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莫志荣 张枫 高培国 姚舒欢

  摘要 介绍了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场地选择、池塘处理、水质管理、鳅苗放养、鳅苗管理、水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对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养殖户进行稻田泥鳅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泥鳅;稻田;池塘处理;水质管理;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96-02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北部地势低洼,田地长期处于水淹状态,水稻种植成本相当高,如何充分利用北部低洼地区“水”这个特点,变“水患”为“水利”,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迫切需求。通过几年的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区的稻鳅养殖技术模式,为渔农民增收找到一条新路子,现对该养殖技术作具体介绍。
  1 选址要求
  1.1 场地选择
  稻田内套养泥鳅,不仅要考虑水稻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要满足泥鳅的生存、生活环境。因此,在稻田的选择方面,应当水源充足而且排灌水都比较方便,不能出现干旱或者被水淹没。此外,为了保证泥鳅和水稻的正常生长,稻田里的土壤应当肥沃,水质干净无污染,场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要求。
  1.2 池塘要求
  为满足泥鳅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稻田的四周还应当开挖沟槽,一般宽2.0 m、深0.8 m左右,沟槽面积占稻田总面积5%~8%时较适合。稻田的进排水口处要设置防逃网,一般设置2道,最外侧使用聚乙烯塑料网,网口的大小以不阻挡水流和不出现逃鱼为准[1]。
  2 池塘处理
  先清淤整池,将池塘里的水排干,对塘的四周进行加固处理,清除池底的杂草、垃圾和过多淤泥等,翻耕并曝晒池底。然后进行清塘消毒,清塘消毒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等,但最好的清塘药物是生石灰。一般清淤整池后,放养鳅种前30 d左右,池沟用生石灰2 250~3 000 kg/hm2进行清塘消毒,杀灭病菌、虫卵等。清塘消毒后,待池水产生浮游生物后,表明药性已消失,则可放养种苗。
  3 水质管理
  3.1 水质培育
  在稻田水体中施入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料3.0~4.5 t/hm2或复合肥(15-15-15)150~225 kg/hm2进行肥水,为水稻、鱼的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稻田套养泥鳅水质管理与池塘专养有所不同,池塘专养可以保持水位不会发生变化,而稻田养殖的前期水位比较浅,因此水温容易受外界影响,稳定性较差。由于泥鳅生存需要保证一定的水位,所以在泥鳅放养之后,稻田里的水位要逐渐地加深,随水稻的长高,尽可能多注入些新水,使得水中含有足量的氧气供泥鳅呼吸。
  3.2 水质要求
  稻田套养泥鳅田的水,适宜pH值为7.0~8.5,水中溶解氧气的含量应当在4 mg/L以上,整个水体的透明度在20~35 cm。夏季温度比较高,投入水中的饵料也相应地增加,使得水质更容易变坏,因此应当要勤换新[2-3]。
  3.3 水质更换
  适当换水,定期加水。在高温季节和水质变差时要根据情况随时换水,保持水质干净稳定,每次换水量一般不得超过原水量的1/3。由于稻田里的水渗漏或者蒸发,根据田中水量加水,因此每隔10 d要加水1次,每次加水深度15~20 cm。
  3.4 消毒和调节水质
  每15 d四面沟泼洒1次生石灰进行消毒,每次用量为225~300 kg/hm2。每隔30 d泼洒1 mg/L漂白粉液1次,并且每月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1次,以调节水质。
  4 鳅苗放养
  鳅苗放养一般都是在插完稻秧之后,防止插秧时对田中水的扰动,破坏其稳定性。对于每年只种1次的水稻田,一般在第1次除草之后再进行鳅苗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 min。然后训练开食,消毒后的鳅苗即可放于开挖好的稻田里,等鳅苗适应水温后就可以投喂饵料。一般放养密度对于鳅苗的规格应当尽量保持一致,防止互相蚕食。规格在3~4 g/尾的鳅苗,平均可放养约30万尾/hm2。
  5 鳅苗管理
  5.1 水位控制
  田中水位一般保持为10~20 cm,根据情况,适当地加入新水。夏季气温较高时,就要使水位加高,防止由于水量少,水温变化太大破坏泥鳅的生活环境。此外,要多注意天气的变化,做好防洪、排涝的准备工作。
  5.2 饵料选择
  一般以动物性饵料(动物内脏)为主,适量配合饲料。还可用玉米、豆粉、麦麸、鱼粉等饵料混合煮熟后投喂。投喂配合饲料时,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32%左右。一般喂完植物性饵料后再喂动物性饵料,同时也可以将动、植物饵料与配合饲料混合在一起进行投喂[4-5]。
  5.3 投喂
  投喂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一般投喂2次/d,分别为7:00和17:00点各1次,盛夏时节下午的投喂可改在18:00―19:00。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情况、水温和泥鳅的摄食强度等其他因素灵活掌握,可按泥鳅重量3%投料。投喂的饲料应做到优质新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
  5.4 勤加检查,严格“五防”
  要经常对稻田进行检查,在稻田施肥、施药前都需要认真检查,保证鱼沟和鱼溜顺畅。“五防”包括防逃、防贼、防药、防鸟、防乌鳢。一是防逃。由于稻田四周田埂较低,漫水时,泥鳅容易逃跑,所以要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二是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偷捕泥鳅。三是防药。有些剧毒农药可以杀死泥鳅,因此要严防四周含有毒杀酚、五氯酚钠、呋喃丹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田中。四是防鸟。傍晚时鸟类寻食,可能会过来偷吃泥鳅,因此要在稻田上方罩渔网。五是防乌鳢。洪水过后,水中可能会有乌鳢,要及时清除[6]。
  6 水稻管理
  稻田套养泥鳅,在养泥鳅的同时,还要对水稻进行管理。一是水稻品种的选择。水稻应选择耐肥力强,抗倾覆,特别是抗虫能力强的品种。二是施肥的原则。只要是施以基肥,适当地施追肥;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三是注意防治。稻田中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且要对水稻的叶面进行喷施。可以定期在稻田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对池水进行杀毒。
  7 病害防治
  除了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进行消毒外,对于喂食的器具,也要进行消毒。食台每周要用10 mg/L的强氯精清洗1次。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也要每周消毒1次。泥鳅捕捞前15 d应停用任何药物。
  8 结语
  稻鳅养殖技术,是通过建立一个稻鳅共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利互惠的生态套养系统,泥鳅在这个系统中除了耕田除草、减少虫害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稻田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达到了“节地、节水、节成本、增效益”等多种效果。稻鳅养殖模式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该养殖模式平均产水稻5 400 kg/hm2、泥鳅2 400 kg/hm2,产值9万元/hm2,效益可达到4.5万元/hm2,相对于传统的种稻,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该模式能有效较少病害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新型的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水体中各物质间的循环利用,能有效转变传统种养模式,拓展农业陆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实现渔农民增收和农水产品品质提升,有效促进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转型升级。
  9 参考文献
  [1] 张德华,许国民,陈丰刚,等.浙江省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93-294.
  [2] 周大颜,杨宾兰,徐鸿飞,等.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J].吉林农业,2014(14):54-55.
  [3] 吴绍山.浙江省稻田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探究[J].农技服务,2014(11):157.
  [4] 黄孝湘.一种简单的稻田繁殖和养殖泥鳅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15(5):37-39.
  [5] 张从义,雷晓中,李金忠,等.泥鳅稻田原位繁殖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8):1948-1950.
  [6] 李正友,王艳艳,杨兴,等.稻田泥鳅养殖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15(4):6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476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