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火电厂碎煤机楼粉尘治理的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松涛

  摘 要: 概述了目前国内火电厂碎煤机楼作业场所粉尘治理的现状,并介绍了当前国内先进的治理输煤系统大落差场所粉尘的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关键词: 火电厂;碎煤机楼;粉尘治理
  火电厂输煤系统特别是碎煤机楼,由于煤流落差大,碎煤机鼓风量大等原因,往往是输煤系统粉尘浓度最严重的区域,对周边环境以及现场工人的安全文明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治理碎煤机楼粉尘是解决火电厂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
  1 碎煤机楼粉尘治理现状及先进除尘工艺
  火电厂碎煤机楼目前多采用DCY型高压静电除尘装置,由于随着使用年限长、设备腐蚀,地基沉降等因数,导致设备无法满足现场的生产要求,粉尘浓度超标现象严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电厂对于环保的高标准要求,于是在部分电厂还加装喷头进行喷雾抑尘等措施,但效果均不够明显。为了进一步改善碎煤机楼粉尘治理效果,国内部分电厂开始采用新的除尘设备――干雾除尘系统,此类设备安装之处,经试验安装后有效地解决了环境污染,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现场导料槽出口两边还有积尘现象。另外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皮带机系统导料槽出口处粉尘浓度最大,是碎煤机楼粉尘超标的主要污染源。
  2 国家对碎煤机都粉尘治理的标准要求
  火电厂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最早执行的是《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小于10mg/m3的标准,2002年之后开始执行《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799.1-7-2002),要求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小于6 mg/m3。其实目前国内很多火力发电厂对于碎煤机楼粉尘浓度要求远远高于国家标注浓度要求,于是如何采用先进的设备或者技术对碎煤机楼粉尘浓度进行治理,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3 碎煤机楼粉尘治理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目前国内先进的电厂对于碎煤机楼等大落差区域粉尘治理开始采用超声波干雾除尘设备,其抑尘技术特点是在局部密闭或半封闭的产尘点中,安装利用压缩空气驱动的超声雾化器,激发高度密集的亚微米级水雾,雾迅速捕集凝聚微细粉尘,使粉尘特别是呼吸性粉尘很快沉降在产尘点,实现就地抑尘。这种方法不用把含尘空气抽出后再加以处理,避免了使用干式,湿式除尘器带来的问题和清灰工作带来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其捕尘机理与普通喷雾尘完全不同,在捕尘中耗水量极少,被称为超声干雾捕尘,避免了普通喷雾水量过大的弊病。超声干雾抑尘系统利用压缩空气和低压水产生干雾(1-10微米的液滴大小)。这些超细水滴附着(凝聚)相同大小的粉尘粒子(PM-10,10微米或更小的粉尘粒子,呼吸性粉尘即飘尘)。稍微湿润粉尘颗粒,然后大到可以降落的质量,从空气中下降。
  干雾除尘设备的应用虽然有效的将碎煤机楼的粉尘浓度降低到了4mg/m3左右,但是由于皮带机系统导料槽诱导风大以及挡尘帘密封问题的存在,使现场粉尘浓度不能继续降低,通过方法改进,解决以上问题能更加有效的降低碎煤机楼粉尘浓度。
  4 新改进在各类皮带机系统中的应用
  研制开发新的方法降低导料槽诱导风大的问题都将有效降低皮带机系统特别是碎煤机楼粉尘浓度。通过调查发现落差大于16米的碎煤机楼,经过滚轴筛、碎煤机和皮带机三级输送,在皮带机系统导料槽出口处带出的空气速度大于8m/s,由于风速大,带出大量的粉尘,是造成碎煤机楼粉尘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改进的重点部位。具体的做法是在落煤管与导料槽之间加装旁路循环风管.治本,降低单位内通过导料槽内的总风量,降低风速。其中正压回流循环风管布置角度不底于45度角,不布置水平管道,管道内壁光滑不积煤、不粘煤;正压回流循环风管安装在落煤筒与导料槽之间,根据转运站的布置形式及落差,确定循环风管的布置形式、接口位置、提升高度;循环风管采样钢板卷制焊接而成,直径为600mm。在干雾除尘设备上采用以上方法后碎煤机楼粉尘浓度一般降低到3 mg/m3以下,离导料槽出口较远处粉尘浓度甚至下降到0.4至2 mg/m3,优于国家环保标准。安装循环风管能有效控制了粉尘粉尘的浓度,致使导料槽出口正压降低,极大的改善了火电厂碎煤机楼的工作环境。
  5 结束语
  火电厂碎煤机楼粉尘浓度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靠单一的除尘设备并不能完全有效的降低粉尘浓度。应从原有设备本身进行分析,找出造成现场粉尘浓度大的主要原因,才能够降低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粉尘大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于职业病问题的重视,在火电厂碎煤机楼等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开展新工艺和新方法来降低粉尘等污染,从而改善现场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将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举措。
  参考文献
  [1]电力工业部.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卫生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473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