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成榆 王巧燕 米军梅

  摘 要:本文就陕北地区如何应用抗旱造林技术,进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
  
  陕北地区在林业生产中,干旱缺水是影响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因此,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高效利用有限水源在林业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陕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实践工作经验,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加快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一些造林技术与对策。
  1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3个方面,即生物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这3个因素既有区别,又可互相转化。
  ①陕北地区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水分条件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首要因素。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且降水多集中在夏、秋2季,春季造林季节干旱无雨,因此水分因子成为造林成活率的致命因素。②对苗木根系保护不好,过多失水难以维持水分平衡。调运苗木,一般根系保护措施普遍跟不上,加之假植不浇水,未与土壤密接,露置在阳光下暴晒时间长,使苗木体内水分失去太多,栽植后又无法灌溉补充水分,因此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③整地质量不高,栽植时达不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整地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土层太浅,坑穴太小,栽植过浅,根系不舒展,东倒西歪,特别是防护用材林苗木更是如此。④树种的生物学持性与造林技术不协调统一。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各有差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有的树种造林易成活,而另一些树种,则难以成活,如山杏、梨以及针叶树种等等。对难以成活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还缺乏规律性、科学性的了解,没有掌握其最佳的栽植时间,以致其栽植过晚,成活率低。⑤施工规模大,造林时间拖的长,树种单一,劳力组织跟不上。重点项目工程规模大,造林时间拖的长,有时达60多天,致使有些树种错过造林的最佳期。而且在防护用材林树种结构的配置上,纯林多、混交林少,达不到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随着造林时间的不断延长,造林质量有所下降,因而造林成活率也逐渐降低。
  2 抗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整地技术
  整地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林木种植的立体条件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地面的集水、蓄水能力,保持水土,创造适宜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整地的方式最常见的有反坡梯田、水平阶、水平沟、沟鱼鳞坑等等,可以根据不同造林地段以及不同的树种采取相应的整地方法。进行整地具体的技术要求有:在春季进行旱地造林的时候,针对墒情比较好的阴坡和半阴坡地段,可以采用中小规格的翼式鱼鳞坑进行整地,在一边整地的同时一边要及时进行苗木栽植,这样可以尽量降低造林时对坑穴土壤的干扰,保持土壤中由于整地额外蒸发的水分。而针对阳坡面、半阳坡面以及沙漠荒地地段等林地墒情比较差的造林地段,可以采取提前整地的措施,最佳措施是提前半年最好是选在雨季或前1年秋季进行整地,实践证明,提前整地有利于改善林地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增强土壤的肥力,并且能够使土壤积蓄充足的水分,另外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中的病虫危害。
  2.2集水技术
  集水技术的方法原理是在人工进行合理调控的前提下,利用水分的重力以及土壤蓄水功能,将降雨的水分进行就地拦截和储蓄,实现对降水进行再次分配,延长土壤中水分有效供应的时效,从而达到提高林木成活率的目的。
  2.3 灌溉技术
  抗旱造林灌溉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与用水量之间的矛盾,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目前我国抗旱造林工程中实施的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渗灌技术。其中渠道防渗技术目前仍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渠道防渗技术已经实现了由单一防渗向复合防渗的发展,但是渠道防渗技术由于衬砌成本高的限制,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运用。而管灌、喷灌、滴灌以及渗灌技术,由于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节水效率比较高等优点,近来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4覆膜技术
  覆膜技术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能够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和发育的土壤环境,由此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具体技术措施是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出一条缝,在新栽幼苗的地表上面覆盖地膜,使苗木的地茎通过膜的中心,然后用土覆盖压实地膜四周和划出的缝,使地膜没有孔隙。这里应注意的是覆土的宽度和厚度,一般在4~6cm之间为宜。
  3陕北地区实施抗旱造林技术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3.1应注意的问题
  陕北地区因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在造林中,除应用以上常规抗旱造林技术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造林时间,多季节造林,树种选择搭配等问题和加强多环节抗旱技术措施,并加强抚育管理等等,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①造林时机的选择。在陕北地区,春季多干旱,但也是造林的最佳时期,把握好造林时机相当重要。在土壤解冻以后立即造林为宜,因为秋季土壤中蓄积了部分水分,土壤解冻立即造林,有利于苗木成活。同时,也可根据墒情和树种,选择雨季造林和秋冬造林多季节造林方式,提高造林成活率。②选择合适的树种。由于不同树种之间存在着生态学特性差异,一般情况下,在陕北地区进行抗旱造林以选择耐旱特性的树种为宜。③注意苗木运输和采取完善的苗木根系措施。起苗前1周先灌水,使苗木充分吸水后即可起苗,起苗后应及时分级和包装运输,在对苗木进行调贮藏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苗木根系的湿润。
  3.2多环节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推广
  3.2.1 提前整地。合理适时的整地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立地条件,创造适宜苗木成活和生长的有利环境。陕北地区干旱多风,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且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所以造林采用提前或秋季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并提高土壤有机质量。
  3.2.2截干剪根造林技术。截干去梢可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地上、地下水分平衡。剪根主要是去除受伤根系,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和对水分的吸收。
  3.2.3 推广容器苗和带土球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带土球造林能更好的保护苗木的根系和水分,使苗木生长基于原有基础条件,使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大苗造林最适宜带土球,土球大小一般应是苗木胸径的8~10倍左右,土球应用草绳捆扎好,防止破碎。
  3.2.4适时早栽,深栽浅埋。陕北地区春季随气温回升,土壤返潮,墒情较好,因此春季造林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可根据树种适时早栽,同时应适当深栽浅埋,留有树穴,既可减少蒸发又有利于积水。
  3.2.5 覆盖造林,保墒集流。植苗造林时,采用农用塑料薄膜、秸秆、枯落叶等材料,以苗木为中心,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可有效减少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
  3.2.6树干保护造林。早春干旱季节,造林时可采用农用薄膜、牛皮纸、报纸等材料,将地上树干包裹起来,可有效防止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发芽或放叶后,可适时去掉苗木保护材料。
  4结语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推动陕北地区的林业发展,促进陕北地区林业生态效益的提高。由于陕北地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气候环境较为干旱,因此需要继续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改进和推广,确保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晓燕.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9(5)
  2 韩翠萍.造林新技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2002(11)
   (责任编辑 王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452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