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市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海燕 王进 李更鑫

  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保定是京津冀发展战略中重要城市,与北京、天津共同形成“金三角”,因此保定的产业定位及发展成为京津冀战略中重要发展区域。文章从保定市制造业视角出发,阐述了保定市制造业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发展优势以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资金要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配置;保定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03-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0.002
  在京津冀三个行政区划中,河北省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均大于北京和天津。河北省属南北狭长,所辖市县众多,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不可能同步进行,需要将众多地级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体化。保定曾经是河北省省会,具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因位于河北省的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境下,保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城市。2015年保定市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由3区22县市变为5区19县市,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9.4万增加到280.6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保定”。“大保定”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中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子城市组团(孟祥林,2016),“大保定”明确提出“一城三星一淀”功能定位,主城区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主的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由此保定市在制造业领域要加大发展力度,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先进制造业。因此本文从制造业视角对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境下的发展思路及对策进行梳理。
  1 生产型企业面临的机会
  京津冀发展战略中,重点在于三个地区要实现协同效应,且能为三地都带来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要以解决北京出现的“大城市病”为出发点,解决河北、天津产业发展升级问题,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系统。要实现北京、天津、河北1小时交通圈,建设现代城市交通网络,推进公共服务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建共享,降低使用成本,加快实现京津冀的一体化进程。保定市作为京津冀的战略要地,随着发展的深化,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保定的生产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多,具体优势可概括为以下五个
  方面:
  1.1 弥补资金要素的不足
  在京津冀发展过程中,保定市作为承接北京天津产业的重要区域,会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如土地、生产原料、固定资产、大型企业设备等要素,这些要素将刺激保定市生产型企业进行大量的投资活动以及吸引外来资本进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本要素的不足,2014年通过主动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保定市建设多个产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0亿元人民币。
  1.2 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
  产业转移一般是由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向发展程度较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具有阶梯性。基于保定的现实状况,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很难实现生产技术的创新,所以产业转移之后可能会发生技术溢出效应。保定市在接受产业转移过程中,会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这些先进技术会被保定市当地企业学习、吸收、消化,最终导致整个地区的生产型企业的技术得到进步,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协调发展会带动津冀地区发展,尤其会提升河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对保定生产型企而言,一方面,在增强技术、人才及资金的交流上,为其注入更多活力要素,新要素会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使企业有机会进行更大范围、更多要素的交流与融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产业协调发展情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大,当地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不得不采用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提高企业竞争力。
  1.3 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需要很多要素的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河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传统产业比重大,根据三地资源特点,实施梯队式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合理布局,实现产业链合理衔接,是一条可实现多赢的发展道路。保定市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如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部分公共事业等。保定可以借鉴北京的经验,通过吸收其产业,引入先进技术和资本,势必会使得生产型企业结构升级优化。通过产业转移,可以直接利用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要素,弥补当地企业发展劣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将三地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进行新的资源配置和重组,提高企业对要素的适用效率,加快工业化进程。
  1.4 促进企业分工演进,改善运行机制
  区域分工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三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合理布局。保定地区的产业转移升级逐步、分地区进行,在不同的范围之内进行深化和细分,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效率。通过不断深化和细分,生产型企业越来越实现专业化,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本地资本和区域外资本相融合,出现了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组合。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形式,带动了大量闲置资金,提高了资源的效率。保定市生产型企业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可以抓紧机遇实现分工演进,改善企业运行机制,提高效率。
  1.5 促进交流,创新技术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实现区域一体化,减少甚至打破多个行政区域划分,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市场的统一、实现社会保障方面的多方位对接,达到区域深度融合。保定已形成“大保定”的发展区域,为迎接产业转移做了充分准备,这对促进京津冀之间的交流起到积极作用。2015年8月1日取消了京津冀地区漫游费,通讯更加便利经济,对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及企业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保定市生产型企业就可以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通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要素流动规模速度,加快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下的产业转移势必会造成优势地区的先进技术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通过加强交流,吸引人才,保定地区企业可以学习先进技术,逐步实现本地创新。   2 抓住机遇,发展工业型企业的策略
  京津冀地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势必会给本地区甚至全国经济建设带来巨大联动作用,保定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每次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样还有挑战,如何将上述机遇最大化实现,从而创新生产型企业营利模式,已成为当前要解决的关键。下面就创新生产型企业如何抓住机遇提出以下六点举措:
  2.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企业转型升级,单单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因为我国的市场体系还没有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要素市场也不发达,资源、资本、劳动力流动比较慢,信息也不充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以弥补市场缺陷和企业自身的不足,制定相应规划,进行支持,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在资金援助和人才等方面提供帮助,制定援助政策。
  2.2 加快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定市在加快金融发展方面实施了众多措施,为保定市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在发展传统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之外,要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措施,如上市融资、私募股权、增资扩股等融资方式,不断完善债务市场。尤其是中小型工业企业,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他们提供融资的平台。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推出多种信贷经营模式,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为实现保定市工业企业尽快升级转型奠定基础。
  2.3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是大部分企业前进的两股重要力量,保定市在推进工业企业发展进程中,同样应重视这两股力量。因为技术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技术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绝大部分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力的强弱。但是企业要想实现根本性的成长,依靠技术创新往往不够,还需要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技术创新是对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进一步发展,可以创造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而商业模式则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高的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价值或者说商业模式是建立高效的价值创造、传递和实现的系统。商业模式的革新是通过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企业应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使技术和商业模式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起到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保定市工业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都面临大量机遇,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学习,应进行双方面的创新。
  2.4 创新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等,这些管理内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高效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管理制度落后的企业,不可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企业。在京津冀地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保定市生产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在企业的管理制度方面需要不断创新。但创新管理制度,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可以从管理内容本身出发,如创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而且创新的内容必须与企业自身的文化相融合,要注重人力资本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本在制度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2.5 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创新的实力
  企业研发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措施,企业的研发机构是企业未来收入的保障,是企业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的摇篮,也是开展研究活动的专门机构,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机构对于企业进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应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提高新产品、新市场的开拓和服务能力。从政府的角度看,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政府应该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给予激励和帮助,促使企业在建设研发机构方面积极性增强。对未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加强引导尽快建立研发机构,有计划地开展创新活动。保定市有众多的高校,企业可以联合高校科研实力,建立研发机构,实现创新。
  2.6 建设与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之间,在建设人才体系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需依靠自身吸引力解决人才的问题。与高速发展的北京仅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可以吸引人才投身到保定市的发展中;同样由于距离近,很多人才选择到发展程度较高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发展,也造成了大量人才外流。应从吸引、引进、激励、使用、培养五方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给人才提供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企业视角看,企业应建立积极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防止人才外流,鼓励科技创新、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积极性;从政府的视角出发,政府也可为引进人才的企业提供帮助,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其他地区人才的流入;从学术团体单位视角出发,保定市是全国市属院校较多的地区,有大量的研究单位、学术团体、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对本地的人才可以起到补缺的作用,而且为企业中广大技术人员和员工进行知识提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应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本地区内合理配置人才,使他们的流动成本降低,实现整个地区的发展。
  3 结语
  在京津冀地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大背景下,协调发展给保定市的生产型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有机遇就势必会有挑战,所以能够在协调发展的大势下充分利用宝贵机会采取策略使自身快速发展是企业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大保定”发展对策――以构建“小三星+大三星+三子团”城市体系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6,(1).
  [2] 侯毅苇.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定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3] 董正信,吴伟.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产业定位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 李国平,张杰斐.京津冀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课题《京津冀产业集群视角下的保定市企业如何革新盈利模式》,项目编号(2014Q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445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