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棉铃虫田间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阿米乃姆·麦麦提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71-01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rea(Hfibn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亚洲、大洋洲、非洲及欧洲各地危害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这些年来,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而减少的面积,大部分种植了蔬菜、玉米、大豆,花生等其他作物,逐渐扩大了棉铃虫寄主田,为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对棉铃虫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加大力度做好综合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
  1 发生规律与环境
  棉铃虫在南疆一年发生3代,有些年发生4代,南疆第1代卵高峰期在6月上旬,主要在蔬菜、玉米上。第2代卵高峰期在7月上旬,主要产在玉米、棉花、番茄、西葫芦等作物上。第3代卵高峰期在8月,主要产在玉米、棉花、晚番茄等作物上。棉铃虫在棉花上产卵,主要在幼嫩枝头和花蕾、苞叶上。当气温25~28℃,相对湿度在70%以上,有利于棉铃虫大发生。气温的变化可直接影响第1代棉铃虫羽化的早晚和产卵动态。气温连续几天(4 ~ 5d)20℃以上时,成虫开始产卵。如5月份气温一直不上升或者受到寒冷的天气,成虫的产卵量可能会大大降低。每年的降水量也直接影响各代棉铃虫的为害。春节降水量多,死亡率也高,则下一代为害会减轻;第3代时,干旱天气有利于群体的迅速蔓延。
  2 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
  棉铃虫是棉花上最主要害虫之一。之所以棉铃虫的繁殖力最快,是因为它的产卵量较多,孵化率高,雌蛾产卵800 ~ 1000粒,甚至多的时候达到将近3500粒。生长旺盛的棉田有利于成虫的产卵,现蕾越多,产卵量越多,则长势不好的棉田产卵量较少。现蕾初期,棉铃虫的主要产卵部位为果枝上的嫩叶正面和顶尖;现蕾期后,棉花长势好,果枝数和蕾数多,逐渐转移到其他部位为害。一般孵化率80%以上,下午6点以孵出量较多。孵出的幼虫首先吃掉卵壳以后,陆陆续续转移到叶背,第一天一动不动,第二天有的转移到其他生长点,有的转移到果枝上,但为害不明显;第三天开始脱皮,此过程中不为害;第四天,由生长点转移到幼蕾为害。3龄幼虫开始钻入蕾铃,幼虫通过苞叶和花瓣钻入蕾铃中为害,被为害钻孔直径大约4~5mm左右,被为害的苞叶逐渐变黄而脱落。在开花期,害虫转入花中雌蕊和花瓣取食,这种花儿不能结果。在结铃期时,害虫直接从铃中取食,半身露在铃外,引起蕾铃脱落,直接影响产量。
  3 综合防治
  3.1 农业防治。一是做好越冬代的防治。越冬防治的主要是为了减少越冬虫源,减轻棉田的发生和危害。利用棉铃虫怕湿习性,冬天翻耕灌水。秋耕深度一般在25cm 左右,全面松动土壤,破坏棉铃虫越冬环境,降低来年春季的羽化率。二是合理间作套种。实践证明,通过棉花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地减轻和控制棉铃虫的危害,从而达到绿色防治的效果。三是结合整枝打杈,既可接抹去部分卵粒,又能恶化棉铃虫产卵环境,减少产卵,在棉花蕾铃期,摘掉顶心,打掉无效花、蕾带出田外销毁,可以有效地减少卵和幼虫的数量。
  3.2 诱杀防治。诱杀技术主要有三种。
  3.2.1 性诱剂―诱蛾灵,通过诱杀雄成虫,减少交配的率,同时能有效地降低孵化率,从而达到想要的防治效果。施用时,以二代和三代成虫盛期为宜,在棉田周围的玉米,蔬菜等地,用三角架放上装水的诱蛾盆,(每亩放2只诱蛾灵)再用铁丝穿上诱蛾灵,搁在盆沿上,或将诱蛾灵穿上铁丝,插在硬塑料板浮在水面上,水里放定量洗衣粉,时刻保证盆中的水量,诱蛾效果可维持 一个月左右。
  3.2.2 高压汞灯诱蛾。棉铃虫是具有趋光性,在三、四代成虫盛期,将高压汞灯每80亩放一盏,装水盆或铁锅放在灯下,水里洒一点机油,保证盆内水量,要经常捞去盆内虫子。施用此技术时,一定要大面积应用。
  3.2.3 用树枝诱蛾。棉铃虫还具有趋化性和昼伏夜出习性,利用它的此种习性,在白天诱集成虫躲藏到树枝把内,进行集中消灭。在三、四代成虫盛期插把,每亩放20 把,在傍晚插把,第二天天亮前收起来;每周换一次新鲜树枝。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成本最低,实用性最好的防治方法。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已查明的200多种天敌,棉铃虫的天敌中蜘蛛、瓢虫、草蛉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在田间充分利用天敌资源为十分重要。
  3.4 化学防治
  对于消灭越冬幼虫,用50%地亚农或 25%辛硫磷囊剂,而对于越冬后的幼虫,用50%辛硫磷乳剂 15 kg/hm,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可选用40% 三唑磷乳油10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25%水杨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成虫羽化期内,用50%辛硫磷 800 倍液或 8%敌百虫粉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应急手段,农业防治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出于经济学角度,再进行化学防治,在选择农药时,考虑天敌的毁灭性小,毒性低的农药。在这里强调的是,尽量以农业、生物防治为主,对于一、二代棉铃虫理论上不可进行化学防治,因为化学防治对天敌的杀伤力较大,一旦过量,导致天敌大量死亡,害虫数量反而增加。因此,合理科学施用农药是必然的选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767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