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泰安市不同玉米品种适应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平  陈举林  李平海  闫保罗  侯玮  宗燕

  摘要 为探讨供试品种的产量差异,分析其在泰安市适应性,为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通过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泰安市的生态条件均能满足供试品种的生长需求;通过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产量三要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是穗粒数,其次是穗数,再次是千粒重。
  关键词 玉米;品种;适应性;产量构成因素;山东泰安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051-0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饲料作物,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现玉米高产、提高玉米总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3]。而玉米产量的提高都与高产多抗广适品种的种植密切相关[4-5]。张泽民等[6]对河南省1963―1993年10个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玉米杂交种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品种对玉米增产的贡献为64.05%。Russell的研究也表明产量提高中的遗传贡献率为63%~79%,均值为66%。而环境条件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影响不同,玉米品种对在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
  玉米是泰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玉米20万hm2左右,对泰安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玉米新品种的选择是泰安市玉米高产、稳产种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项目选用在泰安地区大面积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对其产量表现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程度展开研究,旨在为泰安及周边地区的玉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10个泰安市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分别为金海5号、隆平206、郑单958、登海605、鲁单818、先玉335、伟科702、登海618、登海678、中单909,试验用种均由市场购得。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6月18日播种,种植密度6.75万株/hm2, 2013年7月5日定苗。进行人工点播,播种方法为开沟条播,每小区播种4行,行距60 cm。田间管理同夏玉米一般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差异分析
  不同玉米品种在泰安地区的产量表现出较大差异。10个玉米品种平均产量为9 981.45 kg/hm2,其中登海605获得最高产量11 449.35 kg/hm2,先玉335获得最低产量7 001.85 kg/hm2,不同品种间产量变异系数为12.63%。可见,10个供试玉米品种在泰安市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是品种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品种的产量潜力、适应性及本试验条件有关。
  2.2 不同品种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10个供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最大株高为290 cm,最小株高为245 cm,平均株高为262.5 cm,品种间变异系数为5.97%。穗位的最大值为110 cm,最小值为85 cm,平均穗位高97 cm,品种间穗位高变异系数为8.49%。主要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行粒数、行数的最大值分别为71 550穗/hm2、323.3 g、39.5粒、17行,最小值为65 137.5穗/hm2、283.13 g、34.5粒、12行,平均有效穗数、千粒重、行粒数、行数分别为67 612.5穗/hm2、305.02 g、36.7粒、15.5行。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4%、3.72%、4.32%、10.20%。综合比较发现,品种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穗行数,其次是穗位,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千粒重。
  2.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行数(R=0.78**)、行粒数(R=0.52*)和有效穗数(R=0.52*)达显著相关水平,而株高(R=0.06)和穗位(R=-0.07)同产量的相关性较小。有效穗数与株高、穗位呈负相关。除行粒数与千粒重、株高与穗位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余指标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2.4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表明,穗行数对产量具有最高的直接作用系数0.7908,其次为行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分别为0.315、0.296 1、0.268 4,株高和穗位的作用系数较小,仅分别为0.021 4、-0.030 5。间接作用系数均较小,在0.003~0.241 9之间变化。可见,综合分析10个供试玉米品种产量三要素发现,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穗数,最小的是千粒重。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不仅取决于作物的遗传特性,而且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主要影响玉米品种遗传特性的表达,从而影响其地理分布。我国学者对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研究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从品种角度出发,分析新品种的生育要求;二是从气候生态角度出发,研究生态条件对新品种的满足程度。李彦生等对糯玉米品种研究表明,中糯301在冀东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最强,干物质积累量大,千粒重高,产量最高。关 琦等对9个贵州玉米新品种通过分析叶面积、干物质重、经济系数和产量等性状,对比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地区适应特性。刘明春等通过分析玉米生育期光、热、水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后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区划指标。本试验研究发现,10个供试玉米品种在泰安市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获得较高的产量,10个玉米品种平均产量为9 981.45 kg/hm2,其中登海605获得最高产量11 449.35 kg/hm2,先玉335获得最低产量7 001.85 kg/hm2。
  玉米的雌穗是主要的产量器官,穗粒数、粒重都与产量密切的相关。董树亭等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00年的中国玉米品种的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是新品种产量高于老品种的一个重要因素。Duvick对美国玉米的研究则表明,总穗数的增加是新品种高产的关键。本试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穗行数(R=0.78**)、行粒数(R=0.52*)、有效穗数(R=0.52*)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达显著相关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显示,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穗数,最小的是千粒重。
  4 参考文献
  [1] 董树亭,张吉旺.建立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玉米产业发展[J].玉米科学,2008,16(4):18-20.
  [2]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
  [3] 李少昆.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8(6):37-38.
  [4]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等.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04-1811.
  [5] DING L,WANG K J,JIANG G M,et al.Post-anthesis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traits of maize hybrids released in different years[J].Field Crops Res,2005,93(1):108-115.
  [6] 张泽民,刘丰明,李雪英.河南省1963~1993年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遗传增益[J].作物学报,1998,24(2):182-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475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