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纸化”教学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项响琴

  摘要:针对合肥学院办学定位,结合工程专业认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根据其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智力结构的实际需求,从课程体系建设出发,就考核形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进行了探索,尝试教学全过程实现“无纸化”教学,用“知识-能力-素质”的科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应用的综合素质,对教学实践经验和最终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无纸化教学;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87-02
  Abstract:Aiming at the Hefei University orient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innovativ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reforms and innovates the teaching mode on programming course. According to its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ly and the actual society needs of innovative talents, we researched the assessment form, the theory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so on. A "paperless" teaching mode involved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he new teaching mode cultivate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gaining knowledge and self-learning,and it improve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bou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paperless teaching; innovative talent; ability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
  依据工程专业认证要求,针对我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定位,近年来,我们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本着面向社会、面向发展、面向未来的宗旨,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本课程实现所有的教学环节“无纸化”,取消传统的所有纸质作业和试卷,教学、练习、考核全过程均实行电子化和网络化,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电子作业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以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程序设计课程(以C语言为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人才培养重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前期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新的形势下,低碳环保意识的加强,“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条件的实现,本课程全面推行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教学改革,正当其时。这种教学方式的革新有效节约了教育资源,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师生互动、信息反馈的效率。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的电子资料进入课程,包括多媒体、微课等,但纸质教学资料仍然“满天飞”,各种形式的过程考核试卷、平时的练习作业、课程论文和期中(末)试卷等。这些纸质作业,一是不便教师检查和收发,二是不便教师存档和保管,三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实践能力,四是耗费纸墨,不够低碳环保。
  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纸质卷面作业已经无法很好的培养和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低碳环保的观念推动下,“无纸化”作业和试卷管理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趋势。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殊性,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很好地进行了“无纸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用“知识-能力-素质”的科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的综合素质。
  2 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是指挥棒[1]。考核的形式、题型、内容、阅卷方式及评分标准等将会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进行讲授和学习。
  合肥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由“知识输入”转向“能力输出”,重在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学院一直采用“N+2”考核模式[2],即“N次过程考核+期末考试”,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模式,加大了过程考核力度。随着近几年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深入,给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和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就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言,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尚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以往期末考试及过程考核都为笔试,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虽然已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出题偏向于应用编程题,但卷面测试仍然摆脱不了“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考核学生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程题也没有考核出学生程序调试的能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了哈工大研制的机考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所有考试采用机考,真正实现“无纸化”考核形式。学生在机器上答卷,考试题型多样化,编程题能在C语言的编译环境下进行编辑、编译和调试,并且可以很好的运用在线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无纸化”考核形式,可以很好的考核学生上机编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对错误程序调试能力,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水平,是对于传统的考试形式一场全新的变革。
  3教学方式的改革
  考核形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无纸化”考核方式,我们从教与学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1)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程一般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是学生刚刚跨入大学阶段,开始接触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基础课程,这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短平快”适应本课程的学习,如何让学生适应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改革,首先从学时上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目前理论与实验学时的比例1:1。实验项目的选择,按难度和教学目标,分为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验证型的实验难度小,涉及知识面只针对于某个独立模块,多属数学应用问题,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属于实践基础部分,要求所有同学独立完成。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大多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各类程序竞赛试题,难度较大,应用性较强,涉及一些算法的设计,要求分组进行,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同时提交电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也着重于实验过程的介绍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传帮带效应。我们将传帮带效应引进到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师生反映较好。在实践教学中,邀请学长们来帮忙辅导,这样可谓一举两得:对于“导学”者来说,他们正在学习《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这些都是C语言的后继课程,让他们指导C语言实验课非常轻松;对于“被导学”的大一同学,近距离接触学长,加强交流,汲取学习上的经验教训和心得,有助于他们少走弯路来学习本课程。
  以赛促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编程兴趣,加快自主学习的步伐,各种形式竞赛参与其中。有班级小赛,年级大赛,学院一年一度的程序设计竞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省赛和国赛。多形式、多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编程水平明显提高。
  作业“无纸化”。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作业一律使用电子作业,其中包括平时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课程总结等,师生之间通过互联网,在MOODLE上进行作业发放、提交、批改和查看成绩等,师生可以无障碍交流,信息能即时反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引进的哈工大研制软件系统,有一个子模块即是为学生提供在线解题的作业系统,要求学生达到天天练的状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使计算机在学习上的使用率最大化。
  2)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教学对象――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3]。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社会发展大环境的特点,与时俱进创新课程理论教学形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当代大学的学习需求。
  在多媒体教学刚刚进入各学校课堂时,全新的教学体验,很受师生喜爱。但发展到现今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各类“慕课”网站纷纷出现,学生获取教学信息资料有多渠道多方式,不分课程特点而统一使用PPT教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课程组成员结合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特点,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按“引出案例-分析案例-任务分解-编程实现-代码调试”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实践意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教学改为实战操作,不再是C语言的语法、词法等理论知识的传授。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课堂现场编辑、调试程序代码,将理论传授改为一个个实战训练,再结合案例分析介绍知识点。通过多年的改革,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教师现场编辑、排错,尤其是debug过程非常认可,可以很好地把握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来吸取知识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形势下的新方法、新规则和新思想的传授,把程序设计领域最新、最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古老”的C语言中,给刻板的程序设计课程一个焕然一新的面貌,并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式去了解和掌握 C 语言以及程序设计的精髓,创建新的思维方式。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从中体会到学习和创新的快乐。
  教学研究过程中,课程组教师根据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真谛,达到了教学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啸,刘杨.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4):112-118.
  [2]百度百科.案例教学法[EB/OL].2013(3).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3] 赵华平.案例教学法在不动产评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0(3):42-44.
  [4] 项响琴.德国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C语言课程为例[J]. 计算机教育,2013(201):37-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221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