功为我国沿海海岸滩涂种植葡萄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示范。
  狭路相逢,强者胜。黄小林作为一名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在人生无数的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妥协,凭借军人的坚强,正一路风霜雪雨地迈向成功之巅。我想,在他搏击的大海里,坚强将是一杆永远屹立的人生航标,召唤着他一直劈风斩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4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