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忘不了父老乡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8年前,站在柳林村那条满是泥泞的出村小道上,年仅18岁的熊利宏也许不会想到,18年后,他脚下的路,会变成由自己带头修建而成的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变成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顺着这条道路延伸,目光所及的地方,是那烟波浩渺、水光十色的洞庭湖,而比湖水更宽阔的是广袤天宇……
  
  足迹:他的经历充满传奇
  1990年,由于家庭困难,刚初中毕业的熊利宏不得不独自外出闯世界。经人引荐贷款买了一台农用翻斗车,他独闯沿海加入到广东高速公路建设行列。10多年里,从南到北辗转千里,从大亚湾电站填海工程到湖南高速公路大会战,从“单打独斗”到“拉帮结派”,组建一支数十人组成的路桥建筑专业队伍,由依附他人打工、转包小工程起步,到后来承接国家级、省级项目独立施工。10多年间,他由一名“打工仔”变身为了“大老板”,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拥有了资产近千万元。在城里把工程建设干得顺风顺水的他,却在2005年初,做出了一个令家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回湖南老家――汉寿县酉港镇柳林村参加村委会选举!顺利高票当选为村主任,随即又接任村支书的他,完成了从“大老板”到“村官”的变身。在他的带领下,当年柳林村就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庄,发展成为2005年度中国中部地区小康建设十佳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3000多元攀升到4500元。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中国小康建设十佳人物提名。
  事迹:他的故事令人钦佩
  为民谋利,他义无反顾。柳林村作为典型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根本改善全村农民的生活条件,熊利宏带头垫付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多方筹资,全面疏通了村内所有沟港渠道,改建了8座农田排灌机埠,完成了电力增容改造,确保了全村生产生活用电;修整了全村低洼不平的主干道3.8公里,扩建了串户公路2.5公里,使村民们长期渴盼“路好走、车好行”的愿望终于变为现实;率先为300多家农户开通了数字电视终端接收系统,使柳林成为全县第一个数字电视入户示范村;兴建了一座自来水厂,让全体村民从此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摆脱了“饮水难”的困扰。
  帮民致富,他义不容辞。带领群众尽快致富是他最迫切的心愿。上任后他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围绕做大特色产业为文章,力改以养鱼为主的传统单一养殖模式,大力推行以珍珠吊养为主体的鱼蚌混养,采取入股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形式,全村开发珠鱼混养水面100多公顷,新扩优质苎麻种植基地20多公顷,新建高效葡萄园60多公顷,调优粮棉种植面积80多公顷。尤其是在帮助村民提高种养技术和致富能力上,他颇费心思,组织成立了村种养协会,农用时除了聘请县农科专家来村传道授技之外,他还买回了大量农业种养技术书刊、光碟,为村民们提供学习良机。村主管会计徐厚庭系农技干部出身,是村里最为在行的农业“土专家”,小熊便拽住“高师”不放手,除了在村班子分工时明确他主管农业之外,自己还邀请他组成“技术支农”组,提供农技服务。帮多位贫困农民致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柳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路攀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0%。
  替民解难,尽心竭力。回村任职时间虽然不长,他坚持做到了心为民想、情为民系,在为困难村民排忧解难上留下了一桩桩感人的佳话。对孤苦的、残疾的老年人,为让他们安度晚年,除组织村里给予政策性照顾外,他自己常年从各方面给予关照接济。
  为了柳林村的富裕,当“官”三年多,熊利宏往村里贴的钱仅有账可查的就有15万元之多,没记帐的,更不知道有多少。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变了个样,可村里的招待费,硬是一分钱也没有――全是他自己掏的钱。像这样扶贫济困、贴私钱办公事的善事义举,熊利宏还做了许多许多,乡亲们从心底感激这位土生土长、造福乡里的“大贵人”、“大好人”。
  面对乡亲们的夸奖,他并没有陶醉与满足。他觉得这才刚起步,路还很长,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他还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居环境,让柳林人尽快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因为他的杰出表现,熊利宏先后被评为“常德市十大杰出青年”、“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面对洞庭湖的万顷碧波,熊利宏心中充满坚定的理想与万丈豪情!■
  (龚新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17262.htm