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健冰

  摘要:本文通过第一手资料分析,认为广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农业市场流通意识缺乏、结构单一、多层次市场流通体系没有建立、 农产品加工深度差距较大、农产品结构层次差距较大等问题。为完善广西农产品流通体系,文中提出培育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提高企业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培育经纪人、推进信息化等多个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S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71-03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再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化、交换和最终消费,实现社会产品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使社会再生产得以进行。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运行机制,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总量供需平衡,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良性循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1广西农产品流通现状和问题
  1.1农业市场流通意识缺乏
  广西有91个县区域单位,土地和人口占全区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农业在全区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西农业厅调查显示,广西农民多数只注重生产,不重视流通,产销严重脱节,严重地影响了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全国农业强省相比,广西农产品流通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涉农企业竞争力不强,金融体制、土地制度、行政管理等一些共性的深层次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生产多按传统方式运作,注重生产、种植、收成,市场意识淡薄,生产与市场对接程度低,没能掌握市场主动权;农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到好价钱,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如2008年广西香蕉价格较高,2009年农民增加种植面积,加上香蕉上市时间与广东等省重合,导致香蕉大量滞销,价格跌到谷底,农民损失较大。
  1.2结构单一、多层次市场流通体系没有建立
  近年来,广西加大了农产品流通工作力度,着力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鼓励经销大户和经纪人向规范化的企业转变,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向生产、加工领域延伸。到2011年底,全区共有88个限额以上农产品批发企业,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销售额145.7亿元。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到9889个。但是相对落后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仍一直是制约广西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
  广西目前农产品市场结构单一,大多数仍是以批发商为重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农户+批发商”模式作为农产品交易的主要模式,在广西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户作为农作物的生产者直接进入市场与农产品批发商进行交易。“农户+批发商”模式存在的风险是:运作效率不高,交易规模小而数量多,交易成功难度大,增加交易成本。由于目前广西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无法提供农产品加工、处理等功能,农产品无法实现加工等产后处理增值。
  广西需要加快农产品流通方式升级转换,以农产品流通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多个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不断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从生产向流通领域延伸。推动大型超市成为重要的农产品流通主体,鼓励开展农超对接,创新流通模式。2011年,广西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南城百货等10家较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生鲜产品8.74亿多元,与83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了农超对接工作,直接采购农产品1.83亿多元,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农产品加工深度差距较大
  广西农产品加工企业98%以上为中小企业,且多为作坊式的小企业,加工水平总体较低。许多农产品加工制成品都是上游产品,而不是终端产品。农产品加工的产值为农业产值的50%,而全国只为80%。总体上看,广西农产品加工深度低,产业链少,延伸不足。
  1.4农产品结构层次差距较大
  广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技术装备、工业水平较落后,产品以初加工为主,技术含量不高、档次较低,品牌少,且缺乏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
  广西农产品普遍存在产品标准陈旧,控制体系不健全的现象。一些企业从生产到加工没有按照标准化进行,许多企业没有通过ISO9000、IS014000等质量标准认证。一些企业虽按照自己的标准生产却没有品牌,“卖自己的产品,贴别人的品牌”的现象比较普遍。
  2完善广西农产品流通体系
  2.1培育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
  大力发展县域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把加快农产品市场主体流体放在首要的地位。 鼓励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多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体购销户从事农产品流通,形成多成份、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格局。一要发挥粮食、商业、外贸、供销等系统网络较广、设施齐全、信息灵通、人员素质较高的优势,当好农产品流通的龙头。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开展大宗农产品的购销,提高农产品销售的吞吐能力。二要鼓励农民独办或联办农产品购销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和营销、促销队伍,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销售活动。三要引导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以劳动力或资金入股的方式兴办合作制流通组织,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四要依托农业基层站(所)组建社区性、综合性、专业性的农产品营销服务实体,联合农民创办农产品推销协会。五要鼓励和扶持国有工商企业、农业企业、乡镇企业、农垦企业与农民联合,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办法,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农产品联营组织。
  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打开广西农产品出口市场空间。通过借助自贸区的平台,农产品经由自贸区出口到其他国家,可以避开相应的贸易壁垒等限制措施,为广西农产品流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2提高企业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一是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高新技术和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引导企业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引进,在重视“硬件”引进的同时,更要重视“软件”的引进,推动广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要鼓励企业加速折旧,增加新产品开发费用和风险调节资金的提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四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立足“专、精、新、特”农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品牌意识,强化品牌观念。五是抓紧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质量标准与卫生标准,促进优质优价和专业生产。
  2.3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自治区人民政府从1999年起,陆续出台加强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提出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体系、搞好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 从2005开始设立了农产品流通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在金融支持方面:一是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主要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企业,同时明确各项农产品流通业相关经费的安排使用,逐年增加对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县域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的支持,对符合有关条件优先贷款,加大投放力度,满足企业在农产品旺季对资金性的需求。三是积极鼓励全区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工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的多样化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探索建立银行、企业、农户风险共同机制。
  2.4着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壮大投资和经营主体,大力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企业联合与资源整合,提高行业和资本集中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行业进行强强联合,形成具有强竞力的企业集群和集团。对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龙头企业实施资本经营,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注入资金、品牌、机制等,使之壮大。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合作平台,加大农产品流通对接力度,接受区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建立高起点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加大金融信贷力度,增加财政资金的贴息引导扶持。
  2.5培育经纪人,为农产品流通牵线搭桥
  农村经纪人是活跃在农村经济领域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产加销中介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农村经纪人的作用越来越大,能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及时的买卖商机,把千家万户和产业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有效地缓解农副产品流通难的问题。农村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在农村发展的产物,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加强对其引导和培训。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农村经纪人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鼓励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与竞争,引导他们走上自律发展的轨道。二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市场经济、法规政策、经营管理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能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广大农户和经销商提供市场信息。三是组织协调。制定和完善鼓励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农民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工商部门要简化办照程序,税务、保险等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扶持,保护农村经纪人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排扰解难、撑腰壮胆,对优秀农村经纪人应给予物质和荣誉的表彰和鼓励。
  2.6推进信息化,让农商网上对接
  一是制订统一发展规划,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增强县、乡级信息服务网络的功能,加强村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填补乡镇与农户之间的网络断层,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二是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不断研制开发采集处理软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通道,实现农产品产销、库存、外经外贸等涉农信息的共享。同时,及时更新信息,让农商及时了解市场情况。三是加强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对农村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至少每村(屯)有一名技术人员,既能收集、传播信息,又能为农户处理电脑故障问题。
  参考文献:
  [1] 章远新.广西县域科学报告2012[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5-20.
  [2] 骆玲利. 试论农产品流通[J].湖南农业科学,2010(01): 135-137.
  [3] 梁海红.渠道关系视角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研究[J].改革与实践2011,(04): 88-90.
  [4] 梁海红.渠道关系视角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研究[J].改革与实践2011,(04): 106.
  [5] 王海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市:安徽大学;2010: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499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